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失独家庭养老困境的出路探析
——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
盛敏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
[摘要] ]近年来,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一直是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已推行近40年的今天,虽然我国民众养儿防老的观念比起以前已有所淡化,但我国老年人最重要且最可靠的养老方式仍然是子女供养。如今由于唯一子女意外身亡而形成的失独家庭已形成一定规模,因此伴随着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失独家庭面临着一系列养老的现实困境如经济困顿、生活照料不足、精神空虚等。同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国家政策等原因,公共养老资源在不同地区和群体中差异较大,这对失独家庭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尽管目前社会上的公益组织正在对失独家庭进行帮扶,中央及地方政府也对其采取了一些保障措施,但就其现状来看,仍存在很多不足。此类家庭曾积极响应国策,作出过重大贡献,如今失去保障面临困境,作为政府理应承担起让失独家庭安享晚年的责任与义务。本课题将立足以上背景,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通过对失独家庭基本情况进行实况访问,分析其切实的养老需求,最后以调查结果为基础提出对应的政策性建议,探索一条现有背景下符合国情的失独家庭养老保障之路。
[关键词] 失独家庭;养老;财政对策;政府角色
近年来,失独家庭养老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广泛关注,在子女养老模式仍为主流、社会养老制度尚未健全的背景下,研究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具有极其迫切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在中国知网以“失独”为主题,检索结果为2012年65篇、2013年257篇、2014年390篇、2015年411篇、2016年392篇、2017年274篇、2018年(截至2018年11月)178篇。纵观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失独家庭问题引起的关注度正逐年提升。本文也将在此基础上,深入探析老龄化背景下失独家庭养老困境的出路。
一、厘清相关概念
(一)老龄化
2000年,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0年,城镇退休人员将超过1亿人。到2030年,预计中国60岁以上老人将占中国总人口的24.46%且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约8.5%。全国老龄办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发展趋势分为三个阶段:快速老龄化(2001~2020年)、加速老龄化阶段(2021~2050年)、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2100年)。
综观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历程及趋势,我们可以预测: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末,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应出现在2030年到2050年期间,且日益突出的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现象将直接导致中国面临老龄化和人口总量多的双重压力。
(二)失独家庭养老
首先,理解失独家庭含义。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即为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对失独家庭定义的界定,目前学术界仍未达成明确共识。一是狭义说,认为永久性应是失独家庭所具有的一大特质。柳志艳(2012)认为,失独家庭父母的独生子女死亡后往往不能或不愿再生育、收养子女。张帆(2015)认为,失独家庭中独生子女因疾病或车祸、自然灾害、自杀等意外原因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只能孤独终老。二是广义说,即失独家庭除永久性失独家庭以外,还包括暂时性失独家庭。陈恩(2013)认为,失独家庭并不应排除失独后再生育的家庭,但凡独生子女死亡的家庭即可被划入失独家庭范围。而在我国2001年颁布的计生法中规定,女方出生于1933年1月1日后,只生育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且该子女离世的家庭为失独家庭。通过分析,我们将永久性失独家庭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
通过整合定义我们可以得出:失独家庭养老是指在我国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基本国策的影响下,合法收养一个子女或生育一个子女后子女因为疾病或意外等原因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家庭不能选择子女赡养这一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而只能通过政府扶助、社会参与、自身努力的方式度过其老年阶段。
二、我国失独家庭养老现状研究
(一)我国失独家庭基本现状
(3)与其他地区相比,汾渭平原SO2柱浓度变化幅度较小,2013—2016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京津冀地区、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自2011年来均表现出下降趋势。
(二)我国失独家庭扶助政策的梳理及分析
以上对失独家庭相关扶助政策的梳理表明,政策对失独家庭的扶助一直以经济扶助为主要方式。从2001年“必要的帮助”这种极不明确的规定到2016年实现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标准城乡统一,分别为270元、340元,政策的补助不断提高并实行动态调整,是不断进步完善的,但对失独家庭能起到的真正作用还是有限。可以说,经济、医疗、日常生活照料以及心理方面的扶助在政策上还是有所欠缺,亟待完善。
2.失独家庭诉求
三、基于安徽省芜湖市的失独家庭情况调研及分析
(一)芜湖市失独家庭相关扶助政策的落地情况调查
近年来,芜湖市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一直十分重视。从芜湖市卫计委获悉,2015年芜湖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包括失独家庭)加大了扶助力度。在扶助金方面实现了城乡统一,对于女方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夫妻的特别扶助金按照每人每月340元、270元的标准进行发放,标准提高部分所需经费由财政分担。根据统计数据,2015年度全市共1559名符合条件的失独扶助对象,1319个独生子女伤、病残家庭,扶助资金均已发放到位。
2017年,芜湖通过“三到位”促进帮扶计生特殊困难家庭。一是走访慰问到位。首先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信息档案,再结合特别扶助制度年审与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共同进行。二是志愿服务到位,包括生活服务周全、医疗服务上门、心理慰藉服务到位。三是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各个有关单位对计生特殊困难家庭尤其是失独家庭老人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和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记录,并保证将当年失独家庭紧急慰藉金、慢性病补助及大病补助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发放到被扶助失独老人手中。
2018年,芜湖市进一步开始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就医提供优先便利工作,同时通过强化工作机制、规范操作流程、统筹服务资源、加强监督检查规范计划生育特扶家庭老年护理补贴发放工作。
场所依恋和偏好与自我恢复感知的关系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场所依恋和偏好与自我恢复感知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场所依恋和偏好对自我恢复力感知有显著的影响,这与以往研究的结论是相同的[26-27],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自我恢复量表的有效性。
(二)芜湖失独家庭个案调研,倾听失独者真实诉求
抚养一个孩子所需的费用是巨大的,这类费用包括吃穿用度、教育、医疗、娱乐等诸多方面。而风险性与脆弱性这两大特质使得独生子女家庭中一旦唯一的孩子逝去,几十年的投资便付诸东流。同时,失独父母在孩子去世后往往已经年老且身体素质低下,还可能患有疾病无法进行高强度劳动。付出时间、金钱、青春的失独父母失去了孩子,失去了经济收入来源,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经过查询大量文件,遗憾地表示目前我国失独家庭具体数量并无权威确切数据显示。参考的文献中,更多的是学者们根据人口等公开数据资料进行的估测与推算。目前在学术界中被广泛认可并多次引用的有以下两类数据:一是我国著名人口学家易富贤的推测,易富贤的数量推断来自于两组数据:一组是中国三十五年间(1975年~2010年)一共产生独生子女家庭2.18亿户;另一组数据是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每出生1万人中在10岁之前夭折的就有360人,在25岁之前死亡的有463人,44岁之前死亡的达760人——从这两则数据我们可以推测或将有1009万独生子女在25岁前离世,即不久的未来会产生高达1000万个失独家庭;二是《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及统计局发布权威数据显示我国现在至少有1.9亿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根据该年龄段人口疾病死亡率来推算死亡率至少为40人/10万人(15~30岁年龄段),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测目前我国每年至少有7.6万15~30岁独生子女因各种原因死亡,那么也就可以得出每年至少增加7.6万个失独家庭的结论。
从最受欢迎的课程来看,CCtalk的课程主要是面向初学者。另外,在能力考方面占很大比重,说明很大一部分人选择通过CCtalk这个平台提高能力考方面的知识。
(2)家住芜湖市鸠江区的王先生,今年和妻子就经历了中年丧子这种从来没想象过的痛苦和坠入谷底的绝望。夜深人静时,他时常会想起才21岁的独子,正是风华正茂时,儿子勤劳踏实、肯吃亏肯吃苦、懂事孝顺,一家人幸福和睦,在村中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但生活十分快乐。然而真的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8年5月25日晚,王先生的儿子参加同学聚会结束后,由于下雨儿子便好心送一个路远的同学回家。在回来的路上,因意外将车子开到了河水中。等各方营救力量将儿子和车子打捞上来时,儿子已经永远停止了呼吸……王先生表示,当他与妻子痛苦地无法自拔时,村干部时常来安慰与开导。7月2日,二坝镇计生办来到王先生家,给了慰问金并宽慰开导、鼓励夫妻俩。
后来的炸串儿内容也不断升级,变得更加丰富,土豆、鸡柳、蘑菇、豆皮、猪排、鱿鱼,等等等等,炸串儿也不仅仅吃串儿,炸好的串儿夹进烧饼里,用塑料袋装着,饼里还不忘配上几片生菜叶子,为了解腻。
瓷胎竹编是以瓷器为底胎、以精细色彩或素色的慈竹丝为原料,依胎编织而成,配以多种烤色、染色竹丝编织出的茶具、餐具、花瓶等产品。瓷胎竹编的篾丝细如发,在编织过程中,竹编和瓷器之间不需要通过胶黏剂或连接件来固定,竹丝直接紧密依附在胎体之上,并且肉眼看不到竹丝的接头,编织精细,纹样美观,凸显其技术高超[7]。
结合以上案例作为直接素材,辅以国内相关案例及调研成果,我们认为失独家庭目前最迫切的真实诉求有以下几点:
从案例可以看出,芜湖政府关于失独家庭的疾病医疗相关的政策制度较为完善,有些地区还专门制定了为失独家庭老人办理了大病医疗等多重保险的规定,但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是如何让这些疾病医疗保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以解决失独老人的疾病问题。虽然芜湖市已经实现居民医保覆盖与相关医疗救助,但看病难、看病贵这些令正常普通家庭都头疼不已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更何况失去孩子和被疏于照料的失独家庭呢?
1.失独家庭个案
虽然政府给予一定的扶助补贴,但如今的补贴数额与高涨的物价相比,并不能完全支撑失独者的正常生活。失独家庭本身的经济情况各异,如案例一中卫先生在女儿患病后已经耗费大量的金钱,可以说是掏空家底,而卫先生与妻子本身还患有慢性病,需要持续治疗。
(2)医疗健康需求
(1)经济需求
(3)心理与精神抚慰需求
(1)家住芜湖鸠江区的卫先生今年66岁。2003年,卫先生的女儿不幸患上了癌症,几经奔波后女儿还是离世了,夫妻俩陷入绝望。但卫先生表示,社区计生工作人员常来家中,并帮助他们申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工程,不仅如此,志愿者们也常来聊天与陪伴。卫叔叔与妻子还都患有严重的慢性病,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申请了特服家庭慢性病救助,还签约了家庭医生,保障健康状况。卫先生和妻子的健康、精神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老年生活也在社区的组织下丰富起来。
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失去唯一的孩子等于失去了家庭唯一的希望与曙光,对独生子女父母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很多的父母在悲剧发生后,会把原因归咎于自身,无法走出悲痛,逃避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导致意志消沉甚至自闭。子女逝去的事实整日敲打父母的神经,使父母失去了精神寄托,重者甚至会导致精神崩溃。在案例一和案例二中我们可以看出,卫先生与王先生所在社区除经济扶持外,对失独父母心理与精神上的帮扶也十分重视。但更多的地方存在的现象,其实是注重经济扶持而忽视心理帮扶。
四、应对失独家庭养老困境的政策性建议
纵观当前中国政府针对失独家庭所存在的困难出台的相关政策,存在着两大问题:欠缺有力保障与欠缺完善救济制度。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给予失独老人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是参照城镇三无老人或者农村五保老人管理体制、供养办法和标准,并没有独立规定。没有明确规定必要的帮助标准与范围,没有明确界定帮助对象与帮助等级,缺乏详细的操作细则,必然得不到良好的政策落地效果。因此,现有的法律制度与相关政策亟待健全与完善,以下提出几点政策建议,希望能从防、治双方为失独家庭养老困境探一条出路。
(一)加速完善计生政策,防范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性风险
不得不提的是,失独家庭大批量出现正是因为独生子女计划生育这项政府出台的基本国策导致的。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开放“单独二胎”政策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因为可以说是在源头上减少了失独家庭的出现机会。在我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下,计划生育实际上是一个并没有太多人愿意提及的话题,但从预防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性风险来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无疑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如果能做到双管齐下,在对失独家庭扶助的同时,另一方面努力减少风险家庭的比例与数量,才能够真正做到解决失独家庭养老困境。
(二)协调政策,增强专项性与执行力
如今失独家庭帮扶政策政出多门,上级部门出台的政策互不衔接,基层无所适从,政策落实不下去,引发失独人员不满。如低保落实过程中为不符合条件的失独家庭提供低保救助的难度非常大。因此,政府应协调相应政策,出台失独家庭帮扶专项政策,在国家与法律的层面上大大增强失独家庭扶助政策的专项性,提高相关部门工作的执行力,加大对各地督查力度,推动各地落实好相关政策,确保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父母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s)的形式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以n和%的形式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增加公共财政投入,不断健全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在医疗方面,对给予失独家庭医疗照顾应作出明确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失独家庭成员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并给予他们相应的医疗救助,帮助其参加城乡医疗保险;为了尽快给失独家庭提供便利的就医条件,要加速建立社区医疗服务巡诊制度,鼓励和支持各级医疗机构开通“绿色通道”。同时,还应确保落实好失独家庭相关规定制定并不断完善现有政策和制度,提高公共财政在失独家庭扶助领域的投入,加大经济扶持力度,努力提高保障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整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和功能量表评分相对升高,而症状量表评分和单项测量项目评分相对降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实验组2年生存率为62.26%,略高于对照组(40.8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四)做好心理疏导,建立精神慰藉制度
除了政府主导处理失独家庭问题以外,全国各地的各类社会组织与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志愿服务组织、基层老年协会、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多方分责。各大组织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关怀活动,重视对失独家庭的精神慰藉和心理疏导。为了帮助失独家庭早日走出困境、恢复健康的精神状态,可以通过开通咨询热线等方式为失独家庭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有特殊需要时可以请心理专家或社会工作者上门对失独老人进行心理干预服务。社区应努力组织活动创造条件引导失独老人积极面对生活,重新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侯丽娟.我国失独家庭养老地方政府扶助责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2]朱悦.失独家庭研究现状文献综述[J].劳动保障世界,2018(12):18-20.
[3]申欣.中国失独老人生活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4):212-214.
[4]朱曼.失独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困境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34(5):26-28.
[5]彭琳玉.我国人口政策的新变化:从独生子女到全面二孩[D].河北师范大学,2018.
[6]陈文华.我国失独家庭问题研究综述——基于2001-2016年的研究文献[J].老龄科学研究,2016,4(6):45-55.
[7]洪平.政府职能视角下失独家庭社会保障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大学,2016.
[8]孙红远.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问题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论的视角[J].科教导刊(下旬),2017(6).
[9]杨君宁,凌涵宇.失独老人心理援助的公共支持体系研究[J].管理观察,2016(23).
[10]江萍.社会支持视角下城市失独老人的社会关系重建[D].安徽大学,2016.
[中图分类号] D6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046(2019)2-0183-03
*基金项目: 安徽财经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老龄化背景下失独家庭养老困境的出路探析——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项目编号:20181037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