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术良1 曾奎梁2
(1衡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衡阳 421900)
(2 75714部队 湖南衡阳 421900)
【摘要】目的:针对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干预方式进行分析,并对其心理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我院62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收入院患者。系统随机分为干预组、常规组,各31例。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常规组患者仅开展药物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后抑郁情况和焦虑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前抑郁评分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一个月干预组抑郁评分为(19.3±5.8)分,治疗后半年为(10.5±2.9)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患者治疗前焦虑评分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一个月干预组焦虑评分为(16.2±3.7)分,治疗后半年为(8.9±2.1)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开展心理干预能够进一步减轻患者抑郁、焦虑情绪。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干预;心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2-0320-02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患者临床中以持续情绪低落、自卑为主要表现,严重时患者会出现厌世、自杀表现。本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生存的主要疾病[1]。本病既往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随着临床医学不断发展,针对本病的研究也不断的深入,心理干预逐渐应用在临床治疗中。本次研究以62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方式进行分析,并对其心理干预效果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62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收入院患者。本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学会审批,所有患者或直系亲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抑郁症的诊断。干预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18~67岁不等,平均(42.3±21.5)岁,病程平均(12.4±5.8)个月;常规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18~67岁不等,平均(42.5±21.2)岁,病程平均(12.8±5.4)个月。患者无其他精神类疾病;患者脏腑功能正常;无颅脑创伤;无神经损伤表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差异。
1.2 一般方法
1.2.1常规组:患者予以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进行治疗。
1.2.2干预组:同时予以心理干预措施。首先为患者营造良好的诊疗环境,可根据患者自身意愿布置房间,减轻患者陌生感。保持房间内空气清新,尽量以家庭式装修来布置房间[2]。医师和护理人员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同时也要积极与患者交流,给予患者宣泄的机会,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碍。
心理辅导:由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讲解、宣教,为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了解患者内心世界。此外,也要帮助患者进行放松,采用呼吸调控法帮助患者放松意识、身体。患者平躺,保持室内光线柔和,拉好窗帘,避免室内光照过强。患者跟随医师的引导词进行呼吸,逐渐放松身体和意识[3]。
集体心理干预:每周开展1~2次集体教学。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以讲课、集体讨论、答题、分组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的内容要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为主。所有患者均可以提出问题,并参与到讨论中来。教学内容要丰富,不仅能够让患者讨论疾病的相关内容,同时也可以让患者讨论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尽量让每个人都发言。此外,也要按时开展集体活动,包括生日会、读书会、游戏等等,让患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快乐。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半年的抑郁、焦虑状态进行评估,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评估。
1.4 评估指标
抑郁量表:量表总分超过35分视为严重抑郁;量表总分在34~20分视为中度抑郁;量表总分在8~19分视为轻度抑郁;量表总分低于8分视为无抑郁。
焦虑量表:量表总分超过29分为严重焦虑;量表总分在21~28分为视为中度焦虑;量表总分在14~27分视为明显焦虑;7~14分为轻度焦虑;7分以下视为无焦虑表现。
1.5 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系统处理,资料采用卡方、t值检验,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抑郁程度
患者治疗前抑郁评分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一个月干预组抑郁评分为(19.3±5.8)分,治疗后半年为(10.5±2.9)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抑郁症患者不仅生理上存在较大的障碍,心理上也存在较大的障碍,患者会出现心理应激反应。且生理、心理上的会出现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表现。当患者心理情绪不良时睡眠也会直接受到影响,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要针对生理进行调节,同时也要对心理进行改善,综合改善患者身体状态。
心理干预疗法是情绪疗法的一种,其目的在于改善情绪、挑战合理认知,纠正患者消极情绪和行为[4]。因此,开展心理干预能够减少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同时能够帮助患者消除悲观、厌世的情绪,帮助患者建立生活的信心。心理干预调节法能够为患者的情绪宣泄找到适当的途径,并能够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了解诊疗的方式、方法和目的,消除患者悲观情绪[5-6]。采用心理干预也能够体现医学人文关怀,为患者营造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氛围,让患者感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的关心和爱,让患者自主参与到治疗中来,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本次研究结果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抑郁、焦虑状况不具备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一个月干预组抑郁评分为(19.3±5.8)分,治疗后半年为(10.5±2.9)分。干预组患者同时开展心理护理后抑郁症状明显减轻,患者焦虑程度也明显减轻,虽然常规组患者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也有所减轻,但远不如干预组明显,证明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开展心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的来说,开展心理干预能够更好地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症状。
【参考文献】
[1]刘星星,许勤伟,李赛兰.心理干预法对抑郁症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7,21(03):462-464.
[2]张冰,陈任,马颖,秦侠,陈若陵,王晶晶,胡志.中国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03):680-683.
[3]谢巍,李亚男,赵川,王容.心理干预对干扰素致丙肝患者抑郁症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06):74-77.
[4]徐扬,王俊凤.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06):911-913.
作者简介:曾奎梁(1982-),男,湖南娄底人,本科,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职称: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全科。
论文作者:黄术良1,曾奎梁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抑郁论文; 抑郁症论文; 焦虑论文; 量表论文; 情绪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