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分析教育新政,重视依纲据本,强调学科特点,科学统筹备考,是落实核心素养要求的具体实践,必能突围高三复习教学的困惑。
关键词:生物学;核心素养;高三复习备考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115-01
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分析教育新政,落实考试说明的要求
高三复习应当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紧紧围绕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高三备考要秉承立德树人“一堂课”、服务选材“一把尺”、引导教学“一面旗”的任务,科学设计复习内容和方式,强化能力立意、素养导向,着力提升高三复习教学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优化高三选拔功能,助力推动中学素质教育。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正在逐步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 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在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将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教学全过程,向学生提供新知识或原有知识的延伸拓展信息,及时考查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重视依纲据本,突围复习备考的困惑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复习备考、评价试题的依据。高三教师既把课标读厚,还要把教材读薄,把课程标准研究透,用课标指导我们的教学和备考。高三复习要把教材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不是教学依据,站在课程标准的高度研究教材、开发教材、使用教材。
如何研究《考试大纲 》、加强备考复习针对性?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研究考核目标与要求,对考纲在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2.研究考试范围与要求,对考纲规定的考试范围中知识内容及其Ⅰ、Ⅱ级要求、实验内容及其要求做详尽分析,并在备考复习中按其要求逐一落实。3.研究考纲的修订变化及其修订思想,进而把握命题的变化趋势。4.考纲研究不能只停留于对考纲字面意思的理解,要与《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与近几年来的考题进行对比研究,真正参悟和领会考纲的内涵和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点在考纲,源在课标。高考试题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三、强调学科特点,关注核心素养运用的思考
以科学实验为情境,培育学科思维品质。2018年高考生物4套全国卷中,以科学实验的过程、方法和结果作为命题情境的试题,仅Ⅰ卷就有6道题,占Ⅰ卷生物试题题量的50%,分别涉及药物对细菌增殖的影响、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果蝇的性状遗传、微生物的筛选实验,在不同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以农业生产为情境,培育科学探究能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命活动的两大基础代谢,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同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关系非常密切,利用其原理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按照要求设计生物学实验来验证生物学事实,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以与健康生活为情境,培育社会责任意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既是稳态与调节生命观念的直接体现,其中也渗透着学会个人健康生活,关注他人健康,宣传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关爱艾滋病患者的社会责任意识。
以材料信息为情境,培育综合运用水平。信息可以蕴含在文字中,也可以蕴含在图表中,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解读题目,准确获得所需信息,必要时还需要学生对数据进行加工或换算,从而做出正确分析与解答,对学生的能力提出很高要求。
四、科学统筹备考,提高基于能力素养下的备考效率
以学科教材为本,理解生命现象。突出对重要概念(酶、基因突变),重要生理作用(光合、跨膜运输),重要知识点(胰岛素、遗传规律),重要生物材料(细菌、种子)等的复习教学,增强高三复习备考的基础性,提高学生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科素养。
以限时训练为规,检验答题能力。①重视过程、注重方法,构建“大体系、小专题”知识网络结构;②联系实际,注重应用,立足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③发散思维,适当拓展,对专题涉及的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适当地拓展和引申,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以精确讲解为舵,消除疑点难点。利用近三年各地高考真题、经典模拟题编写本专题训练,以“中档题”为主、“难题”、“易题”搭配合理,杜绝“偏题”和“怪题”的出现,力求覆盖本专题高频考点和题型,暴露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教师认真搜集学生存在的知识和能力问题。
以分层教学为辅,实现全面提高。高三后段备考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应试技巧。针对专题训练的问题,结合专题讲评后学生的反馈,针对性推行分层过关检测,以检测专题复习的效果,并判断是否还有知识、能力方面的复习漏洞,力求全体学生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全面提高。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JK17CZXX098 )研究成果】
论文作者:马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能力论文; 素养论文; 学科论文; 核心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情境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