中亚能源“博弈”_天然气管道论文

中亚地区的能源“博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亚地区论文,能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45(2010)02-0045-09

中亚因其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能源①资源,强烈地吸引着世界主要大国的目光。中亚地区目前尚不具备左右国际局势的能力,但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地区像中亚地区这样大国势力交错纵横。在这里,能源不再是普通的商品和生产原料,而成为大国贯彻其战略的重要工具。对中亚能源的追逐,隐藏着不同“玩家”的地缘政治目标。中亚国家也积极利用“能源”作为一种工具,奉行“大国平衡”的战略,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利益。对于中亚能源领域的竞争,很多人将其概括为“中亚能源博弈”,这也较符合当前中亚地区能源领域竞争的态势。本文试对当前中亚地区的能源竞争做一简单论述。

一、中亚的油气资源状况

有资料表明,中亚—里海地区石油储量多达328亿吨,天然气18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全球油气资源总量的8%和5%,被称为世界“21世纪的能源基地”。虽然俄罗斯对这里有重要影响,但西方也早已觊觎已久,并就这里的油气资源进行“博弈”。

在中亚五国能源分布中,以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油气资源尤为丰富(见表1),其中哈萨克斯坦石油探明储量达53亿吨,储采比达70%,每年可出口6 110万吨;从天然气资源来看,土库曼斯坦尤为丰富,探明储量达8万亿立方米,远超过我国2万亿立方米的水平。2008年,中亚地区的油气探明储量占全世界的3.22%和6.49%②。

尽管中亚油气资源产量和储量占全世界的绝对比重不大,但对于平衡全球能源格局而言,却具有尤为重要的地位。首先,当前的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天然气则俄罗斯居多,中亚油气资源对各国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次,在全球能源格局中,中东油气资源被美国控制了绝大部分,而中亚地区则尚未完全完成势力的划分,在当前各国四处争夺油气资源的时代,这里的油田自然显得弥足珍贵。再者,中亚的油气资源主要通过陆路管道运输,这与需要通过海上运输的中东油气资源截然不同。最后,中亚位居中国和俄罗斯之间,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近50%,而俄罗斯是中亚能源外输的最重要的过境国,从而使得中亚能源的输送不可避免地卷入到大国的能源争夺之中。

二、中亚油气竞争中的各方

2008和2009年期间,国际能源界可谓风云变幻,从“过山车”般的国际油价,到欧佩克大幅减产,从国际金融危机,到地区局势动荡,上演了一幕幕跌宕起伏的悲喜剧。参与中亚油气竞争的各方可以说有进有退,但角逐并未停止。

多元角力、内外博弈是当前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新特征。美国在中亚的整体受挫亦使得美国在中亚的能源地缘战略减少了进攻性,而主要体现在确保完工后的巴杰线拥有足够的石油供应和推动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天然气管道(TAP)计划的实施。欧盟则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斗气”事件的刺激下,大幅加快了对中亚能源的争夺,并出台了系列措施,其中尤以欧盟2007年提出的中亚“新战略”和纳布科天然气管道计划最具代表性。欧盟认为该管道建设对于摆脱俄对其进口能源通道垄断具有重要意义,进而给予很高期望。但由于纳布科至今尚未建好任何一段管线,俄罗斯规划的几条输气管线逐渐开始挑战纳布科管线的经济性。

(一)中国:摘得硕果

中国与中亚能源的合作开始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拓展。一是中哈管道东段工程竣工和二期工程开建。“阿塔苏—阿拉山口”段中哈原油管道在2005年竣工,2006年7月投产,这标志着中国首条跨国原油管道建成。中哈原油管道二期一阶段工程肯吉亚克—库库姆科尔石油管线于2009年10月投入运营,哈萨克斯坦西部到中国新疆的输油管道全线贯通。预计一期年输送能力1 000万吨,二期提高到2 000万吨。二是相继完成了系列油田的合作开发协议的签订与油气公司的收购。2005年,中海油、中石油与哈国家油气股份公司签署了关于开发位于北里海的达尔汉区块油气资源的合作备忘录,2005年中石油成功收购哈PK石油公司,2009年中石油与哈国家油气股份公司签署了联合收购曼格什套油气公司的协议。三是中国—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管线建设。中国—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管道已于2009年12月14日通气,2012年将总体建成达到设计输气能力。中土天然气管道起自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途经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终点为中国新疆,全长1 818公里,由两条直径1 067毫米的管线组成,年输气设计能力为400亿立方米,其中,300亿立方米输往中国,100亿立方米用于满足哈萨克斯坦的用气需求,工程总造价达200亿美元③,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管道及西气东输二线

资料来源:《文汇报》网站http://image.wenweipo.con/2008/07/03/ch0703al.jpg

目前,中国与土库曼斯坦还未就供气价格达成最终协议。关于供气价格,有三种不同的报道。一说是每千立方米90美元④;一说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到达中国的霍尔果斯站的价格为每千立方米2 000元人民币,约合293美元(按照2010年1月25日汇率)⑤;第三种说法为每千立方米100-130美元⑥。

这表明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无论在合作的能源类别(从石油到油气并重)还是合作国家(由哈至哈、土、乌三国)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二)欧盟:积极介入

长期以来,在中亚地区,欧盟不过是一个边缘性的参与者。然而,随着中亚地区局势的发展以及欧盟自身所面临外部环境的变化,欧洲政界与学界越来越意识到中亚地区对于欧盟维护自身安全与保障方面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在欧盟理事会于2007年3月8日通过的欧盟轮值主席国决议中,中亚与里海地区位列欧盟国际能源政策所致力于建立友好关系的地区。该决议宣布,为了实现欧盟在能源方面的三大战略目标,“欧盟将加强与中亚、里海及黑海地区的友好关系,以进一步实现能源产地与运输路线的多样化”。

2007年6月21-22日,欧盟通过了《新战略》。在《新战略》中,欧盟强调在保证属于全球安全一部分的能源安全与实现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出口多样化问题上,中亚国家与欧盟享有非常重要的共同利益。欧盟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关系是实现双方友好战略关系得以持续进行的基础与关键组成部分。作为这种“新伙伴战略关系”的一方,欧盟承诺与国际社会中其他对中亚—里海能源感兴趣的国际行为体一道,为开发和输出该地区的能源“考虑各种选择”。

《新战略》表明欧盟想削弱在中亚能源输出中占主导地位的俄罗斯的影响。为了吸引中亚国家同意修建有利于欧盟的能源管道,欧盟承诺将向中亚各国提供更多的援助,并愿意承担起先前一直主要由美国承担的政治领导作用。

能源在《欧盟中亚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欧盟能源严重依赖进口,其中40%左右的天然气和30%的石油来自俄罗斯。在“俄乌能源大战”中,欧盟“深受其害”。为此,欧盟国家积极寻求直接进口中亚能源的可能性,主张修建一条绕过俄罗斯的跨里海能源输出管道。2007年欧盟“三驾马车”与中亚外长会议在中亚能源大国哈萨克斯坦举行;2008年这一会议在“天然气王国”土库曼斯坦召开。欧盟的能源意图不言而喻。土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梅列多夫对土与欧盟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表示满意。据透露,欧盟将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开设代表处。

欧盟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一道,极力支持绕过俄罗斯或伊朗的跨里海能源管道与南高加索能源管线。2007年,欧盟宣布实施建设一条将里海天然气从阿塞拜疆、经过格鲁吉亚、土耳其、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最终到达匈牙利的管道线路——纳布科(Nabucco)天然气管道。该管道走向:北线以2006年已建成的巴库—第比利斯—埃尔祖鲁姆天然气管道(即南高加索天然气管道)为基础,经过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把中亚和甲海国家(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以及俄罗斯)的天然气输往东中欧的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和奥地利的鲍姆加登。管道分别以格鲁吉亚与土耳其、土耳其与伊朗的边界为起点,与巴杰管道(BTC)平行建设。管道的南线可吸纳伊朗和伊拉克等波斯湾国家天然气,管道走向如图2所示。为了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欧盟于2007年9月12日任命了一名负责该项目的项目协调员。根据设计,纳布科管线全长3 300公里,建成后将里海沿岸天然气经由土耳其和上述4国输送至欧洲,从而绕开俄罗斯。这一项目预计投资109.9亿美元,2011年开工,2014年投入运营,届时每年可向欧洲输送310亿立方米天然气。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项目一直处于讨论阶段。2008年12月,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爆发天然气争端,让严重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欧洲国家充分领教了俄“能源大棒”的威力,而2009年6月初,俄罗斯再次警告俄乌天然气争端可能再度上演,这使欧洲国家不得不加快纳布科项目的实施步伐,促使相关国家签署了该项目政府间协议。

图2 纳布科天然气管道示意图

资料来源:http://pakalert.files.wordpress com/2009/08/nabdestl.jpg

虽然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和土耳其于2009年7月13日签署管道协议,但纳布科管线仍未解决“气源”问题。现阶段,伊拉克、埃及、叙利亚、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有意为纳布科管线提供天然气,但均未签署具体供应协议。

(三)美国:确保“巴杰管道(BTC)”的油源,支持其他绕俄管线

在中亚能源方面,美国的长远目标是使中亚油气出口路线绕开俄罗斯和伊朗,尽可能的削弱俄罗斯在中亚能源运输方面的垄断地位。由于历史原因,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仍然略胜一筹。美国在目前的中亚能源争夺中,主要目标是确保“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线的油源。

受地理位置局限,中亚国家资源进出口须依赖他国的出海口。在2006年6月以前,中亚国家的油气出口为俄罗斯所控制。但美国主导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工程的竣工结束了俄罗斯独占中亚油气出口通道的历史,也开启了俄美中亚油气争夺的序幕。该管线经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到土耳其的地中海港口杰伊汉,全长1 760公里,成为该地区第一条避开了俄罗斯的能源输出管线,管道走向如图3所示。该管线于2006年7月投入运营,设计年输油能力6 000万吨。之后,美欧又倡议铺设穿过里海海底的管道,与巴库—第比利斯—埃尔祖鲁姆管道连接,使中亚天然气直接输往国际市场。

资料来源:http://pakalert.files.wordpress.com/2009/08/btcdest3.jpg

巴库—杰伊汉管道的建设目的主要是把阿塞拜疆生产的里海石油通过管道直接运到土耳其的地中海城市杰伊汉,然后直接用船只装运到欧洲和美国。中亚的油气资源主要通过俄罗斯的管道运往欧洲市场,这是美国所不希望看到的,巴库—杰伊汉石油管道使得美国在中亚获得了一条能够避开俄罗斯的能源输出线路,这可以最大限度地削弱俄罗斯在中亚能源领域的老大地位,挤压俄在中亚各个领域的战略空间,还能帮助美国左右阿富汗及整个西亚地区和伊拉克的局势,同时增强美国在21世纪的能源安全。

此外,美国与欧盟还倡议铺设穿过里海海底的跨里海管道,该项目一旦建成,就可与巴库—第比利斯—埃尔祖鲁姆管道连接,使中亚天然气可以不受俄罗斯控制而输往国际市场。油管走向,利害攸关。油气管线的走向不仅涉及油气出口权的控制,而且涉及微妙的地缘政治平衡问题。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都是油气生产大国,历年来,其油气出口主要靠经过俄罗斯的管线输往国际市场。为减少对俄油气管道的依赖,哈土两国一直在寻求油气出口的多元化,而这恰与华盛顿的“管道政治”不谋而合。可以说,为了让里海地区成为美国石油天然气供应的可靠来源,美国试图打破俄罗斯对中亚能源垄断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美国为了削弱俄罗斯对里海油气资源的掌控能力,甚至指责俄把能源当作“恐吓与敲诈的工具”。

2007年3月,美国和阿塞拜疆签署《里海地区能源安全备忘录》,双方表示将加强拟议中的“土耳其—希腊—意大利”和“纳布科”两条天然气管道建设的合作。在美欧支持下,2007年5月11日至13日,波兰、乌克兰、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立陶宛五国首脑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特使在波兰召开“能源峰会”,就2011年前修建一条绕过俄而将里海石油输送到欧洲的“敖德萨—布罗德—格但斯克”石油管线进行讨论。美国还试图说服中亚国家铺设一条穿越里海海底的油气管线,使之与“巴杰”管线和“巴库—第比利斯—埃尔祖鲁姆”管道相连接,这样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就可避开俄直接输往欧洲市场。对此,里海沿岸国家表示坚决反对。伊朗方面认为,修建通过里海海底管道只有在里海法律地位确定并且在得到沿岸各国同意之后方可实施;俄方称,任何穿越里海管道方案只有在确定里海法律地位之后才有可能;哈方也表示,要修建通过里海海底管道,在技术执行上非常复杂,首先必须得到沿岸所有国家的同意。

(四)俄罗斯:以攻为守

由于巴杰管道、中哈石油管道和中土天然气管道的修建,俄罗斯在中亚能源运输方面的垄断地位将被打破。如果欧盟拟建的“纳布科”管道项目得以实施,俄罗斯在中亚能源运输上的地位将进一步降低。为此,俄罗斯奋力出击,极力维护其在中亚能源领域的影响力。

对于美国在中亚能源的争夺,俄罗斯坚决维护“北向油气管道”。这一传统管线由中亚里海地区向西或向北穿越俄罗斯领土抵达俄黑海新罗西斯克港口,里海地区的油气主要取道俄罗斯黑海港口被运送到欧洲市场。面对美国巴库—杰伊汉管线的挑战,2007年,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签署跨国能源合作协议,更新改造中亚—中央天然气管道,同时沿此线路铺设新的沿里海天然气管线,并与土库曼斯坦签订为期25年的天然气协定。哈萨克斯坦承诺将俄罗斯作为主要石油中转通道,确保了“北向管道”的油气输出主导地位。

此外,俄罗斯还通过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并在上述地区驻军等,扩大了在纳布科管道途经的高加索地区的影响。

对于欧盟减轻对俄天然气供应依赖的努力,俄罗斯则提出“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和“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力图保持欧盟国家对俄天然气的依赖,并挑战欧盟的“纳布科”管道项目。

2009年11月14日,俄罗斯与斯洛文尼亚两国代表签署了“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合作协议。至此,俄方完成了与上述项目所有合作方的协调工作。“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意大利埃尼公司于2007年6月共同发起,旨在把俄罗斯天然气输送到欧洲。这一项目预计在2010年11月开工,2015年底前竣工投产,耗资总额约1 00亿欧元。“南溪”天然气管道的设计线路绕过了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最大中转国乌克兰,以期实现欧洲能源供应渠道的多样化。管道从俄罗斯出发,自东向西延伸约900公里,穿越土耳其的黑海海底至保加利亚上岸。管道在保加利亚境内分两个支线,西北支线经过塞尔维亚、匈牙利、斯洛文尼亚至奥地利,西南支线经过希腊和地中海通往意大利。

“北溪”天然气管道是俄罗斯向欧洲(首先是德国、英国、荷兰、法国和丹麦)供气的一条新管线,总长度为1 220公里,从俄罗斯威堡经波罗的海海底铺设至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Greifswald)。预计2011年将投入使用该管道第一条管线,通过量为275亿立方米。该管线将于2010年上半年动工。2009年11月5日,瑞典政府批准通过其波罗的海所属水域铺设“北溪”天然气管道。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2009年1月同阿塞拜疆商定,将从2010年1月起购买该国的天然气。此外,双方还将对连结两国的巴库—诺沃—菲利亚天然气管道进行更新维护工作。2009年12月28日,俄罗斯与乌兹别克斯坦在塔什干签订了天然气购销合同,2010年俄罗斯将购买42.5亿立方米天然气,乌兹别克斯坦供应的天然气价格将根据欧洲天然气市场价格公式进行相应的调节。这样,加上此前签订的合同,2010年俄罗斯将购买155亿立方米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⑦。

2009年4月连接中亚和俄罗斯的“中业—中心”天然气管道土库曼斯坦境内管段发生爆炸。土方称事故由俄方公司违规操作所致,之后全面停止了向俄出口天然气。这一事件可以看作近年来中亚能源国与俄罗斯间最强的不和谐音。该事件实际反映出两国围绕“控制”与“反控制”展开的较量。该事件发生后,土方宣布将加速推进本国天然气出口路线的多元化。

2009年12月22日,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阿什哈巴德举行了会谈。两国达成协议,土将于2010年1月初恢复向俄供应天然气,年供气量将达到300亿立方米。此外,俄土两国将共同建设沿里海天然气管道和“东—西”天然气管道,以共同向欧洲供应燃气。

新协议中并没有对天然气的具体价格作出规定,仅指明俄罗斯将以欧洲平均价格购买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但两国对“欧洲价格”这一概念仍存在分歧。俄方以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为标准,按照2010年第一季度乌克兰的燃气价格,俄收购土天然气的价格将在每千立方米210-220美元之间。而土方坚持以德国的天然气价格作为欧洲平均价格的标准,根据土方的预测,按照明年第一季度德国的燃气价格,土向俄出口天然气的价格应达到每于立方米300美元⑧。

目前,俄土两国间的天然气协议签署于2003年,按照该协议,2010年俄将向土采购800-900亿立方米天然气。但新协议中规定,明年土将向俄供应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俄罗斯减少购进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俄罗斯在传统上习惯将自己看作是输欧天然气的垄断者,不允许别国染指其在欧洲的能源利益。因此,减少从土库曼斯坦进口天然气是对土绕过俄“积极”与欧洲开展能源合作的“惩罚”。按照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中亚地区的采购计划,俄将减少从土进口天然气,而增加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引入天然气。其二,出口量的减少将迫使土库曼斯坦寻求修建新的天然气输出管道。而俄土两国恰逢其时地达成共识,将共建沿里海天然气管道和“东—西”天然气管道,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势必加强。这将是对欧美提出的“纳布科”管线计划的重磅回击。2009年12月19日,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在阿拉木图表示,俄方支持日前已实现通气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俄罗斯之所以支持土库曼斯坦与中国的天然气合作,是因为俄欲以此阻碍土欧间的天然气合作并长期垄断对欧燃气供应。

(五)土耳其:欲做“气贩子”

在欧洲,土耳其成为继德国和意大利之后,俄罗斯天然气的第三大需求国。土耳其是巴杰管道的过境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具备成为俄罗斯和中亚油气输往欧洲的过境国,其特殊地理位置可以通过纳布科天然气管道体现出来,如图4所示。土耳其也认识到自身的独特地位,除了利用这一条件满足自身能源需求外,还谋求向欧洲倒卖天然气。

2009年4月,土耳其和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埃及一起与欧盟在布拉格签署了关于建设“纳布科”天然气管道的联合声明,引起俄罗斯的警觉。俄舆论认为,欧盟在这次峰会上取得的最大胜利是土耳其答应7月与欧盟签署天然气过境协议。欧盟实施“纳布科”管道项目,旨在绕开俄罗斯将中亚和里海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欧洲。欧盟将土耳其视为救星,因为后者是里海地区天然气管道关键过境国。土耳其也意识到自己的垄断地位,决定效仿俄罗斯。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把实施“纳布科”天然气管道项目同欧盟接纳土耳其为成员国挂起钩来。土耳其也不甘心成为类似乌克兰那样的过境国,而要像俄罗斯一样,先在其东部边境购买里海地区的天然气,然后以高价在西部边境卖给其他国家。土耳其的这种立场已引起欧盟的疑虑⑨。

(六)伊朗:前进一小步

在对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的争夺中,伊朗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小步。伊朗和土库曼斯坦之间于1997年建成一条天然气管道,长200公里,设计输气能力为每年130亿立方米,实际年输气量(需求量)为60-80亿立方米。2009年10月31日,伊朗和土库曼斯坦在德黑兰一致同意把土库曼斯坦每年出口伊朗的天然气数量增加120亿立方米,达到200亿立方米。2010年1月6日,两国间的第二条天然气管道Doletabat-Sarakhs-Khangiran(DSK)管道正式通气。第二条管道开通后,土库曼斯坦出口到伊朗的天然气可增加到每年200亿立方米。这也是土库曼斯坦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所做的努力。

(七)印度:望“气”兴叹

印度是一个能源非常匮乏的国家,70%的石油和天然气需要从海外进口。随着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供应日益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能源需求,印度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其中构建跨国油气管道便是重要举措。在中亚的能源争夺中,印度期望从土库曼斯坦修建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管线(见图5)。2008年4月24日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土库曼斯坦四国主管天然气的部长在伊斯兰堡达成一项合作协议,同意在2010年开始修建连接四国的天然气输送管道。但由于阿富汗的局势一片混乱,这条管道协议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八)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外交主战场

由于土库曼斯坦蕴藏着大量天然气而成为炙热的“天然气”外交战场,世界主要的能源消费国都争相与土库曼斯坦开展能源外交。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刚刚送走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又迎来了乌克兰总统尤先科。2009年9月15日,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与尤先科在阿什哈巴德举行了会谈,双方商定将组建最高级别国家间委员会,进一步提升双边关系,研究制定今后2年两国各领域的合作规划。土总统在会谈后表示,土乌合作前景广阔,尤其是在能源和机械制造领域。乌总统国际能源安全问题代表索科洛夫斯基指出,乌希望能在考虑第三方利益的基础上,从土直接购买天然气,“希望此次访问能就该问题取得结果”。

图5

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管道路线

资料来源:http://pakalert.files.wordpress.com/2009/08/tapidest.jpg

土库曼斯坦在解决乌克兰和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僵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僵局曾导致供给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减少。欧洲天然气供应量的25%来自俄罗斯,俄罗斯则进口更为便宜的土库曼斯坦天然气来供应国内市场和向乌克兰供气。为此,俄罗斯阿尔法银行首席战略分析家威弗尔指出,由于土库曼斯坦蕴藏着大量天然气,自然就成了天然气进口大国角逐之地。他说:“目前,西方关注的是新政府是否会将天然气出口转向东方。欧洲曾经尝试着同尼亚佐夫签署文件,但最后以失败告终。如今尼亚佐夫已走,欧洲肯定会卷土重来。土库曼斯坦因天然气成为东西方大国争夺的棋盘。”⑩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出口长期以来严重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运输管网,因此土大部分出口天然气都是先销售给俄罗斯,再由俄罗斯向欧洲方向出口,其中主要出口到乌克兰。由于俄罗斯长期垄断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出口天然气,因此乌克兰无法找到替代俄罗斯的进口气源,在俄乌两国关系“渐行渐远”的大背景下,俄不断要求提高售往乌克兰的气价,于是俄乌连续几年在岁末年初爆发“断气”风波。

2009年4月,土库曼斯坦对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因“中亚—中心”天然气管道爆炸而中断。土方指责是因俄方急剧减少天然气进口量而导致了管道爆炸。此次事件坚定了土摆脱天然气出口对俄单一依赖,并加快寻求天然气出口多元化的决心。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是,土不再对参与西方支持的,绕过俄罗斯的“纳布科”天然气管道项目“遮遮掩掩”。2009年4月下旬,土与纳布科项目的股东之一德国能源公司RWE签署了里海天然气勘探与开采的谅解备忘录。同年9月13日,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公开表示,土拥有足够多的天然气资源参与纳布科项目。此外,土还准备至2009年底将出口至伊朗的天然气由每年的80亿立方米提高至200亿立方米。土总统表示,土库曼斯坦愿意向备受关注的“纳布科”天然气管线提供气源。此外,土还打算开建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管道。

土库曼斯坦的上述举措显然引起了俄罗斯方面的关注。为了继续控制土天然气出口,梅德韦杰夫于2009年10月13日至14日对土进行了访问,以期修补两国日益恶化的能源合作关系。2009年12月22日,两国达成协议,土将于2010年1月初恢复向俄供应天然气,年供气量将达到300亿立方米。此外,俄土两国将共同建设沿里海天然气管道和“东—西”天然气管道,以共同向欧洲供应燃气。

2009年12月14日,中国—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管道建成通气。对此,俄罗斯媒体认为在争夺土库曼斯坦天然气争夺战中,中国占据明显优势,而且已对俄罗斯构成威胁。中国在土库曼斯坦取得的成果也引起西方关注,有美国专家表示,俄罗斯不应该对美国支持的纳布科管道项目,而要对中国的土库曼斯坦天然气项目感到不安。

出于与俄罗斯争夺里海和中亚能源市场的需要,美欧早就想说服土库曼斯坦避开俄罗斯新开辟一条通向欧洲的天然气管道,以削弱俄罗斯对中亚的控制。美国及欧盟国家对土库曼斯坦的能源输出多元化方针给予大力支持,并许诺将为土库曼斯坦开辟绕开俄罗斯的新出口管线提供必要的资助。

三、中亚能源“博弈”的前景

(一)角逐还将继续

从目前的态势看,俄罗斯在与西方的竞争中取得了主动权。这是因为欧盟需要俄罗斯的能源,不可能与之彻底反目;而美国还陷在阿富汗的泥沼之中,无法在中亚作更大的投入。更主要的是,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开始把油气以外的领域作为投资重点,俄罗斯积极调整战略,成为受欢迎的外部力量。但是,中亚国家能源输出多元化的政策并未改变,俄罗斯要完全掌控中亚的能源输出,显然不符合中亚国家的长期利益。因此,多数中亚国家对俄罗斯采取了一种非常实用的态度,一方面答应俄罗斯的要求,另一方面继续和西方合作,而且准备建设向东通往太平洋、向南通往印度洋的多条管道。更重要的是,出于对重大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的谋求,西方不会就此轻易退出角逐。中亚能源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还包含着重大的政治意义。一旦控制了中亚油气的流向,俄罗斯就可以有效加强独联体的向心力,并在与西方的竞争中获得一张王牌,而这是西方国家所不愿看到的。可以预见,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未来不会一帆风顺。西方掌握了里海地区多数油田的开发权,资金比俄罗斯要雄厚得多,双方在中亚能源领域的明争暗斗还将继续下去。

(二)纳布科管道前景不明,欧盟依然“气短”

纳布科天然气管道项目虽然已签署,但该项目还将面临以下问题。

首先是资金问题,特别是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更是如此。项目计划耗资109亿美元,但目前的主要资金来源有:欧盟承诺援助3 500万美元;欧洲投资银行表示将注资30亿美元。显然,这离所需资金数日相差甚远。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目前还没有私人或公有资本表示出“愿意融资的兴趣”。

其次是气源问题。土库曼斯坦是世界第四大天然气储备国,理应是纳布科管道气源的重要国家。但是,它的能源外运得经过里海,而日前周边国家还没有签署海底管道协议。由于受到俄罗斯的压力,项目供应方阿塞拜疆一直举棋不定。阿塞拜疆一方面表示有足够天然气供应纳布科项目,另一方面却表示,不支持项目绕开俄罗斯进行铺设的计划,而这是欧盟和美国绝对不能同意的。2009年6月,俄罗斯还向阿塞拜疆提出按照欧洲定价方法收购其全部天然气的诱人建议,无疑将进一步影响阿塞拜疆的最后决定。另外,伊拉克、埃及、哈萨克斯坦和卡塔尔等国也对项目表示支持,但它们或是安全形势不理想,或是地理位置不适宜,只能是项目的“潜在供应国”。难怪俄总理普京2009年5月对此项目曾发出疑问:“管道建成后,你的天然气将来自何方?”

最后是该项目面临其他输气管道的竞争。虽然纳布科管道绕过了俄罗斯,但俄目前却与其他欧盟国家正在兴建与之竞争的其他管道。比如“南溪”管道。该管道从俄罗斯出发,经黑海海底到保加利亚上岸,然后通过两条支线分别通达奥地利和意大利,该项目预计于2015年竣工。

另外,纳布科项目所经过的高加索地区的安全形势也是影响项目的重要因素。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直接军事冲突虽然已经过去一年之久,但可能的战争危险却远未散去。如今,俄格在边境地区的摩擦仍时有发生,这对于项目的安全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在面对这些难题的情况下,纳布科项目的前景仍存变数也在情理之中。但即使乐观地预言,纳布科项目最终成功了,欧盟恐怕也难以摆脱在天然气方面对俄罗斯的依赖。因为,该项目的年输送能力只能满足欧洲天然气需求的5%,而欧洲40%的天然气需求仍依赖俄罗斯,部分中东欧国家的依赖程度甚至达80%。

(三)中俄在中亚的能源竞争加剧

2006年3月21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签署了天然气供应备忘录。拟从2011年起,俄罗斯每年向中国出口至少300-400亿立方米天然气。根据协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将铺设总价值为100亿美元、分别从西西伯利亚(西线)和东西伯利亚(东线)出发的两条天然气管道。东线方案管道铺设方向是从萨哈林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最后到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西线称为“阿尔泰”管道。“阿尔泰”管道将位于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田和位于中国西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连接起来。该条管道在中国新疆境内将和西气东输管线相连接(如图6所示)。

但是,俄中天然气管道项目至今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迟迟未见俄方的行动。2009年6月17日,俄天然气巨头Gazprom宣布,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项目 2011年后才会实施(11)。从目前情况看,俄提出俄中天然气管道项目,很可能是为了使中国放弃从中亚修建天然气管道的计划,而俄罗斯并不急于向中国供应天然气。

图6 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路线

资料来源:http://newssohu.com/20090414/n263367980shtml

2009年12月14日中国—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管道建成通气后,俄罗斯提出以欧洲市场价格收购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显然,俄罗斯提出的价格有针对中国的考虑。俄罗斯很清楚中国不可能按照欧洲市场价格购买土天然气,俄提出以欧洲价格购买土气,意在使土减少对中国的供气量。如前文所述,俄土双方签订恢复供气协议,但双方对“欧洲市场价格”的理解是不同的,而且在协议中“欧洲价格”并未明确定义。因此,提出“欧洲价格”只是俄罗斯的策略,目的是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但这又可能造成俄土双方以后的价格纠纷。

此外,2009年12月28日,俄罗斯与乌兹别克斯坦签订了天然气购销协议。根据协议,2010年俄将以欧洲价格向乌购买42.5亿立方米天然气。加上此前俄乌双方签订的协议,俄在2010年将总共购买乌155亿立方米天然气(12)。俄罗斯这样做是因为它不愿意留下多余的天然气给其他两条替代管道,一条是中国—土库曼斯坦管道,因为乌兹别克斯坦也是中国—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管道的供气方;另一条是讨论中的纳布科天然气管道。

总之,世界主要力量在中亚能源领域的竞争将会长期持续,各方在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各方力量的消长和变化将成为常态。

注释:

①本文探讨的能源仅限于石油和天然气。

②李红强,王礼茂:《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演进:中国力量的变化、影响与对策》,资源科学,2009,(10):1648。

③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2009年10月8日。

④庞昌伟:《欧盟“纳布科”天然气管道项目与俄欧能源博弈》,2009年山东威海焊管学术委员会第六届六次年会,2009年11月7日。

⑤新华网http://www.jsxinhuanetcom/xin_wen_zhong_xin/2009-12/22/content_18567577.htm。

⑥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网站,2009年12月18日。

⑦RIA Novosti,Moscow,December 28th,2009。

⑧国际在线,2009年12月22日。

⑨人民网,2009年5月19日。

⑩人民网,2009年10月16日。

(11)网易财经,2009年6月17日。

(12)RIA Novosti,Moscow,December 28th,2009。

标签:;  ;  ;  ;  ;  ;  ;  ;  ;  ;  ;  ;  ;  ;  ;  

中亚能源“博弈”_天然气管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