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县建堂乡卫生院 黑龙江林口县 157604
【摘 要】目的:探讨对胆结石患者进行围术期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胆结石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新型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围手术期结束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住院天数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65±1.29)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6.98±2.88)d;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20.65±3.29)h,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35.86±8.73)h;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8.73±1.2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5.41±1.49)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行手术治打的胆结石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明显,且切口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推行。
【关键词】胆结石;围手术期;临床路径护理
【中图分类号】R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291-01
前言:胆结石是由胆囊发生结石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该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出现黄疸、剧烈腹痛、胆绞痛及发烧等。目前我国对于胆结石的治疗方法最为常见的就是手术治疗,若没有实施较好的围术期护理,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无法达到要求。常规护理路径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上述情况,并且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并不佳。因此,必须选取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对我院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所收治的80例胆结石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中选取80例胆结石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中女性为18例,男性为22例,年龄为 23 ~ 85 岁,平均年龄为(50.11 ± 5.42)岁,患病时间为 1 年 ~ 9 年,平均患病时间为(3.56 ± 1.47)年,患者平均体重为(56.82 ± 9.56)kg。40例患者中初中学历及以下有 15例,高中学历 20例,大专及以上学历5例;对照组 40例患者中女性为20例,男性为20例,年龄为 22 ~ 84 岁,平均年龄为(50.12 ± 3.77)岁,患病时间为 1 年 ~ 8年,平均患病时间为(3.54 ± 1.77)年,患者平均体重为(54.44 ± 8.72)kg。40例患者中初中学历及以下有14例,高中学历20 例,大专及以上学历 6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普通资料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在围手术期间,按照常规医嘱和健康教育手段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则按照临床护理措施路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和教育方法。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指导。由护士、主治医师组成护理小组,对患者在围手术期间的健康需求进行充分了解,将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以表格的形式列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征求患者以及家属的意见,修改和完善临床护理路径。具体的实施流程为:患者入院后,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明确患者疾病相关信息。手术前,进一步完善术前检查,并由主治医师向患者详细讲解整个手术流程和术中注意事项,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手术后,对患者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并根据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饮食方案,严格执行术后治疗医嘱,同时实施健康教育。
1.3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均数 ±标准差(x±s)来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其中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体现为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23 ± 3.27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12 ± 3.23d),在经过不同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平均为(6.93 ± 2.12)分,对照患者满意度平均为(4.22 ± 2.56)分,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2.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72.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够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胆结石患者的症状及生理状态
胆结石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随着人群年龄的增加在近几年呈现递增模式。该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出现黄疸、剧烈腹痛、胆绞痛及发烧等。胆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个别地区和种族的居民、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手术后、回肠末段疾病和回肠切除术后、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等因素都可引起胆囊结石。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胆结石主要病因是胆固醇在患者体内的比例发生变化,同时患者体内的胆汁酸浓度改变,这些原因以及其他会造成患者体内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患者体内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的形成。
3.2胆结石患者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
随着当前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要求临床不断革新传统护理模式。临床路径护理是指针对特定的疾病群体,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进行入院指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及出院指导等具体的措施为纵坐标,将护理工作制定成日程表的一种临床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因担心身体健康,心理会产生焦虑、烦躁情绪,护理人员与患者耐心沟通,安慰鼓励患者,促使患者及家属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有利于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治疗以及临床护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结语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结果显示,对胆结石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秀琴,白玲.临床护理路径及术后延续护理在内镜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药与保健,2014,22(7):122.
[2]王润亚,崔小朝.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J].哈尔滨医药,2014,34(2):161.
[3]葛俊.临床护理路径在胆结石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4):217-218.
论文作者:张春丽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患者论文; 胆结石论文; 路径论文; 对照组论文; 时间为论文; 平均论文; 手术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