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秀 新乡卫生学校 河南新乡 453000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之后,人类将进入智慧经济时代,智慧将成为一种生产力,一种资源和资本。社会更加关注学生的智慧和整体品质,而今天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育实质,具有哪些特点呢?教学主体错位;教学模式机械;教学内容局限;学生学习方式僵化;教学条件简陋;学科之间缺乏沟通等。传统教育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更谈不上智慧的产生与发展以及独立人格的培养。因此,改变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理念,树立智慧的教学观,构建智慧课堂、培养智慧人是我们本课题的根本宗旨!
【关键词】智慧经济;智慧型人才;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F0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012-02
社会的发展表现在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以及知识的爆炸。农业经济被工业经济取代,工业经济又被知识经济取代。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它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是一知识密集型、智慧型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时代之后,人类将进入智慧经济时代,是一个人类智慧大开发和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其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越来越彰显出智慧的巨大威力。智慧经济使人不可能穷尽知识的学习,知识型的人才己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社会需要更多创新型的人才,需要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人才。我们相信,智慧将成为一种生产力,一种资源和资本。社会更加关注学生的智慧和整体品质,而今天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育实质,具有哪些特点呢?是否有利于培养出智慧型人才呢?
一、教学主体错位
在课堂上,到底谁是主体,谁是学习的主人?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传统课堂上是毫无疑问的:教师是主体,教师绝对权威!在课堂上教师以教为中心,学生的学也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学生无需做学习计划,只需要消化老师教的每一堂课,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考试时能够考出理想的分数,那么他就是一个好学生,教师也是一个好教师。课堂上学生没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来获得知识,只是记住老师教的间接知识而已。在课外,教师的地位仍然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更别谈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此情此景忽略了学生的尊严和感受,学生的人格被漠视,会让学生产生严重的客体感、从属感,觉得课堂上我只是一个知识的接受者,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更谈不上智慧的产生与发展以及独立人格的培养。
二、教学模式机械
我国的课堂教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思想的影响,以学科、教师、课堂为中心,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都是按照书本知识设定的,教学程序也是严格按照教案执行。整个课堂过程都是预先设定好的,以什么方式导入、导入时应该讲什么,在上新课的时候该讲什么。这些都在教师详案里,甚至教案能够详尽的列举出教师提问的问题和学生的各种回答。整个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个线性的遵从模式,四十五分钟像是一个已经设计好的程序,开始上课老师只要一按enter键,整个程序就顺利实施,毫无意外。课堂教学目标是明确的、合理的、可操作的,教师的任务是要把整堂课都控制在教案上,忽略或遏止教案预定以外的情境内容出现,一些可能激发创新思维的偶然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教学过程都会被忽略。课堂上,老师最怕的就是出现和预设不一样的课堂情况,当学生问出一些偏离课堂教学的问题时,可能会被教师认为是揭乱,教师不能或不愿机智地回答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教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传递较多的知识,学生也可最快捷高效地获得应试教育所需知识,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是一种保险、安全又无奈的做法,为成绩而舍弃创新。这种模式使我们的课堂变得封闭,过分的预设阻碍了生成的发展,学生学到的只有课本知识,课堂变成一种纯粹的教书的场所。显然这种模式与创新很难融合的,学生的思维被捆绑住了,活生生的学生变成了机器人,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个性、灵感都给抹杀了,何谈创造力的发展、智慧的生成!智慧需要知识,但是知识不等同于智慧。知识可以生成智慧,但机械训练灌输的知识产生不了智慧,导致我们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对能力很差,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总是束手无策。
三、教学内容局限
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书本知识,一方面源于书本知识(或间接知识)本身的价值,可以开阔眼界、丰富思想;另一方面源于知识的功利价值,自古书本知识是学子们踏入仕途的敲门砖,取得显赫的社会地位、更多的社会财富的垫脚石。另外书本知识比起智慧更容易获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书本知识是一种显而易见的东西,相对智慧来说它更容易获得,通过机械记忆便可获得,而智慧的获得须经过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主动探究、主动思维。如果要在这两者之间做一个选择,显然,人们更倾向于获得直接整理出来的间接知识。课堂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场所,更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当知识至上的观念折射到课堂,教师一切以知识为准绳,与知识无关的问题、话题被一带而过。教师只关注学生有没有认真听,有没有收获,而不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及智慧的生成。过分注重知识的结果是将教书和育人分离开来,使原本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得机械僵硬,使课堂失去了人文魅力,使学习失去了原本的意蕴。师生都围着考试转,分数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的焦点,严重影响了学生自由而健康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学生学习方式僵化
课堂的形成是为了传授能够让人类延续下去的知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最大的弊端就是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智慧培育这一最重要最本质的目标。学生在知识面前、在课堂上逐渐丧失了其主体地位、独立人格乃至精神自由,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个性、自信,如何灵活学习?原因有:
1.应试教育体制下分数几乎成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为了获得高分,对学生而言机械记忆重点知识是最快捷高效的途径,显然它制约和限制了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局限了学生学习范围使学习内容的狭隘、片面、僵化。
2.目前好课的衡量标准:所有的课堂程序是否紧扣课堂教学目标。课堂上教师不容许出现和预设不一样的课堂情形,无形中也约束了学生的思维,只能跟着教师走,围着教而学。
3.学生评判性思维的缺乏。中职多数学生一切唯老师为正
确,对知识本身不加思考不求甚解,思维僵化,难以深化自己思维的发展能力,记忆成了唯一要务,也约束了学习方法的选择。老师讲的,就一定是正确答案吗?任何人都不能保证我们所说所做一定完全正确,因此评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养成弥足珍贵!
4.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也是学习方式僵化的原因。走进课堂,我们发现学生课堂参与度并不令人满意,如教学活动总是有部分固定的学生参与、大多数学生对老师所提问题的回馈度并不高、老师会经常面临有问无答的尴尬局面。学生对课堂参与的冷淡,进一步导致学生对课堂的无期待、疲惫、厌倦,所以更不会主动选择学习方式,只是被动接受。
五、教学条件简陋
传统黑板教学,课堂上学生一心三用,不仅要听课,还要抄写笔记,更要理解吸收,一堂课下来,学习效率并不高。即使是多媒体教学,传统的课件更多的是演示,教师完全围绕着“定型”课件讲课,课件只能以事先安排的顺序依次呈现,很难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缺少了课堂教学中最为精彩的“即兴发挥”。由于课件的内容无法即时更改,课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只能跟着教师的演示而被动地进行学习,智慧的形成更无从谈起。
六、学科之间缺乏沟通
医学各学科间存在着知识上的相依、相承、相通,也存在某些内容上的相似、相迭甚至相重。多年来由于旧教学模式的“惯性效应”,编者往往只顾自己的课程体系,过于追求“自身”的完整和独立,对本学科教材难以割舍、难以改变,对相关知识在本学科教材以及其他学科教材中的存在状况、相互关系不闻不问,各学科教材编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因此不可避免使各科教材暴露出一定的割裂、封闭和重复等弊端。可能造成知识的脱节、各学科教材自成孤立、封闭的体系,使知识本来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违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超出学生对知识的消化能力和承受能力,甚至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也可能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复、教学时间的浪费、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也违背“少而精”的教改原则;还可能出现各学科间名词术语的不统一的现象,会带给学生许多错觉和困惑,成为不必要的学习障碍,更不利于智慧的形成。
七、评价机制不合理
传统教学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所有的课堂程序是否紧扣课堂教学目标。衡量一个好班级的标准:安静,教师不上课时除了朗朗的读书声与写作业的沙沙声听不到其他的声音。衡量一个好学生的标准:课堂上思路跟着老师走听老师的话,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回答老师的问题,配合老师演完演好课堂预案,考试考出好成绩。这些评价机制只会促成记忆,而无法诞生智慧。
八、中职生生源质量差
中职生特点: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较差、学习成绩较差、具有失败心理对前途感到悲观迷惘、问题相对较多、教育管理难度较大,对教育的敏感度较低等特点。所以中职生的智慧形成相对而言更难。
综上所述:传统教育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更谈不上智慧的产生以及独立人格的培养。而社会更加关注人才的智慧和整体品质,社会呼唤智慧教育、呼唤智慧课堂、呼唤智慧教师、呼唤教学智慧!因此,改变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理念,树立智慧的教学观,超越知识教育,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构建智慧课堂、培养智慧人是我们本课题的根本宗旨!
第一作者:蔡燕磊(1985-)男,河南郑州人,医学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男科学。邮箱:yanlei0502@163.com 电话:13674969636
通信作者:王继成(1966-)男河南鄢陵人,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防治男科疾病。Email:jcwang1208@sina.com基金项目: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编号:121PCXTD522)
作者简介:赵清秀(1966——)女,本科学历,河南辉县人,新乡卫生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基础医学教学。E-mail:zqx0373@126.com 电话:13849365643 邮编:453000
2014年河南省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转识成智 智慧课堂在中职教学中的生成研究,项目编号:WJLX201496
论文作者:赵清秀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智慧论文; 知识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老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