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浙江省总队杭州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基于常规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心肌促炎细胞因子与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的Meta分析结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有到明显的好转,其中,对照组心功能Ⅰ级的患者明显低于观察组,心功能Ⅲ级患者明显高于观察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所下降。结论: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低心肌促炎细胞因子与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来延缓慢性心力衰竭的进程,从而达到有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目的。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他汀类药物;机制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3-0169-02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其可能存在的结局有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胁[1]。目前临床上有研究发现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明显疗效,本文通过对比的方式探讨了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中,男57例,女43例,平均年龄(55.7±4.3)岁;心功能Ⅱ级的患者有61例,心功能Ⅲ级的患者有39例。同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的对比,具有可比性,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治疗,给予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同时联合血管扩张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以及强心苷进行辅助治疗[2]。而观察组则是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一日一次,一次10mg。
1.3 观察指标
整理收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基本资料,主要包括病因病情、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心功能等级等,并结合医生诊断,将患者的心功能分为3个等级:Ⅰ级: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心力衰竭的症状;Ⅱ级:在日常生活中偶尔有心力衰竭的症状;Ⅲ级:在日常生活中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对患者进行6min步行实验,并对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指标进行Meta分析[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百分数或是[n(%)]来表示,用t来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来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有到明显的好转,其中,对照组心功能Ⅰ级的患者明显低于观察组,心功能Ⅲ级患者明显高于观察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 治疗后各项观测指标的Meta分析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所下降。其中,总胆固醇降低0.99[(CI)0.82-1.1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0.63[(CI)0.41-0.85];C反应蛋白降低4.46[(CI)3.58-5.35];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水平降低21.33[(CI)6.12-38.5];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降低0.35[(CI)0.11-0.59]。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体滞留和乏力,可由多种病因造成,治疗也是十分困难的。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胆固醇含量,改善患者心肌细胞的功能,促进心肌细胞中新生血管生成;抑制白细胞介素6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释放,缓解心力衰竭的程度;激活血管紧张素Ⅱ,改善心肌的收缩舒张能力[4]。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的方式对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有到明显的好转,其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所下降。
综上所诉,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低心肌促炎细胞因子与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来延缓慢性心力衰竭的进程,从而达到有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孟凡强.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3):6-8.
[2]王俊锋.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4):48.
[3]董改英.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J].中国药业,2011,(16):17-20.
[4]李越凡.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5,(11):75.
论文作者:韩华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
标签:心力衰竭论文; 患者论文; 类药物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功能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