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和对比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行螺旋CT和磁共振诊断的价值。方法:在本院接治的所有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患者中,选择2014年7月至2019年2月间的80例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并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纳入4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给予磁共振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螺旋CT进行检查,根据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检出率均为100%,但磁共振炎症性病变的检出率和螺旋CT相比更高,同时实验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较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脏囊性占位病变患者来说,螺旋CT和磁共振都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但磁共振对炎症性病变的检出率更高,所以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诊断方式。
【关键词】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螺旋CT;磁共振;诊断价值
占位性病变是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专用名词,常在CT、B超和X射线等检查结果中出现,泛指良性或恶性肿瘤、结石、血肿等,使附近组织受压和移位。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主要有炎性囊性病变、寄生虫囊性病变以及囊性肿瘤为主,不同病变其治疗方式也均不相同,所以需要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才能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1]。螺旋CT和核磁共振是比较常见的诊断方式,虽然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但其对于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具体诊断价值尚未了解[2]。为分析和对比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行螺旋CT和磁共振诊断的价值,本次实验在本院接治的所有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患者中,选择2014年7月至2019年2月间的80例患者进行本次研究,现将成果整理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接治的所有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患者中,选择2014年7月至2019年2月间的80例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并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纳入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性别数据记录为(男:23例;女:17例),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21-67岁,平均年龄(44.2±3.6)岁;实验组患者的性别数据记录为(男:21例;女:19例),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24-71岁,平均年龄(45.1±4.2)岁。所有患者中包含26例患者有囊性肿瘤,34例患者有炎性的囊性病变,20例患者患有发育性的囊性病变。所有患者均在自愿的前提下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其个人信息之间的差异不会对本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可以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螺旋CT检查,设备为GE lightspeed 64排:从患者右侧膈顶开始扫描直到肝脏下沿部分,并应用碘海醇对比剂,随后再对其肝脏进行延迟扫描和增强检查。
实验组患者实施磁共振进行检查:扫描范围同对照组,但在扫描时需注意将扫描的序号列出,即指表现为T1WI、T2WI和T1WI的增强,具体位置显像就得按照诊断标准合理选择,借助钆喷酸葡胺造影剂给予肝脏增强检查,主要观察患者囊肿性病变的位置、大小信号以及形态等,并注意囊壁结节特征和囊肿性病变的包膜。
1.3 评价标准
应用本院自制表格根据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实验数据录入Excel表格后,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实验数据分析。文中检出率计量资料(%)和患者年龄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分别选择、X2、T值进行统计分析,若各实验结果中p<0.05,则说明本次研究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检出率均为100%,但磁共振炎症性病变的检出率和螺旋CT相比更高,同时实验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较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炎性病变诊断情况和不良反应对比
3讨论
临床中肝脏囊性占位病变比较常见,通常都需要应用影像学方式进行诊断和鉴别,其主要分区分恶性和良性肿瘤,或者出现结石或血肿等情况,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炎性囊性病变,因为不同类型的占位性病变,其治疗方式也不同,因此正确诊断和鉴别非常重要[3]。
螺旋CT和磁共振扫描在肝脏囊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中均具有良好效果,但囊性占位病变性质不同的情况下,其检出率会有所差异,其中肝包虫囊中和肝脓肿比较多见,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肝包虫脓肿病变囊内存在子囊,同时囊肿内还有显著的飘带征或水上浮莲征,可以通过CT增强扫描发现[4]。
此外,因为肝肿瘤囊变很容易发生囊性转移瘤,因此可通过增强检查观察到其出现环形强化以及囊壁比较规则,并且可以发现其囊性病变具有多发性且大小不同[5]。本次研究将两种诊断方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螺旋CT和磁共振的疾病检出率均为100%,但磁共振在炎症性病变的检出率和螺旋CT相比更高,同时磁共振出现的不良反应较低。
综上所述,对于肝脏囊性占位病变患者来说,螺旋CT和磁共振都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但磁共振对炎症性病变的敏感性更高,所以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诊断方式。
参考文献:
[1]王俊平.探讨螺旋CT和磁共振(MRI)在肝脏囊性占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20):122-123.
[2]马林建.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行螺旋CT和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9):40-41.
[3]周春霞.探究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行螺旋CT和磁共振诊断的价值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3):128+133.
[4]金颖,张健.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行螺旋CT和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9):6113-6114.
[5]刘振江,杨秋娟,谢君.螺旋CT和磁共振对肝脏囊性占位的临床诊断价值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3):1730-1731.
论文作者:魏文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磁共振论文; 患者论文; 肝脏论文; 性病变论文; 螺旋论文; 实验组论文; 检出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