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规划的内涵、特征与模式转换_学校管理论文

学校发展规划的内涵、特征与模式转换_学校管理论文

学校发展规划:内涵、特征及模式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规划论文,内涵论文,特征论文,模式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学校发展规划的内涵

由于关注的重心、层次、内容以及形式等的不同,学校发展规划存在明显差异。简单概括,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把学校发展规划定义为围绕学校发展目标而设计的学校发展综合性方案;另一类则认为学校发展规划不仅仅是学校发展方案,更是一种管理方式的改变,是筹划或设计学校整体发展的活动或过程。前者注重静态的规划,把学校发展规划等同于形成一种文本;而后者则注重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既认为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文本,同时也认为是管理方式的更新,涉及相关的过程与活动等。应该说,后一种界定更能体现当代学校发展规划的本质属性。因为,仅形成“文本”是相对容易的,它甚至不需要改变学校的管理行为,只是预先设想的、具有可能性的方案,但可能性并不必然转变为现实,面对学校复杂多样的人、财、物等因素,这种静态的“一次性”的“文本”也不可能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而强调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注重管理方式的改善,涉及有关的“活动”和“过程”等,从而使得规划更能根据变动的环境来调整学校的发展策略,并在持续的实践活动中修改和完善,进而改变学校的管理结构、促进学校发展。由此笔者认为,学校发展规划既是一种学校管理方式的更新,又是通过学校共同体成员来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综合性方案的过程,是为学校发展提供支持能力,并不断探索学校的发展策略,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而进行的管理行动。正如有学者指出,“学校发展规划不仅仅是学校发展方案,它还是创制发展方案并确保这一方案产生效果的活动或过程。”[1]

二、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特征

结合有关的理论研究及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学校发展规划至少包括如下几方面的特征。

第一,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学校管理理念的更新。通常人们所理解的学校发展规划仅仅是制定或实施一种文本,且这种文本常常不涉及学校管理方式的改善以及其中有关技术的应用活动与过程等;而强调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活动和过程,且注重管理更新、责任分享以及把学校的主要精力集中于那些可实现的重点项目,并不断在实践中完善等,将使人们重新认识学校发展规划,领悟其全新的含义,对学校管理进行系统的思考,关注学校管理结构的调整、行为的改变,在参与、体验、反思的过程中,对学校发展进行理性的分析,由此确定学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策略、目标定位、发展内容及保障制度、监控措施等,真正促进学校的发展。

第二,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系统的学校管理方式。学校管理有多种方式,如传统的目标管理、角色管理以及现代的过程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绩效管理等,由于这些管理方式目的的不同和侧重点的差异,因而在学校管理这一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中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缺陷。而把学校发展规划看做是一种系统性的管理方式,不仅包含上述管理方式中的基本内容,而且还展现出学校组织发展的整体性和长远性;不仅使人们关注学校发展的目标、过程与绩效,而且重视在相关的活动过程中追问各种管理方式的适切性、有效性和合理性,由此真正寻找到适合特定学校的管理方式,群策群力地探索学校未来的发展策略、方法与路径。西方中小学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也表明,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有效的学校管理方式。[2]

第三,学校发展规划是持续行动的过程。学校发展规划不仅仅是提出学校发展的目标或设想,抑或仅仅是创设一种学校发展的未来蓝图,而是通过制定、实施和评价的系列活动与过程,激励并联合社会各界力量,不断改进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改善学校的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长期、持续、自觉的行动过程中,调动校内外各种积极因素,逐步开发学校及其所在社区的人力、社会和自然资源,发挥学校和社区的潜能,努力将学校组织的共同愿景一步步转化为现实。

第四,学校发展规划注重主体性,关注学校的内在发展。内在发展区别于传统上过分依赖外在因素和力量而忽视内在因素和动力的学校发展模式。它所强调的是,如果发展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职员工及其所在社区人员的共同愿望,那么,它就不可能模仿任何一个外部的模式,必须采取上述全体人员所自主选择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学校发展应是一种自主的过程,尽管外在的帮助是必要的,但这种帮助不能演变为对学校人员思想、能力以及积极性等的压抑或控制,唤醒学校教职员工、社区人员的自主性以及相应的意识、责任和创造力等,才是实现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五,学校发展规划强调广泛参与、自下而上、责任分享。学校发展规划尽管承认国家或政府的意志必不可少,但同时也要求关注学校以及相关人员的发展意识与能力,重视学校教职员工以及其所在社区人员的真正参与。其实,学校发展规划正是通过发扬民主、广泛采纳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和建议来改善学校管理、设计和实施学校发展的系列过程与活动的,并由此调适学校组织内部、学校组织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由此获得广泛的认同,促进学校与社区的共同发展。[3]

三、学校发展规划的模式转变

长期以来,学校制定、实施和评价发展规划并没有被科学化和系统化,以经验为基础的规划制定方法和比较省事的上级管理目标在具体的学校管理中成了最常用的方法。目前,我国中小学发展规划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大多数学校的发展规划实际上是一种对学校发展的一般性描述,其本身并没有基本理念、理论基础、分析方式和结构框架。第二,很多学校的发展规划没有清楚地展现或分析当前学校的基本情况及其所在社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等状况。第三,学校的发展规划定位存在误区,包括定位褊狭,呈现领导或专家意志;定位过高,用意志代替科学;定位没有特色,雷同化、无个性;定位忽视根基,不从实际出发、空洞泛泛,等等。第四,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程序不合理,参与者有限,仅局限于有关领导和专家,没有教职员工、家长、社区、学生等代表的参与,忽视弱势群体的声音。第五,众多学校的发展规划还缺乏有关评价或检验方面的内容,缺少具体衡量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程度的有关指标。第六,刚性过强、弹性不足,同时还缺乏与国家、地方政治、经济乃至有关政策的相关性,缺乏应对社会或社区教育环境改变的敏感性。第七,不少学校的发展规划没有具体的实施策略或方法,也缺乏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人力或社会资源以及保障制度,等等。可见,对学校发展规划的认识需要深化,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模式也必须转变。

各国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模式以及侧重点等各有不同,综合来看主要包括:共同评估学校目前所处的位置;建立共同愿景,描述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和基本策略;把目标、策略以及相关指标分化、具体化;制定出多种可供选择的发展方案和途径;对短期、中期、长期的发展项目进行优先排序;在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做出选择,等等。[4] 由此,我国中小学制定发展规划,首先,需要深入分析学校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可采用SWOT分析,即分析学校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或采用雷达图分析学校的硬件、软件,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状况;其次,进行学校所在社区的资源分析,可采用PEST方式,即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维度来进行,也可采用社区地图、资源九扇屏等方式;再次,查找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采用问题树、问题归类、问题的优先排序、发展线等方式,明确学校目前的状况、所处位置,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在概括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未来时期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确定应优先解决的困难、需要投入的人力和其他资源,由此描绘学校的发展方案、基本途径,通过区分工作的轻重缓急,使目标的完成有递进性、层次感;最后,调动校内外的各种支持力量,不断出谋献策。

一般来说,学校发展规划包括三个部分四个方面的内容。三个部分是指学校总体发展规划、课程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以及校园发展规划。总体发展规划决定着课程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发展规划;课程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要服从于总体发展规划,同时又影响着总体发展规划;校园发展规划一般要围绕和配合总体发展规划、课程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去进行,但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总体发展规划、课程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四个方面包括学校现状分析、发展目标展望、发展要素确定和设置保障系统。学校现状分析是对自身所具有的基础、问题等进行全方位的梳理,明确在同一地区、同类学校中所处的位置,以及重要的特色是什么;发展目标展望是陈述学校在某一时段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也就是要办成什么性质、什么类型、什么水平的学校,也即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确立大家共同认可的学校目标;发展要素确定是规划的主体部分,即学校要选择重点发展的若干项目或领域;设置保障系统是指为服务于发展目标和发展要素需要而提供的人、财、物等必要资源及其相关的学校管理制度的设置。

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学校发展规划,描绘好学校发展的蓝本,还需要进行重点分析。第一,学校发展机遇分析,也称社会背景分析。要从国家及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政策发展的走向来把握学校的发展趋势,前提是要对学校所处的地理、社会环境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敏锐地发现并把握学校发展的契机。对于学校而言,发展机遇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学校优势分析。要认识到学校在地理位置、课程建设、公共关系、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生源以及软硬件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或长处,并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优势,以推动学校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当然,在认识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只有正确、全面地分析,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第三,学校历史传统分析。历史传统是一笔重要的无形资产,不仅要认真研究,还要分析这些传统在发展目标上能多大程度地得到学校师生和社区的认同,尤其是在传统基础上形成的学校特色能否有助于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只有认真总结过去,才能面向未来,并制定出真正具有历史根基的发展规划。第四,相关利益群体的需要分析。对于学校而言,所涉及的利益群体范围很广,包括与学校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群体,既可能是受教育者,也可能是学校的投资者;既可能是学校的教师,也可能是学生家长,甚至是所服务的群体之外的其他民众,抑或是一些看起来极不相关的群体。无论这些群体与学校的相关程度如何,只要是与学校目前存在联系或将来有可能发生关系的群体,都要充分重视其需要,并对其需要进行认真地调查和分析,将其合理的要求纳入发展规划之中。如此,一方面能够保证学校按照正确、合理的方向前进,不会有所偏失;另一方面,也能够确保学校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储备潜在的资源、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5]

标签:;  ;  

学校发展规划的内涵、特征与模式转换_学校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