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有利时机 加快两个转变——1995年经济形势基本判断和1996年经济形势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两个转变论文,时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1995年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各项调控目标将较好实现
(一)1——9月份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判断1995年的经济形势,首先必须回顾已经过去的1——9月份的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总体上看,已经过去的9个月里,经济增长呈现平稳回落的态势,需求增长进一步得到控制,物价指数不断回落,正在接近15%的控制目标。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工业增长速度(可比价,同比指标)平稳回落,轻工业回落更加明显。
综合以上情况,工业增长率3——9月份平均每月回落0.84个百分点,回落过程十分均匀、平稳;三种最终需求,投资、消费和出口,投资从4月份起较大幅度回落,到8月份止落转升,由于7月份投资统计有失真现象,一部分投资统计在8月份,因此7——8月份平均,投资呈平稳恢复的态势,消费一直在高水平保持平稳增长,7月份以后出现的回落现象,主要由同比物价指数的回落所导致。出口增长总的是回落趋势。因此,整个最终需求呈现从不断回落到稳步恢复的走势。同比物价指数则呈现明显的回落态势。经济增长平稳回落和物价指数逐月回落是1——9月份经济运行的两个最为突出的特点。最终需求的回落是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主要原因,最终需求的稳步恢复,则预示经济增长速度将有平稳回升。
(二)对1995年经济形势的基本估价
在1——9月份经济运行的基础上,未来几个月的经济走势,主要取决于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金融政策的取向。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今年1——8月份贷款投入进度较慢,全年贷款计划的较大部分会在后几个月集中完成,因此会出现贷款的集中投放。真要出现这种情况,则后几个月最终需求和经济增长速度都会出现较大反弹,从而会对全年经济形势以及明年经济走势产生很大影响。例如导致明年一季度到上半年的金融紧缩等。对此我们计算比较了1994年和1995年1——8月份贷款的发放进度,结果是1994年1——8月贷款增加额占年度计划的51.1%,1995年1——8月贷款增加额占年度计划的47.8%(包括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按照可比口径,今年贷款计划的完成进度比去年慢3.3个百分点,差别不是很大。据此不足以说明后几个月会出现贷款的集中投放。我们认为,如果今年控制在贷款的计划范围内,金融政策的调控力度与1——8月份比不会有十分明显的变化。由于农产品收购和增加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资金的要求,今年后几个月的贷款投放会稍稍突破年度控制计划。但在抑制通货膨胀的总目标下,预计会对这种超计划投放进行严格控制,因此即使突破,也不会很多。在以上金融环境下,今年后几个月最终需求将继续保持平稳恢复态势,经济增长速度也随之保持平稳回升势头,预计全年GNP可比价增长率为10%。物价指数(同比)在15%左右,而且在15%以内的可能性相当大。
基于以上判断,1995年经济形势的总体特征是平稳回落,速度、物价、需求等主要调控指标将较好实现。在这一总体特征下,1995年经济形势中还有以下两个特点值得指出。
1、财政状况好转,金融调控能力增强。
1——9月份财政收入(不含债务)比去年同期增长26.7%,预计全年比去年增长25%左右,与名义GNP增长率(可比价增长率10%,平减指数15%左右,名义增长率25%左右)将基本同步,这将是1985年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表明财政收入占GNP比重不断下降的趋势已经停止。据有关分析,认为这是财税体制改革的效应释放。这表明90年代的财税改革及其它各项改革,与80年代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从减税让利,转变为增加财政收入。这一点对判断未来的财政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因此预计全年预算计划和赤字控制目标,可以较好完成。
到9月末,国家银行贷款新增额(比年初)占社会货币供应量新增额(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外汇占款投放,不完全口径)的比重为49.2%,而去年同期为42.8%。占今年国家银行贷款在货币供应方面所占比重明显上升,表明国家银行信贷计划对社会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力上升了。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投放今年比去年增加量明显减少。9月末与年初相比,今年外汇占款增加1641亿元,去年增加2571亿元,今年比去年少增930亿元。这与出口增幅回落密切相关。金融调控能力增强,将使后几个月经济平稳增长有更可靠的保证。对全年经济形势的估价也更为确定。
2、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增产已成定局。今年夏粮产量增加45亿斤,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秋粮也呈增产态势,预计可比上年增产90亿斤以上。综合各方面分析,今年粮食增产已成定局。如10月份气候正常,全国粮食产量有望达到9100亿斤的计划任务,比上年增产近200亿斤。油料生产将再创历史最高记录,增产20%以上,糖料呈增产之势,畜牧水产业将保持稳定增产。由于农产品是目前最主要的短线产品,因此,主要农产品的增产,将对市场供求情况发挥积极有利的影响,并随之对物价发生有利影响。
二、1996年经济形势:宏观经济环境比较宽松,经济增长平稳回升
准确判断1995年形势特点,是预测1996年形势走势的出发点。为了更好地把握1996年的经济走势,还需要重点说明两个关系:(1)农业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2)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农业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
对改革以来经济运行特征分析表明,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对于调节能源、运输、重要工业原材料的供给有明显作用。这些方面供给短缺的情况在1992——1995年的经济较高增长中已经不十分突出。但对于农产品供给缺少有效的调节能力。这是由于农产品供给短缺是由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由于农业边际投入产出率不断下降,因此价格对农产品供给的刺激作用也在逐渐减弱。当工业品供给短线逐渐减弱之后,进入90年代,农产品供给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短线产品。工业化与农业的矛盾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其具体表现是:工业化增加居民收入,在恩格尔系数仍在50%以上的情况下,居民用于食品方面的开支仍会有较多增加;人口增长也对农产品增加一块需求;另一方面工业化会占用一定的农业资源、资金,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增长。在此情况下,农产品供求会出现紧张状况,食品价格上升较多,并带动整个物价水平上涨。在工农业矛盾不断激化的过程中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并迫使工业化和整个经济增长减缓下来。这种情况最近两年已有所表现。因此,目前国民经济增长与农业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回归分析表明,改革以来GNP可比价增长率与粮食产量增长率的相关系数达到0.85以上,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中特别与第二年的GNP增长率相关度最高,相关系数为0.87。农业生产的情况对当年和下一年的物价和国民经济增长率有重大的影响。基于这种认识,1995年的农业生产形势对1996年的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如前面指出的,1995年农业生产形势很好,粮食增产,这对1996年的供求关系、物价走势、以及经济增长速度都会发生有利的影响。是准确判断明年经济形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对1984年以来粮食产量增长率进行分析,发现粮食产量的波动有明显的规律性。即一年减产以后,随之是两年增产,之后再出现减产,三年为一个周期。按此预测,1994年粮食减产,1995和1996年粮食应该增产。1995年粮食增产已经确定,如果1996年粮食继续增产,不仅对1996年物价和经济增长率会发生影响,而且对1997年经济增长率也会发生重要影响。按照这种推测,1997年经济增长的基础也将是较好的。1996——1997年都将成为经济平稳回升的时期。
(二)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与前面分析相联系,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关系的核心仍然是工业化与农业的矛盾。即当经济高增长和工业化快速推进时,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给发生尖锐矛盾,并引发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这里工业化的粗放型特点,对这种矛盾有激化作用。由于经济的粗放型增长,使工业品生产成本高,对资金和资源的需求量大,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低。因此一方面加剧了对资源、资金的占用,另一方面加大了农产品生产成本(通过支农产品高成本转移过去),此外支农产品的质量还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果。因此总的看,对农业的补助、支持作用不突出,而与农业争资金、资源的特点则很明显。这样,必然使工业化与农业的矛盾变得更为尖锐,使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联系更为密切。
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到,即随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工业短线产品,例如能源运输,重要工业原材料的供求也会出现紧张情况并引起价格上涨。但前面分析已指出,这方面供给能力增加较多,因此对供求关系的影响与农产品相比已退到次要地位。特别在进口调剂余地较大的情况下,如果不出现1993年那样的开发区、房地产等引起的建设投资过热,不会对价格水平发生太大影响。
目前对工业品价格影响最大的主要是粗放型经济增长引起的工业品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这种价格水平变化与供求情况和经济增长速度关系不大。而且在支农产品上表现最为突出,是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解决这种问题,仅依靠调节增长速度作用不明显,根本出路在于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归纳以上分析,经济增长速度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长与农业生产的矛盾方面,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这一矛盾。调节增长速度,并进而影响通货膨胀和物价水平的主要传导链条,仍然是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在农产品供求情况较好的环境下,经济增长速度变动对工业品供求,并进而对物价水平已不具有明显的影响。这在最近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变化与生产资料和工业品价格的变动上已经有所反映。
(三)1996年经济形势的基本特征
综合以上分析,在判断1996年形势方面,我们已有以下几个出发点:
1、1995年经济增长平稳回落,物价指数达到调控目标,当年新涨价的幅度从1994年的10个百分点左右减少到5个百分点以内。
2、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及其它主要农产品增产。
3、外汇储备水平较高,进口调剂余地较大。
4、工业品供给潜力较大。
5、财政状况较好,金融调控能力提高。
基于上述几点和前面分析的两个重要关系,我们认为1996年经济环境将较为宽松,经济增长率将有所回升,物价指数则将进一步回落。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产品供给增加,将使市场供求关系出现较大改变。1994年的粮食减产对1994——1995年的农产品及以之为原料的工业品供求状况有较大影响,是使食品价格上涨和整个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1995年粮食增产较多,则将使这种状况发生明显改变。从而对市场供求和物价都发生相反的影响。有的同志认为1995年粮食仅增产100——200亿斤,而1994——1995为了平抑市场粮价,动用的储备粮及净进口的粮食远远大于这个数字,因此认为对改变市场供求不会有明显影响。应该看到,当粮价上涨时,粮食的惜售心理会使民间储粮大大增加,这就加大了粮食的供求缺口,使平抑价格的粮食投放量增大。而当粮食增产时,集贸市场粮价趋稳,此时惜售心理会变为急于出售心理,民间储粮又会集中吐放出来。这是我国粮食多一点就出现卖难的重要原因。因此,1994——1995年为平抑粮价而投放的粮食,其潜在效应将在1996年集中释放。表现为粮食供求关系的方向性变化。在此情况下,1995年的增产效果不容轻视。还有的同志担心今年粮食产量有水份,在粮食省长负责制的形势下,这是可能发生的问题,但从我国粮食生产的规律性以及粮食增产的预计幅度看,即使有些水份,但增产是肯定的事实。总的看,农业生产的增长,将给1996年的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持。
2、基础工业品供给潜力较大,进口调剂能力较强,可支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与农产品供给增加的情况结合起来,1996年整个供给水平将有较大提高。
3、出口在1995年基础上,增长速度将趋于平稳。这既与国内供给水平提高有关,又与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度回升有关。前者将提高出口潜力,后者会适度抑制出口增长。二者共同作用下,出口总的增势会趋于平稳,估计在17——18%。消费需求将继续平稳增长,与1995年相比不会有太大变化。三类最终需求中,只有投资需求是变化的主要方面。由于投资的可调控性强,因此1996年需求增长具有较强的可调控性。与供给条件的改善相比,供求关系会发生明显变化,经济环境将比较宽松。
4、95年经济增长速度已是继1994年之后的第二年回落(从1993年的13.6%,到1994年的11.8%到1995年的10%),其中1995年9月份工业增长率已回落到13.6%,在此速度上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建设投资速度放慢,就业及职工生活的问题比较突出,结构调整的步伐随之受到影响。在供求总量关系改善的情况下,预计1996年经济增长将回升,并成为另一轮经济较快增长的开始。
5、由于1995年当年新涨价幅度在5个百分点以内,供求总量关系又有明显改善,所以1996年同比物价指数上升幅度会比1995年明显降低。估计在10%以内。但1995年为抑制物价上涨,一些必要的调价措施都没有出台,财政补贴的负担也很重。因此有一部分潜在的涨价压力会转到1996年去。在供求环境较为宽松的条件下,这些因素都可以被化解掉,例如农产品收购价格调整不会对市场粮价发生太大影响,而只是挤掉一块流通环节的利润等。因此这些因素不会对1996年和物价水平发生多大影响。
综合上述分析,由于1995年农业生产形势较好,整个供给水平有较大提高,将使1996年经济总量关系比较宽松;又由于治理通货膨胀连续两年的努力,在宽松的总量关系下,同比物价指数会有明显回落,因此1996年是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特点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软着陆将结束,新的较快增长将开始。在这一总的形势特点下,还有两方面的变化需强调:其一是财政形势将进一步好转。主要是财税改革效益释放和出口退税等因素的减少,财政预算目标估计将较好完成;其二是金融调控能力将进一步加强,主要是结汇渠道的基础货币投放将进一步减少。1996年出口平稳增长,进口则将增加较快(与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回升相关),贸易顺差将进一步减小,甚至消失,外汇占款的投放将随之进一步减少,因此国家银行贷款计划对整个金融活动的调控能力将随之上升。这些情况表明,在明年的经济运行中,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三、抓住有利时机,加快两个转变
根据1996年的经济形势特点分析,我们认为在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上,要突出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金融政策,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微调,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在继续控制总量的同时,加大改革力度和结构调整的力度。利用比较宽松的经济环境,积极推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方面的转变,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1995年四季度开始的经济增长速度的重新上升,是1984——1985年、1987——1988年和1992——1993年之后第四次经济增长速度回升的开始,又恰逢“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对于完成“九五”计划的各项任务,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契机。从以往的经验看,这也往往是加快改革的有利时机。因为这个阶段经济环境相对宽松,对各类需求的调控力度可以适度放宽,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范围随之可以扩大。因此,必须充分运用好这一条件,加快改革步伐。应该看到,这次增长速度回升是在1995年经济增长率的较高基础上起步的,这一方面表现了持续、快速的特点,表明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进一步减少了;另一方面也表明经济增长速度的回升范围是有限的,与以往几次快速增长不同,是一次有限度的回升。
当前我国经济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两个转变。其中首先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重要的不在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而在于其质量和效益。而且控制经济的数量型增长,恰恰是促进结构升级和提高增长质量、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角度看,并不过多强调经济增长的速度,这样与经济增长有限度地平稳回升的特点恰恰是一致的。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变是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而加快改革,加快经济体制转变,从历史经验看,一般会扩大市场作用,对经济增长速度有一种促进提高的作用。经济环境宽松和经济增长速度可以有一定回升的情况,恰恰为加快改革步伐提供了条件。因此,1996年以至1997年的经济增长特点,为开始实行两个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切实推动两个转变。
两个转变最核心的问题是搞好国有企业,与此相联系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企业创造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包括价格和市场体系建设等内容;二是通过有效地配置资金加快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的力度,包括投融资体制的改革等内容。针对这些内容,结合1996年经济形势的特点,我们提出以下几项政策建设。
1、继续保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基调,但在投资贷款方面应适当加大投放力度,重点支持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在财政形势较好的情况下,与国债发行结合,增加财政的建设性支出,更多地解决国有大企业和建设项目的资本金和自有资金的问题。努力将金融和财政政策有限度调整的部分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结合起来,一方面适度扩大投资需求,另一方面集中解决国有企业的困难。
2、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强化投资风险约束,建立项目资本制度和项目法人责任制。由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投资大都由政府进行,因此建立对政府投资行为的有效约束,提高投资效益非常重要。这一改革必须与改组改造国有企业的投资活动密切结合起来。
3、加大市场对价格的调节力度,在供求关系较为宽松的条件下,这样做有利于理顺比价关系,使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建立批发市场体系,特别要注意建立农产品流通体系;推行代理制,发展连锁经营等现代商业组织形式。在金融调控能力增强的条件下,为了配合企业改革和资产重组,应稳步发展金融市场和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并进一步总结经验,逐步形成比较规范的要素市场。
4、进一步调整外贸、外资政策,逐步实行国民待遇,为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条件。
5、认真处理好工业化与农业的关系,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要把城镇化与农业的规模经营结合起来大力推广,稳定这些地区的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结合市场体系建设,把支农产品供应渠道和农产品销售渠道认真建设好,在农产品供求形势较好的条件下,增加主要农产品的储备,提高对市场的调节能力;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加大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执笔:张立群)
标签:两个转变论文; 供求关系论文;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论文; 供给和需求论文; 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三农论文; 调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