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兴业县沙塘镇安善小学 537800
摘 要:要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应关注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关注活跃的课堂状态,应加强有效评价、多维评价来激发情感,充分利用赞赏和鼓励维持学生的持续热情,强化数学教学辅助知识的功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认识做法
从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来看,小学数学教学是头脑活动教学,它的焦点是教育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生长逻辑与创新头脑的本事。只有站在数学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数学教学活动,我们才能对数学的本质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理解,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内容都是相对固定的,时间长度40分钟,内容多由课本规定,教师有限选择,这都可能制约学生的发展。要想让学生在40分钟内高效率地完成数学任务,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关注多样化学习需求,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
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智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速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说明我们设计练习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练习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另外,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的全部使命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为了一切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要真正地关心每一个学生,不能仅仅盯着几个学习好的学生,特别要关心后进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在学校里获得快乐,到社会上获得幸福。这样无形之中也就提高了自己的课堂效率。如: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会对他们的数学素质做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按知识水平、发展潜力把他们分成甲、乙、丙三种情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上课时让他们回答不同的问题,下课后完成不同的作业,使他们都能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这样,自己的课堂也就变得活泼、生动,自然而然效率也就提高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关注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那么,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课堂调控,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追求目标达成,容易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的公平性得不到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课堂教学的开放程度,只有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才华才能更好地得到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得以实现。
三、有效评价、多维评价激发情感,营设高效课堂
要真正营造充满生命气息的有灵气的课堂,就必须让评价少一些单一和死板,多一些生气和情趣。教师的评价应避免生硬简单的判断,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要通过多向互动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四、赞赏和鼓励维持学生的持续热情
不可否认,赞赏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无可比拟的力量。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老师表扬后,确实也是热血沸腾,但很快还是依然如故。其中也有个别学生是借鉴或抄袭,积极性有了,但还没能做到学习的主动性。后来我们开始实施全面总动员,进一步强化争先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我实行了分层教学和分层布置作业法,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例如,我每次布置十几道数学题,但不是要求所有同学都必须完成,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选择题目。这样既能让学习优秀的同学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让学习稍差一点的学生有成功的感觉,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表现意识。
五、关注数学教学辅助知识的功能
我们教学失败之处不仅仅是教学的功利性所致,还在于教学者的目光短浅和视野狭窄。我们是在为数学而教数学,师生辛苦所得是我们的学生解题水平远超过世界上同年龄的学生,但创新能力和数学素养却相距甚远。其实一个人成长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针对实际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我便抓住时机,不会放过每个地方。如:在学习《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前,我首先介绍了与圆有关的好朋友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学生见我一口气背出了这么多位,都跃跃欲试,我便抓住时机,介绍了祖冲之的历史。这样看似浪费了时间,但无形之中却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博大精深,数学家的惊人毅力也在迁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从而促进了自己课堂中学生探索能力的提高、教学效率的提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同样也不可能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数学教学不单纯是数学科学的教学,更应该是数学文化的教育,只有当它走向人文,走向社会,回归生活,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与时俱进,收到理想的教学实效。
论文作者:董善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4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论文; 高效论文; 他们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2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