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二次设计论文_琚培娟

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二次设计论文_琚培娟

重庆市城乡建设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重庆市城乡建设政务服务中心) 400014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市场经济建立健全的客观要求,对于规范政府权力和行为、激发市场活力意义重大。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建立健全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织机构,削减了大量的审批事项,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二次设计

引言

以“量化改革、协商改革和交办改革”为特征的改革初始设计导致了行政审批改革的路径依赖和边际效益递减。加快简政放权,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需要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的二次设计。“二次设计”意指以建立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审批制度为目标,设立权威部门主导改革,在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以行政审批权责清单制度为抓手,以行政审批标准化为依托,建立审批和服务事项代码库,加快推进网上行政审批服务,以法治思维规范行政审批的中介服务,最终给政府的行政审批权力“打造一个制度的笼子”。不断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建设,提高改革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充分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全面推动有限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有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要性,学者们认为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在内因方面。行政审批制度存在的弊端催生了改革的必要。《行政许可法》本身就存有不足。如在制定个别条款时存在语言文字使用不严谨问题,对有双重含义的名词也没给予明确解释;该法中的个别规定形同虚设,没有得到实质性执行。繁杂的审批程序既阻碍了市场发展空间,也限制了市场和社会力量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造成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这些构成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必要。在外因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市场环境变化迫切需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另外,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也要综合考虑行政审批牵涉的一些领域,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关键也是必要。

2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凸显的问题

2.1法律法规的限制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社会政治、文化、法律、科技、政策等方面的配套前行,在市场中是否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关键因素是要“快”,一方面要迅速发现商机,另一方面要迅速捕捉商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发展特点,随之采取相应并迅速的变化。但是,在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没有对与行政审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同步改革。在改革实际操作中要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时,大多需要依据某些法律法规,而这些法律法规当中的某些内容已经不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但又没有及时做出调整,也就是说法律法规的调整滞后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会阻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进度,进而贻误商机,影响市场经济的进程。

2.2相关联动改革的缺失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他与政府机构改革、法治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中介组织发展有密切的联动关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等,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孤立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不能“单打一”,孤立的看待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单纯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是不可取的,而是应该与政府机构改革、法治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中介组织改革相结合,进行联动、配套改革,打出政策的“组合拳”,发挥政策的合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配套政策不到位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趋势下,中央把部分行政审批权下放给省级政府,省级政府把权力下放到市级政府,而市级政府又把权力下放到县乡政府,县乡两级政府是整个政府系统的最底层,不可能再往下下放,必须切实承担具体事务。权力下放了,可配套的人员、财力、技术、设备却未跟着同时下放,下级行政部门既无人员编制也无专业审批能力,导致无力承接下放的审批事项。比如有些地方规划从市下放到区县,但区县缺乏规划专业人才,没法做规划,即使做出规划质量也不高;有的地方将建筑工程安检的监管权下放到区,但区里既没有相应的质监机构,也没有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无法履行职责。

3深化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3.1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有效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政府层面上讲,其实就是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际上是给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提供了契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是简单的取消下放多少审批事项,而是在于取消下放审批事项的同时,政府职能转变是否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仅需要政府取消下放一定的审批权力,更是需要政府能够合理合法地划定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力界限与职责范围,在简政放权时能够真正做到“放权放利”“放权放责”“责权一致”。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政府行政审批方式,创新审批模式,由行政审批注重事前监管向事前监管、事中监管、事后监管并重,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3.2加大学习培训,提高审批人才队伍素质

政府职能部门尤其是基层政府的行政审批责任加大,基层审批力量需要得到相应的充实,人员素质亟待提高,这就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高现有基层审批人才队伍的责任意识、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以尽快适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新要求。一是提高基层审批队伍的专业性,从县级层面看,目前基层审批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大部分都是非本专业人士从事专业领域审批。建议结合省四级联考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在重点领域引入一批专业人士,比如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等方面,让专业人士走到第一线行使审批职能,并适当提高专业人员的薪资待遇,让专业人士“留得住”。同时,可采取灵活聘用的形式招聘亟需的专业人才以尽快履行政府的审批职能;二是加快提高现有审批人员队伍素质。以各级行政学院为依托,加大基础知识、政策更新、专业技能的轮训力度,提高现有基层队伍的专业性,分类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确保其适应当前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新要求。

3.3加快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

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是行政审批行为重复性特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审批环节无缝衔接的基本前提。行政审批标准化的核心是规范行政审批的自由裁量权,即对审批条件里有模糊空间的要素进行细化、明确化,以此杜绝审批腐败和权钱交易。具体来说,其目标如下:首先,规范行政审批行为。通过标准化限制审批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消除行政审批过程中审批行为的随意性、差异性,提高行政审批服务的规范性和稳定性。为此,需要对内制定行政审批业务手册,建立标准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事项的条件、流程、时限,限制审批自由裁量权,引导办事人员按照公开的标准办事,实现阳光审批。

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进路是多层次、多路径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效,长期看依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设计;中期取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各种制度安排和进路;短期则取决于“放管结合”机制的作用,特别是监管机制的创新,这就是当前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般进路。

参考文献:

[1]高小平.解放思想,深化行政体制改革[J].中国行政管理,2017(03):11-13.

[2]叶正国.我国行政审批改革的组织悖论及其法律规制[J].云南社会科学,2017(5):128-132.

[3]徐湘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体制性制约与制度创新[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6).

论文作者:琚培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  ;  ;  ;  ;  ;  ;  ;  

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二次设计论文_琚培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