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睡眠型态紊乱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干预论文_战敏,郭红娜通讯作者

脑梗死患者睡眠型态紊乱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干预论文_战敏,郭红娜通讯作者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16023

摘要: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睡眠型态紊乱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干预要点。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6.3月-2017.1月间收治的72例脑梗死患者,评估患者住院时间内失眠情况,分析原因并制定护理干预计划。结果 其中所有患者入院后第2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评估,结果显示均有睡眠障碍。结论 脑梗死患者睡眠型态紊乱主要原因可能与年龄、文化程度、焦虑情绪等有关,通过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睡眠障碍表现。

关键词:脑梗死;睡眠型态紊乱;护理;焦虑

脑梗死属神经科常见病,发病急,且患者合并后遗症及并发症可能性较大,诱导因素包括情绪激动、基础心脑血管疾病、长期生活及饮食习惯不良、剧烈运动等,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偏瘫、意识障碍、运动及感觉障碍,病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1]。睡眠障碍及焦虑是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常见不良反应,发生后会影响患者疾病预后效果,导致患者身心产生应激反应,不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影响患者治疗配合度,不利于临床护理与治疗工作展开[2]。临床多可通过药物改善患者失眠状况,但药物治疗后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因此主张通过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睡眠状态,促进病情康复。文章选择72例脑梗死患者,分析发生睡眠型态紊乱的主要因素,针对性制定护理计划,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6.3月-2017.1月间收治的72例脑梗死患者,包括男性患者44例、女性28例,年龄在49-77岁,平均为(63.2±3.4)岁,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11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5例。其中所有患者入院后第2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评估,结果显示均有睡眠障碍。

1.2方法

分析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睡眠型态紊乱原因,包括:⑴性别:女性患者发生失眠可能性较高,可能与女性患者扮演的社会角色、自身生理特点等有关,发病后部分女性患者担忧疾病预后结局,担忧病情治疗对家庭经济产生压力、产生不良情绪,导致睡眠障碍。⑵年龄:<50岁患者作为家庭经济支撑者,发病后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工作及生活压力导致患者产生负面情绪,且病情对患者正常生活与活动均造成不便,患者自我存在价值感低,心理封闭,不愿主动与他人交流,易发生失眠状态。部分>70岁的患者易合并睡眠障碍出现,分析原因发现,可能因该年龄段患者往往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及各生理机能均处于退化状态,易发生失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⑶文化程度:对于受教育水平较低的患者而言,其对脑梗死疾病知识掌握度较低,护患交流时无法完全理解谈话内容,存在文化差异,相应增加患者焦虑情绪,影响睡眠质量。⑷焦虑情绪程度越高,患者合并失眠可能性越大,可能与脑梗死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有关,脑梗死发病后患者焦虑情绪与睡眠障碍两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⑸基础病史:大部分脑梗死患者发病前多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当睡眠减少后可能对患者基础疾病造成影响;此外脑梗死部位与睡眠调控机制之间存在联系,脑部包括2个睡眠调控系统,1种为促进觉醒、1种为促进睡眠。当脑梗死发病后,睡眠调控相关解剖部位遭到破坏,梗死部位血液循环障碍,相关神经及组织缺血缺氧后,损伤脑细胞,引发组织功能障碍,引起促进睡眠及促进觉醒功能紊乱,导致睡眠障碍发生[3]。

1.3观察指标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评分标准:表格观察指标包括7个维度,18个条目,总分为25分,得分对≥8分表示患者睡眠质量受到影响,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 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其中所有患者入院后第2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评估,结果显示均有睡眠障碍。

3.讨论

睡眠障碍是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存在的并发症,当发生脑梗死后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意识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表现,种种临床表现均对患者日常活动及生活自理能力产生影响,患者住院期间接受治疗后,短时间内未见明显疗效,产生不良情绪,相应诱导睡眠障碍发生。护士应为存在睡眠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加强护理干预,重视环境、心理、睡眠诱导及护患沟通,积极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促进护患交流,主动了解患者内心想法,总结护理干预计划要点如下:

⑴心理干预:首先护士应采用SAS焦虑评分了解患者焦虑情绪严重程度,加强护患交流,了解患者情绪现状,主动关心患者,加强日常巡视次数,增进护患沟通,鼓励患者积极主诉内心想法,分析其产生不良情绪的起源,告知患者深呼吸训练法,帮助患者放松情绪,维持健康心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⑵可定时在室内播放轻音乐,根据患者喜好选择电视节目,积极转移患者注意力,鼓励家属与患者保持积极沟通,主动关心爱护患者,了解其日常生活需求并积极满足,让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⑶环境干预:护士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在病房内摆放绿色植被,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气味刺激,护士执行治疗操作时坚持四轻原则,避免产生较大噪音,调低室内亮度,避免强光刺激,为患者营造较好睡眠环境[5]。⑷护士为患者合理安排睡眠时间,白天带领患者进行少量活动,根据患者兴趣爱好选择适宜的运动及活动方式,为夜间睡眠创造条件,睡前为患者提供热牛奶,热水泡脚等方式进行助眠,护士应加强夜间巡视,避免打扰患者。

综上所述,护士为脑梗死后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睡眠障碍表现。

参考文献:

[1]李培娟,赵振莹.分级护理管理对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3):93-95.

[2]杜学慧.阶段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和负面情绪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4):823-825.

[3]曾钰莲,甘祝梅.基于中医五行理论的情绪护理策略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7):153-155.

[4]张馨,赵雅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2):167-170.

[5]钟小华,张晓艺,李丽娟等.100例脑梗死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11):1253-1255.

论文作者:战敏,郭红娜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  ;  ;  ;  ;  ;  ;  ;  

脑梗死患者睡眠型态紊乱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干预论文_战敏,郭红娜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