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_孙丽鹏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_孙丽鹏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基金项目: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批准号:KJ201838。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在优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领域进行了多方有益探索,也取得了许多可喜成就。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尤其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突破的时代背景下,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人才产出与企业有效需求存在供求脱钩的倾向。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尝试构建新的教育和学习机制,才能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一、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许多新挑战。主要有:传统课堂教学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等难以保障;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单一,难以为学生定制个性化教学方案,最终形成教学效率不高的局面。“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及其与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融合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等提供了新的渠道。高职院校只有充分重视“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突破在校师生对“互联网+”教学的认知盲区、拓宽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取途径,才能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等方面做到有的放矢。然而,将“互联网+”与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深度结合,也对高职院校相关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需要高职院校变革传统教学和管理模式,也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不断探索线上线下教育的有效结合点,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有效需求脱钩

在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中,往往更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对其实践应用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会计准则会不断发生调整,这也要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其教学内容与现实经济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钩,无法满足新时代的人才需求。只有充分了解企业会计人才需求,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可行的教学路径,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高职院校可以打破传统教学壁垒,及时了解企业最新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制造和挖掘更多教育资源,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二)实践教学平台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存在各种客观限制因素,很多高职院校缺乏建立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难以获取有针对性的实战演练机会,从而影响实际教学效果。虽然高职院校已经逐渐开始重视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习,但是学生到校外实习过程中与学校的沟通机制并不完善,其校外实习内容与校内理论知识学习之间无法实现对应关系。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它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加强,这为新时期会计工作人员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时就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建立起更具有实用性的实践教学平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结合起来,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尽力提高所培养人才的实务操作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投入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相对不足,对教师的培养机制尚不成熟。在高职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在理论与实操的融合程度不足,导致会计课程教学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现阶段教师仍然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无法满足新时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互联网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辅助手段,为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供了新的渠道。但是,许多教师并不熟悉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改善教学环境,这些不足并没有引起高职院校的重视。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并融合互联网信息平台优势,全方位提高教师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创新的能力,是高职院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思考

(一)注重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结合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强化应用、突出实践。现阶段比较理想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是“互联网+实践”的产学合作。该模式下,企业作为技术的需求方提供岗位,高校作为技术的输出方供给人力资源。双方有效结合有途径有:(1)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其中。(2)高校可深入与企业合作,如将代理记账公司引进学校,免费为企业提供空间和人力资源,实现校企互赢的局面;又如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如在“2+1”、学徒制等培养方式下,借助互联网及时分析把握专业技术发展现状。(3)结合“互联网+”的信息优势,挖掘互联网平台上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借助东奥、中华网校、网中网等优质资源,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结合。

(二)完善实践教学平台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会计行业甚至已经出现机器人,学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必须与时俱进,具备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电脑打印机等设备是前提,其次如纳税报税软件、基础实训软件、综合实训软件、财务分析软件等等。只有学生在校期间有接触过与企业相似的设备和软件,学生才可能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培养更强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高校领导需要转变以往对会计专业资源投入少的看法,对于会计专业硬软件的投入给予相应的支持。从而,真正做到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结合,提高会计人才的实践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培养投入

在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有着重要影响。首先,学校层面要重视培养教师的互联网信息意识及技术水平,搭建适信息化学习平台,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同时,激励教师借助信息化教学资源,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维,并在教学的全过程融入职业能力的培养,如设置仿真场景,开展模拟场景教学。其次,学校也要重视“双师双能”教师的引进,如在招聘中要求实践经验,注重源头把撑。最后,从教师层面看,教师需要具备终身学习态度,借助信息化平台制定会计课程教育的具体操作实际,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实操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丽.“互联网+教育”四模式人才培养改革[J].中国高校科技,2019(03):49-51.

[2]吴颖.“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创新改革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4):59-60.

[3]谢莎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分析[J].知识经济,2019(1):114-115.

[4]张亚枝.“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6(32):94-95.

[5]周浩.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J].网络商务,2018(09):221-222.

作者简介:孙丽鹏,女,温州人,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研究。

论文作者:孙丽鹏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_孙丽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