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城市更加先进化、现代化就意味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人们的交通方式也产生极大地改变。因此,市政道路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软基加固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提高软基处理的质量,保证市政道路的施工能够正常进行以及安全运营。
关键词:市政道路;道路施工;软基加固技术;应用分析
1导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政道路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因此这也给软土基地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让软土基地更加的安全,从而确保市政道路的建设质量,那么采取软基加固技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讨论一下。
2软基路段的特点
2.1高压缩系数以及抵抗剪强型
因为软土层里具有明显的孔隙,这样就会让道路基地很难经受的住外力的冲击,面对这样的情况,则必须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改善,否则道路坍塌的情况就很有可能出现,这会对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另外,也会给以后的道路养护增添一定的困难度。
2.2较高的触变性和流变性
在长时间受到重力以及外力的影响后,软土地基很有可能出现变形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在施工期间没有选择正确的软基加固方法的话,市政道路就极有可能因为软土的流动原因而出现塌陷的情况,这会对市政道路的稳定性造成极大的隐患,从而影响到市政道路的建设质量。
3软土地基的危害
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如果软土地基的问题不解决,将会给施工方造成很大的困扰。软土地基的抗压能力和坚固性都达不到道路施工本身的要求,就比较容易发生路面下沉或者路面断裂,道路变形率也比较高。由于它的承载力也较低,一旦有较多车辆在该路段行驶时,路面很有可能会发生坍塌,甚至对车辆和驾驶人员产生损伤。
4市政道路软基加固技术的应用
4.1土木合成材料施工技术
对市政工程深层次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施工时,可选用土木合成材料进行施工。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详细检查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如地质条件、水文条件、软基路段的密实度等,并通过振动法检测软基路段的密实度,确保在振动施工过程中,地基密实度能够符合施工设计相关规定。为形成土木合成材料层,应将一定材料向振动路段不断投入,并进行土木合成材料的固定,这种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软基施工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
4.2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
与其他软基加固技术相比,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具有多种软基加固技术的优点,如振动沉管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振动沉模壁防渗墙等。在市政道路软基加固施工中选用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时其桩身具有较高的强度,目前桩身高度已经达到了1.5m,加固深度也在25m以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3粉煤灰碎石桩技术
由碎石、石屑、粉煤灰掺合一定水泥并进行均匀拌和,进而达到高黏结强度桩形成的目的,并在桩和桩之间的土和褥垫层共同形成复合地基,这就是粉煤灰碎石桩法。这种技术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流动性,在混凝土灌注方面施工较为简便,并能节约大量施工材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堵管问题,一般出现在泵送混凝土过程中,当具有极大压力时,也很容易产生爆管问题。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粉煤灰碎石桩技术具有极慢的提升速度,短时间内很难将混凝土彻底排出。同时,当泵送软管具有较小弯曲半径时,将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变差,进而出现混凝土浆液流通难度增加的情况,导致管道堵塞情况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出现,将严重影响到市政道路施工的整体质量。
4.4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
作为软土地基施工的重要方式,水泥搅拌桩选用的固化剂材料为水泥,通过搅拌桩机向土内不断注入水泥,并确保搅拌的均匀性,促使水泥和土之间产生一定的作用,进而增强软土的硬度,并达到基础强度提升的目的。将水泥搅拌桩技术应用到市政工程软基加固中,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没有噪音、振动等现象,对周围施工环境具有极小的污染,属于环保施工。除此之外,在软基施工中水泥搅拌桩不会将压力施加给侧向土,对周围建筑物具有较小的影响。
4.5袋装砂井法
作为市政道路软基施工的重要技术,因砂井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在打设砂井施工中应确保其与施工设计需求具有一致性,通常情况下只有在堆载预压施工后确定砂垫层排水量后,才能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充分了解。当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时,软基固结时间将大大缩短,并能提升软基土质的强度。当钻孔作业在打设砂井完成后,可以进行监测仪器的埋设,并合理安排相应设备,如沉降观测杆、孔隙水压力计等,以此对软基应力的具体变化情况进行观测与分析,在施工中应提前检测施工材料的质量,并做好质量控制工作,避免漏打情况的出现。袋装砂井法具有施工简单、成本低及良好的加固效果。施工过程中应在套管井内放置袋装砂,填塞密实,随后将套管逐节拔出,将水平砂垫层与排水砂沟铺设在顶面位置。在上部路基填土荷载作用下,软基水分可以利用砂、水平砂垫层等结构成分进行排水通道的形成,及时排出市政道路软土地基中的水分,进而实现排水固结的作用。
4.6强夯加固法
该方法是通过挤出非饱和土中的气相来达到加固目的的,对土体进行重复夯击,使其完成土中吸附水向自由水的转换。在消除孔隙水压力的情况下,增加变形模量和土的抗剪强度。基于单纯强夯产生的裂缝具有不连贯性和规则性,故而气体和水的排出不畅,使得孔隙水压力消散较慢,进而对施工进度和加固成效造成严重的影响。假如将强夯与排水法联合使用,就会增加土中孔隙水压力,使孔隙水向袋装砂井中渗透,进而直接向地表排出,以此来将排水距离缩短,促进地基沉降发展与孔隙水压力消散的加速。值得注意的是,采用该方法是必须对增大有效深度、降低孔隙水压予以关注,以此来促进能量的增加。
5结束语
总之,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若想在市政道路建设中提高软基加固技术,就一定要在施工前了解当地土质的具体特点,同时还要掌握好预应力管桩、现浇混凝土管桩以及塑料排水板等一系列的施工技术。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工作者要积极进取,认真探索,争取制定出更为完善的施工方案,从而让我国市政道路建设中的软基加固技术水平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成克其.浅析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5,07∶37-38.
[2]梅正君.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分析[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5,06∶102-103.
[3]刘伟山.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4,15∶175-176.
论文作者:李奉钊1,王宏春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7
标签:市政道路论文; 孔隙论文; 技术论文; 混凝土论文; 水压论文; 过程中论文; 水泥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