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调查_数字图书馆论文

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字图书馆论文,现状调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

数字图书馆是新生事物,目前,在图书馆界甚至整个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的定义。从众多的定义表述中,其中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为读者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的机构则是共同认识,由此,我们则可以了解数字图书馆所具备的功能和所起的作用,并归纳出以下特征:

(1)数字图书馆不同于传统图书馆,其信息资源均数字化,它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提供信息资源丰富、快捷、方便。

(2)数字图书馆以计算机为基础,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网络为手段,实现资源共享。

(3)数字图书馆有利于古籍保存和查询,使图书馆具有集中性和系统性,同时减轻了对过旧书籍处理的劳动量,有利于图书馆书籍流通。

(4)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相关,它需要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保存技术等技术支持,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把娱乐休闲和学习结合起来。

(5)数字图书馆使地区图书馆、全国图书馆乃至整个世界的图书馆连成一体,加速了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进程,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是维护各国人民情感的纽带。

2 发展数字图书馆所需条件

建设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条件,其中包括资金、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资源数字化、资源共享、技术攻关、管理与协调等等。关于资金,我国主要是政府投入。

2.1 计算机网络普及程度

近几年,计算机在城市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关于计算机网络,我国业已建成、开通的全国性网络有5个,如表1。

表1

网络名称

运行管理单位

国际联网完成时间

业务性质

CSTNET中国科学院

 1994.4  科技

CHINANET 信息产业部 1995.5  商业

CERNET教育部 1995.11  教育

GBNET 信息产业部 1996.9  商业

UNINET信息产业部 199.3

 商业

目前,这5个网络连接全国8大地区的200多所大学。

据2000年初CNNIC的统计,1999年底,中国网络用户890万,电脑上网台数350万。而同期美国上网人数已达9400万,占世界上网人数的60%。由此可看出美国网络普及程度之高。

在5大网的带动下,地区网也蓬勃兴起。我国发达地区图书馆的地区计算机网络已经逐步形成,我国第一个地区性公共图书馆自动化

ZSLAISL(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目前已与国家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及广东地区10多个市县区图书馆联网。北京、上海、深圳的图书馆文献资源网络也已经形成。中国目前最先进的局域网——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NCFC)已开通运行,它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为支柱。

上海地区的教育科研网一期工程的主干网就由市教委与8所高校构成。一些大学已建立校园网,并进入因特网;1994年5月珠江三角洲地区建成三级结构的地区图书馆。

2.2 资源数字化

在全球对数字图书馆达成共识后,我国的一些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都加速了现代化进程,纷纷提出创建数字图书馆,并把馆藏资源按计划、有步骤地数字化。

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世界第五大图书馆,于1999年3月成立了国家图书馆文献数字化中心,使用光盘存储介质对资源进行数字化。它与Internet联网后,上网的图书资料大约为500万页,它的在线图书馆计划在1999年底提供3000万共15万本图书供上网阅读。此外,国图已有书目型数据库、题目型数据库、全文型数据库共计600G存储量的信息上网为读者服务。

辽宁省图书馆与IBM合作创建数字图书馆,它提供古籍文献、东北文献图录、辽宁名胜、文化信息等专题的全文、图像、影视等多媒体数据约10GB.

此外,还有深圳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已对其馆藏部分数字化。但总体来说,由于受到条件和技术的限制,资源数字化都是有计划、有重点、分批进行,数字化资源只占馆藏很小的一部分。数字化的文献是数字化图书馆的主体部分。目前,在我国对资源数字化所采用的技术有多种形式:(1)传统的手工操作,键盘输入,建立光盘数据库,如《人民日报50年》光盘数据库;(2)与国外合作,如辽宁图书馆与IBM公司合作,采用最先进水印和加密技术,数码相机照相技术,可保护古籍珍品;(3)通过扫描仪对图片进行数字化保存。

目前,第一种技术在我国比较普遍,一般高校图书馆都购进了光盘数据库,便于教学和科研,而后两种只是在某些图书馆使用,如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因此,我国资源数字化进行得比较缓慢,与国外有明显差距。鉴于此,我国应该在数字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上下一番功夫,改变由于数字化资源缺乏而带来不能满足读者需求的状况。

2.3 资源共享和馆际互借

数字图书馆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资源共享,如果图书馆资源数字化只是供本馆使用,那根本体现不了数字图书馆的优势。而馆际互借可以减少购书经费,也可以减少多个图书馆馆藏重复的现象。

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担,依托CASNET网的中科院中关村地区书目文献信息共享系统初步实现了中关村地区书目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并由105家单位签署了《全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公约》,全国各行各业系统的124家图书情报机构发出《全国文献信息共建共享倡议书》,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均签订了文献资源共享的合作协议。

1996年5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开始实施“中国科学院网上文献信息共享系统工程”(第一期),该工程已于1998年完成,实现了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上的文献信息共享。1997年以后,又将文献信息网络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国科学院百所联网工程”,在中国科学院网的环境下,文献信息共享系统已实现向院中心、4个地区文献情报中心和100多个研究所提供书目信息查询服务,并通过CHINAPAC或公用电话网向院外用户和远程用户提供免费查询。

但是,一些图书馆只想利用别馆的资源,却不使本馆资源参与共享,导致资源共享和馆际互借的程度小、范围窄。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702所高校中开展馆际互借的有397所,其中有24所图书馆互借图书仅在1000万册次以上,占借书总量还不到0.1%。

2.4 技术攻关

要真正实现数字图书馆,技术是关键。没有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数字图书馆就不可能实现。而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难关有:海量存储技术、数据仓库技术、高速网络技术等。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各国都实行集体合作、共同攻关,如美国的DigitalLibrary研究计划由政府部门和6所著名大学合作。中国采取的也是这种办法,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项目、数字图书馆攻关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等项目都是由政府部门和各类图书馆合作,共同研究。

2.5 组织管理与协调

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开发都是几个单位集体进行的,这就存在组织管理与协调的问题,每个项目都必须有一个牵头单位,分工明确。象数字图书馆攻关计划,由教育部负责,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大和北京大学承担;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项目由国家计委领导,国家图书馆牵头,与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中山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与辽宁图书馆联合开展;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由文化部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国家图书馆、中国电信总公司、中国科学院、航天工业总公司、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负责实施。

这些项目可以说包括了技术界的精英,如何有效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各部门的协调和大力支持。数字图书馆属于文化产业,应当按产业的范畴需要、按产业发展的规律来运营,成立责任公司,承担系统工程的运作实施,明确任务、集体领导,把政府支持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

3 项目进展情况

各国在建立数字图书馆以前,都制订出一些比较重要的项目,我国也是如此。

3.1 项目特点

我国制订的项目覆盖面广、内容丰富,都是与高校、公共图书馆、学术团体、政府部门协作,但各有侧重,列表如表2。

由表2可知,在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学术团体的参与明显偏少,项目过分依赖高校和公共图书馆、政府部门,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在技术上获得最大的支持,不足之处是没有资金上的优势,过分依赖政府。

3.2 项目进展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经专家论证、评审,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正转入第二阶段的具体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数字图书馆网开通,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同期成立。中国数字图书馆网将向人们传递一个以提供信息资源内容为核心的网上中文图书馆的大概念,目前,它主要提供网上读书、网上颠簸、网上检索、专题文献、名家名作推荐、读者俱乐部等服务。同时,这个网站还承担着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宣传、介绍等任务。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顶层设计——中国文化信息网站已开通。

中国国家图书馆已致力于建设网上最大的中文信息基地,目前已经建成的中文信息净化资源库群有“千家诗”、“中国古代建筑”、“海洋世界”和“宇宙的结构”等多媒体资源库,构成了中国数字图书馆的雏形。

据介绍,现在开发成功的五大资源库已经实现了横向跨度检索,即从所需资源库可进入相关资源库,方便、迅速地找到所需信息。此外,一些地方数字图书馆已基本建成,如上海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包括上海图典、上海文典、古籍善本、点曲台、科技会议录、民国图书、中国报刊、外文期刊目录、科技百花园和一些在建项目,实现了远程、快速、全面、有序、智能、特设六大服务优势。

始于1999年7月的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项目在1999年12月基本完成,参与合作的图书馆都建立了数字图书馆,如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清华大学数字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数字图书馆、辽宁省数字图书馆、上海数字图书馆,它们已经完成了一些项目的数字化,在网上可以看它们的特设典藏。

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计划大都是以电子阅览室为基础,并在互联网上推出自己的主页,提供一些本馆信息。目前,电子阅览室已达到实现光盘检索、国际互联网检索,只有少数图书馆能实现资源数字化。

4 数字图书馆发展建议

鉴于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情况,现提出以下建议:

(1)高校应成为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前沿阵地。据统计,使用互联网21-35岁之间的年轻人占了78.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6%,大专院校的学生和教师上网的比例很高,说明网络在高校的开展、普及比较容易,网络化的校园将成为未来高校的发展趋势。

(2)加强网上信息的汉字化程度,让世界各地的华人都能直接用汉字了解国内信息。如果中国不在这方面取得突破,亚洲的新加坡、日本都可能领先于我国。据报道,新加坡正在搞一个数字图书馆,要成为全世界的中文信息资料中心,我国要在这方面有一种紧迫感。

(3)虽然数字图书馆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出现了一些纠纷,如网上侵权、作品的合理使用范围界定、著作权保护等,要求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同时,制订相关法律,通过立法来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

(4)要和企业界、科技界携手,共同开发,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5)图书馆在将本馆资源数字化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购进读者喜欢、认同的书刊,并进行数字化,同时要多购进电子出版物。单个图书馆可能无力支持高额付费,需要多个图书馆合作,通过集团购买来获得较好的价格。

(6)国家图书情报部门应制订一套对现阶段图书馆切实可行、对整个图书馆有指导性的方案,使小型图书馆有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做到重点和整体的结合。

(7)要采用最新的全文检索技术,注重全文检索引擎的开发,分专题对某一类信息进行整序。

(8)各类图书馆应根据条件培养信息技术人员,增加技术馆员的比重,为图书馆向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标签:;  ;  ;  ;  ;  

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调查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