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探析论文_李忠义

云南曲靖市沾益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655331

【摘要】目的:比较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以传统肠梗阻治疗组(n=47例)和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组(n=49例)的形式将我院收治的96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分组,进而对两组患者治疗后问题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组经过治疗后术中出血量(156.23±8.48)毫升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03±0.55)天均明显低于传统肠梗阻治疗组经过治疗后术中出血量(179.66±10.88)毫升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81±0.79)天,并且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组经过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6.12%明显低于传统肠梗阻治疗组经过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17.02%(P<0.05)。结论:将小肠内排列术运用到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利于帮助患者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对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缩短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帮助患者减少受到并发症问题的影响,对于患者疾病治疗效果的提升拥有着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肠内排列术;传统肠梗阻手术;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效果

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作为患者在经过相应的手术之后而产生的一种并发症疾病,根据徐流波,刘艳,柳福海[1]等人所进行的研究显示,患者之所以会受到这种疾病的影响,与患者受到先天发育异常,后天腹腔炎症,腹腔损伤等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患者正常生活的开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如果患者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疾病的治疗,就会导致患者受到腹腔内肠粘连的影响而出现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方面的问题,致使患者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排便障碍等一系列症状,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将会产生极大的阻碍[2-3]。通常情况下,对粘连性肠梗阻所采取的治疗措施都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因此我院将收治的96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了治疗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将我院收治的96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通过传统肠梗阻治疗组(n=47例)和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组(n=49例)的形式进行分组研究,其中传统肠梗阻治疗组中拥有男性病患24例(51.06%)和女性病患23例(48.94%),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06岁,平均病程为2.35天。而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组中则有25例男性病患(51.02%)和24例女性病患(48.98%),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98岁,平均病程为2.21天。

1.2治疗方式

1.2.1传统肠梗阻治疗措施的运用

传统肠梗阻治疗组在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为了避免患者在手术期间出现剧烈疼痛而影响手术治疗的正常进行,就需要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麻的麻醉工作。进而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探查切口,并且找到梗阻位置。而在治疗的过程中为了做好粘连松懈的工作,就需要在进行手术操作期间减少对腹膜以及肠壁的破坏。同时为了避免患者在手术期间受到病菌的感染,医护人员需要戴上无菌手套以手钝性分离粘连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手术。而在患者的黏连问题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手术时,医护人员需要将局部切除措施运用其中,并且做好患者对端吻合的治疗。如果患者还存在着血运障碍方面的问题,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减压手术。操作完成后,对患者的手术区域进行严格的检查,确认无误后最终缝合切口,从而完成患者的手术治疗。

1.2.2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措施的运用

该组医护人员在对患者使用小肠内排列术开展手术治疗期间,为了避免患者受到疼痛问题的影响,同样需要对患者做好麻醉处理工作。进而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期间,为了保证对患者进行手术的效果,需要将患者的切口位置选择在右侧腹直肌做于腹直肌,进而根据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医学影像结果确定黏连的具体位置。医护人员将相应的手术设备进入到患者的腹腔后通过分钝性分离粘连肠段,游离所有小肠,从而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患者松懈粘连的肠段。然后医护人员还要在位于和阑尾根部距离1厘米位置的盲肠壁区域行荷包缝合,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做好阑尾的切除工作。进而医护人员将M-A管运用其中,以确保对患者的肠胃进行有效支撑,并且通过阑尾残端回至盲肠,插入小肠,注意为了避免患者受到意外情况的影响,需要和Treitz韧带保持15厘米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4-5]。进而医护人员将小肠以每段约15-20厘米的长度折叠排列,之后将阑尾残端结扎,并采用荷包缝合,最终完成对患者的手术治疗。而为了避免患者手术之后受到感染问题的影响,需要对患者的腹腔进行严格的冲洗,并且还要使用M-A管微端从右下腹直肌穿刺口引出,并做好固定,同时还要在患者的腹腔处设置一个引流管,进而将患者送回加护病房帮助患者进行术后的康复工作,有利于提高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1)对2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2)对2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对收治的96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所进行研究中涉及的数据采用SPSS系统软件进行检测,若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则以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并且将作为计量数据进行体现,同时通过T值对产生的数据进行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相关指标的比较

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组经过治疗后相关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传统肠梗阻治疗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组经过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肠梗阻(P<0.05),详见表2。

3.讨论

以往医护人员在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期间,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采取的治疗措施都是以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措施为主。虽然这种手术治疗的开展能够帮助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身体健康,但是由于这种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很容易给患者带来手术上的创伤,进而会出于自我防御再次产生粘连,很容易导致患者受到疾病复发问题的影响,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彻底根治[6]。因此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随着我国手术治疗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医护人员逐渐将新型的治疗措施运用到了患者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而小肠内排列术作为当前医护人员所使用的一种新型治疗措施,此种治疗方法是在松懈小肠的基础上借助 M-A 管盘列小肠,同时 M-A 管还会形成半环形支撑结构,有利于避免患者经过治疗后使腹腔再次形成梗阻问题[7]。此外小肠内排列术将M-A管运用到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助于帮助患者缓解肠道的压力,对于恢复患者的肠蠕动功能也有着良好的效果。

结合我院所进行的研究显示,将小肠内排列术运用到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改善均明显优于接受传统肠梗阻治疗措施进行治疗的患者(P<0.05)。以此表明,小肠内排列术对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拥有着显著的帮助,有利于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将小肠内排列术运用到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利于帮助患者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对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缩短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帮助患者减少受到并发症问题的影响,对于患者疾病治疗效果的提升拥有着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徐流波,刘艳,柳福海,等.探讨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6):60-61.

[2]吴创衔.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134-135.

[3]周树良.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148-150.

[4]吴林.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J].心理医生,2016,22(28):60.

[5]王美团,张晓宇.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特别健康:下,2014,4(9):93-93.

[6]苏汉友.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3):2455-2455.

[7]陈明义.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对比[J].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5,9(18):5-5.

论文作者:李忠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探析论文_李忠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