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的中学生该读什么书——跳舞的小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中学生论文,小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缘起
恢复高考制度23年,中国教育为社会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并逐渐形成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体制。世纪末,应试教育的弊端暴露出来,主要是教学偏重知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有碍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不能充分发展;评估标准偏颇,分数和升学率是主要标准,日益不适应21世纪的挑战,教育体制的转换势在必行。重视培养学生全面能力的素质教育浮出水面。2000年1月,教育部颁布修订版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明确指定中学生(包括初中和高中)课外文学阅读必读的30种文学名著和中学古诗词背诵篇目,并具体规定初、高中学生的阅读总量。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好的推荐书目和正确的阅读指导对健全中学生的心灵、提高中学生的素质有重大作用,社会各方面已经形成共识。它是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但在推荐的书目上,仍有商榷的余地。新世纪的中学生该读什么书,仍值得社会各界探讨。
二、熟读成诵的阅读传统
熟读和背诵书籍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种优良方法,像胡适、顾颉刚等近代学人的成就,就得益于早年熟读经典。但这一传统在新文化运动以后遭到破坏。整体的、注重学术根基的阅读被功利性的应试和查找论文资料所取代。1923年,国学大师梁启超写了一篇《治国学杂话》,谈到熟读成诵的价值。梁启超认为,不仅需要阅读必要的经典,对那些“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有益身心的格言”,还需要熟读成诵。他说:“好文学是涵养情趣的工具,做一个民族的分子,总该对本民族的好文学十分领略,能熟读成诵,才能在我们的‘下意识’里头,得着根底,不知不觉会‘发酵’。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上形成共同意识,我们做这社会的分子,总要彻底了解他,才不至和共同意识生隔阂;一方面我们应事接物的时候,常常仰仗他给我们光明。”那些传统经典中的好文学,浇溉和滋养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有涵养和情趣;而圣哲格言,在为人处世方面,给我们以指引,不致使我们陷入困惑的黑暗中。(注:参见王余光《论阅读传统经典》北京大学学报2001.1。)
2000年元旦,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国家图书馆联合举办“中华文明火炬传递仪式”,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生齐诵古典诗词。举办者认为:背诵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据最近的调查:73.1%的家长和86.7%的教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能弘扬传统文化;88.7%的家长和96.7%的教师认为对孩子的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94.2%的家长和100%的教师认为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以上数据表明,人们对这一问题基本达成共识:背诵古诗文,对我们传承文化和提高素质是大有裨益的。大纲规定背诵古诗文篇目,恢复了一度中断的传统。在20世纪末,经过多次震荡的中国教育界,多少已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说,对于中学生,背诵古诗文,正是着眼于素质的。(注:参见王余光《论阅读传统经典》北京大学学报2001.1。)
三、推荐书目
1.课外阅读的目的
大纲虽然推荐了书目,但是对课外阅读的目标和达到的效果缺乏清晰的思路。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应该读什么,为什么读这些书,我认为要把握三点:一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文化素质的养成。素质教育中素质的内涵是文化素质。从当代文化传统来说,中西二元文化构筑了我们生存的文化环境。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是创造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必然之路。新大纲推荐书目初中10种,中西名著各占5种,高中20种,中西各占10种,体现了传统文化和西方优秀文化并重这一点。二是健全中学生的心灵和人格。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认为:“现在的学生,在给他们上课时,很多东西不得不从头讲起。这使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当前基础教育非常丰富、非常完备的情况下,课外阅读尤其是文学阅读还需要不需要?在今天技术性知识占了社会诱导的主流的情况下,语文教育应该起什么作用?我认为除了教人识字,它还应该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基本东西。”(注:陈思和等《课外阅读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东方文苑主页·中学生课外栏目。)有关专家指出:许多国家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有具体规定,虽然所选书目不一样,但着重的都是对健全一个人心灵有重要作用的经典名著。三是对人类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正等的认同和维护。健全人的心灵,是关系个人的事情。人同时又是社会的一分子,维护社会的健康发展是每个人的责任。人类基本价值,是构建人类社会的基石,是社会得以开放、健康发展的保障。如果人类基本价值被破坏,人类社会的发展将难以为继。这方面的历史教训很多,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文化大革命等。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注:转引自《以创新素质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评价·数理统计与管理》1999年增刊。)美国高中生必读书目中,除文学作品外,还包括《美国的民主》《独立宣言》《理想国》等政治学著作,意图也是让中学生受到人类基本价值的熏陶,进而维护这些基本价值。(注:《美国高中生必读书目》:麦克白斯(英国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英国 莎士比亚)、失乐园(英国 弥尔顿)、傲慢与偏见(英国 奥斯汀)、奥德赛(古希腊 荷马)、理想国(古希腊 柏拉图)、伊尼特(古罗马 维吉尔)、共产党宣言(德国 马克思、恩格斯)、美国民主(法国 托克维尔)、罪与罚(俄国 陀斯妥耶夫斯基)、战争与和平(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美国独立宣言(美国 托马斯·杰弗逊)、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美国马克·吐温)、草叶集(美国 惠特曼)、麦田守望者(美国 塞林格)、红字(美国 霍桑)、愤怒的葡萄(美国 斯坦贝克)、伊利亚特(古希腊 荷马)、坎特伯雷故事集(英国 乔叟)、政治学(古希腊 亚里斯多德)、圣经等,见北京四中网校主页·教师频道·海外课堂·课程设置栏目。)
2.推荐书目的适龄性
大纲推荐书目的对象是中学生。向中学生推荐书目,必须考虑中学生阅读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人在18岁之前,阅读的影响很大。18岁以后,人格和价值观逐渐定型,阅读的影响减小。这一时期,中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定型,心灵处于逐渐丰富的阶段。由于受到理解力的限制,辨别是非和善恶的能力较弱。从这两点来说,向中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是必要和有益的。推荐书目应该选取健康、积极向上的著作,展示人类生活的美好前景,鼓励中学生热爱生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此奠定人生道路知识和情感的基础。而不宜推荐宣扬人类黑暗面的作品。
3.推荐书目与休闲阅读
在相当多的中学课外读物调查中,中学生课外阅读最喜欢的是科幻武侠小说、笑话幽默、《读者》《中学生天地》等休闲轻松类读物。(注:《语文素质差的根源:缺少课外阅读》,科技文萃2000.11.16。)休闲读物贴近中学生当下的生活,满足他们追求时尚的心理需求。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竞争激烈,内心压力和脑力劳动强度加大,休闲读物为现代人提供了追求个性、放松自我的氛围,从中可以获得精神的慰藉。休闲阅读具有积极的功能,但不能成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推荐书目区别于休闲读物。推荐阅读不是随意浏览,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阅读的对象严肃,不像休闲阅读那么时髦、轻松有趣。我们推荐的是经典著作,是人类文明产生以来积累的文化思想的结晶,它们凝结了人类的智慧,对人类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塑造了我们当前的社会。经典著作经历了长时间的考验,得到众多人的认可,具有恒久的生命力。这样的推荐读物,才能起到我们上面所说的推荐书目所应起的作用。
4.经典著作
对什么是经典著作的问题,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主要受时间的因素、推荐者的知识和兴趣的影响,受偏见或意识形态的影响,推荐书目的推荐性往往并不十分公允、准确与客观,不可避免地带有推荐者的主观性和偶然性。然而,对于读者来说,准确、客观地去了解、选择、阅读真正的世界名著,是十分必要的。有鉴于此,我们收集了80种中外推荐书目(中国的推荐书目54种,外国的推荐书目26种),运用了计量的方法,对这80种书目所推荐的书进行统计,以各书被推荐的次数多少为序,列为《中外名著排行榜》。其中前15位中国名著为:诗经(32次)、史记(司马迁31次)、庄子(庄子31次)、老子(老子29次)、论语(29次)、韩非子(韩非25次)、孟子(孟子25次)、楚辞(屈原24次)、左转(左丘明23次)、荀子(荀子22次)、资治通鉴(司马光22次)、红楼梦(曹雪芹21次)、周易(20次)、鲁迅作品(鲁迅19次)、水浒传(施耐庵18次);外国名著为:莎士比亚戏剧(英国莎士比亚30次)、圣经(27次)、对话录(含理想国等/古希腊/拍拉图21次)、荷马史诗(古希腊/荷马19次)、物种起源(英国/达尔文18次)、战争与和平(俄国/托尔斯泰18次)、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美国/马克·吐温17次)、红与黑(法国/司汤达15次)、草叶集(美国/惠特曼14次)、神曲(意大利/但丁14次)、堂吉诃德(西班牙/塞万提斯14次)、资本论(德国/马克思14次)、浮士德(德国/歌德13次)、社会契约论(法国/卢梭13次)、玩偶之家(挪威/易卜生12次)。(注:王余光主编《中国读者理想藏书》11-12.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括号内为国别、作者和推荐次数。)这个书目不带有我们的主观性和偶然性,应该说更加公允、准确和客观。依据这个统计数据给出的推荐书目,更科学,更使人信服。
5.阅读量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之一。如果课外阅读的量过大,成为学生的负担,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阅读量不足,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教育部大纲规定30种书,没有量化的依据,因而有必要对中学生的阅读量做一科学的测算。沈家门职业中学曾承担了全国首次中学生快速阅读训练实验,实验对象为沈家门职业中学经贸专业一年级104名学生。实验前测试的阅读速度386字/分钟,理解率为64.5%,有效阅读为249字/分钟。(注:缪毅《沈家门职业中学快速阅读训练实验报告》,沈家门职业中学主页.教育科研栏目。)美国专业快速阅读培训网站TurboRead.com列出的数据是12岁以上的人国际平均阅读速度是250字/分钟。(注:Reading Checks,www.turboread.com。)这两个数据说明,中学生的正常阅读速度应在250字/分钟左右。一本书平均以20万字计算,如果我们每天阅读15分钟,那么每月可以阅读半本书,一年可以阅读5本书,中学6年可以阅读30本。30本书是中学生课外的底线阅读量。
6.我们的推荐书目
综合上述考虑,我们以《中外名著排行榜》为主要依据,参考教育部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美国高中生必读书目》和《家庭书架工程·中小学生书架》(注:参见王余光、邓咏秋编著《名著的选择》94-95,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结合中学生适当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给出一个中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共30种。其中部分中国经典的字数不足20万字,但与外国经典加在一起,每书的篇幅约在20万字。
初中10种:诗经选、论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堂吉诃德、草叶集、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
高中20种:史记选、庄子、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红楼梦、呐喊、家、围城、骆驼祥子、边城、哈姆雷特、理想国、奥德赛、物种起源、战争与和平、红与黑、神曲、共产党宣言、社会契约论、蒙田《随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