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中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2011年湖南高考理综生物实验分析及2012年生物实验复习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物论文,湖南论文,中考论文,综合能力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1年湖南省高考理综生物试卷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即能力立意的意图很明显,这尤其表现在对实验的考查上。事实上,从2010年开始,试题的形式就逐渐由实验的显性考查过渡到实验的隐性考查,即由传统的实验设计题、实验改进题等题型转变为“实验信息解读迁移题”,将生物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到实验考查中,它较以往的实验考查的思维立意角度更高。笔者参加了2011年理综生物科的阅卷工作,现从实验考查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认识,以期给2012年的高考复习提供启发。
一、2011年湖南省生物高考试题的特点及不足
总体来看,2011年生物试题的组成、题型及数量均与2010年相同。但相比2010年,知识点的考查有了变化,即2010年生命活动的调节分值较高(18分),而2011年则是新陈代谢部分占据优势(占27分),如第2、3、4、29题,其中光合作用考点多,分值高(15分);选修模块试题均以基础知识出现,没有出现教学难点内容;显性实验题考查内容少且难度小。
1.试题的特点
(1)依托教材,能力立意。试题体现了《生物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宗旨,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试题的命制既注重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又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内容来源于教材而又略高于教材,是对教材知识的迁移深化,且迁移中有变化,变化中有创新。如6道选择题为必修一、必修三的基础知识题,难度梯度不明显,均属知识点的简单识记,大多数学生均可自如应对。第2、6两题结合图像以及实验过程出题,在难度上虽略有提高,但考生完全可以通过对图形表格的分析获取信息而得出正确答案。
(2)体现新课程理念,强化能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理念,紧密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如选择题第3题和第5题、非选择题第31题均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考查考生能否运用生物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如选考题考查的模块I“生物技术实践”通过细菌分解石油为切入点,以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专题为考点,模块Ⅲ“现代生物技术”以污水净化处理为切入点,以生态工程专题为考点,从微生物培养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术和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工程的原理及主要任务等方面综合考查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注重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这充分说明2011年的考题不仅考查了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还突出考查了理解与表达能力、探究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让考生运用生物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难度适中,梯度合理。高考具有选拔人才的功能,这就势必要求试题能够体现一定的梯度,能够有一定的区分度,2011年的生物试题起点较低,层次分明,如6道选择题以及非选择题第30题,均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容易得分,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选择题第29、32题则综合性较强,思维含量较高,要求考生只有从题干中分析,筛选出重要的信息,才能最终得出答案,需要考生既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第29题光合作用部分考查了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和化合物的含量变化,结合曲线考查,推陈出新,难度中等偏上,梯度较好。而第32题是在以前考过的两个显性基因决定一对性状的基础上加以变形,考查多个显性基因决定一对性状,属于能力考查题,难度属于难题。考生需要在已学过的孟德尔的遗传比例的基础上,通过判断推理得出基因的对数。该题的突破点在于27∶37和81∶175两个比例,尤其是后者。考生若误把81∶175当做近似1∶2的关系,则很容易误答。
(4)突出主干,围绕核心。整卷考点紧紧围绕高中生物核心知识和重要实验进行展开,体现了对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动物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免疫调节、遗传变异、生态系统、现代生物技术等主干知识重点考查的特点。例如,选择题第1题以无机盐与细胞形态展开;第2题以酶的活性展开;第3题以缺Mg对光合作用影响展开;第4题以质壁分离知识展开;第5题以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展开;第6题以实验试剂及实验过程等展开。非选择题中也紧紧围绕代谢、遗传、生命活动调节、生物与环境等主干知识展开。从试题分布来看,其中2011年比例最大的是必修一占39分(43.3%),其次为必修三占26分(28.9%),而必修二只占10分(11.1%),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或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占15分(16.7%)。
(5)重视科学素养,导向性强。2011年的试题特别注重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题目情境新颖、设问巧妙,要求考生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一定的分析、综合、判断得出答案,试题的解答需要一定的思维过程,突出了对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集中体现了《生物新课程标准》里提出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如选择题的第6题,通过实验目的、实验试剂、实验结果等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利用基本的实验思想、实验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又如第29题,通过考查暗反应阶段的固定和还原过程,要求考生应用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不仅考查了考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考查了考生的识图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对考生的生物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思想的培养,从而提高考生的科学素养。此外,题型的设计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它引导考生避免死记硬背,提高了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体现出实用性和创新性思维特征,有利于激发考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总之,生物试卷总体体现了高考测试的持续性与创新性关系,试题稳中求变,重视主干,突出能力,难度适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总体要求,同时也强调了生物教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
2.试题的不足
(1)题目的表述与中学教学内容的表述有不一致之处。例如,32题题干中“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B-C……)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的表述与中学教学内容“等位基因”的概念就有不一致的地方。此外,从题目的表述上还可以推测出花色不只受4对等位基因控制从而导致答案的不惟一性。
(2)选考题的第39题与第40题两个大题,题目难度的设置仍有较大的差别。从试卷抽样看,第39题的平均分为12.73分(难度系数0.85),是容易题,而第40题的平均分为9.04分(难度系数0.6),难度适中,这与2010年相反。这种难度的交叉变化,势必对考生选择选修教材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3)在某些方面有重复考查嫌疑,如选择题1和选择题4,都是考查有关渗透作用的概念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方式。
(4)必考题的考查,3本必修教材的比例不协调,这在2010年已有所表现,2011年仍然存在。3本教材在试卷中的比例前文已述3不再重复。且第32题遗传的分数偏小,难度上没有梯度,大部分考生只能做出第一问。
(5)实验题偏少。真正的实验题考查只有选择题中的第6题,总分6分,这明显与高考对实验考查的要求不相符。
二、2011年湖南省生物高考实验试题概述
1.实验试题评价
2011年生物高考,严格地来说,真正的实验考查题只有选择题中的第6题,该题通过实验目的、实验试剂、实验结果等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利用基本的实验思想、实验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容易。
第29题应属于“实验信息解读迁移题”,将生物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入高考试题中,主要考查了暗反应阶段的固定和还原过程及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综合考查了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书写能力等。该题可看做是浓度、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隐性实验考查,是“能力立意”的具体表现。
2.考生做实验题的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
第6题为基础的实验考试题,平均分为5.4分,是容易题。但仍有部分考生对中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实验结果等没有认真复习、巩固和内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还不强。
第29题的试卷抽样结果如图1所示:
第29题总分为9分,平均分为4.04分,难度系数为0.45,标准差2.37,得满分不容易,为较难题。其主要原因如下:
(1)审题不清。题干明确表达坐标图是暗反应中和含量的变化趋势,即考查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固定与还原过程,但有些考生下笔就比较光反应与暗反应,更有考生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3)表述不清。该题有3个地方要求学生答原因,属于文字表述比较多的试题。从该题可以看出,考生的表达能力欠缺。有的考生没有说原因而直接陈述结果,从而失分较多。只有少部分考生能言简意赅地答出要点。大部分考生好像在绕弯子,内容写得很多,但要点不多。如第4小题第2小问,回答浓度为0.003%时光照强度的要求时,应从“浓度低→暗反应弱→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少→光反应弱→光照强度低”这样的思路来回答,而许多考生直接答“浓度低→光合作用弱→光照强度低”,原因分析不清楚。有考生在回答第2小题不同小问的时候,用同样的语句表述,自己也弄不清该从哪个角度回答,有些考生的答案把阅卷老师也绕晕了。
(4)表述不完整。如第2小题第2小问要回答浓度升高的原因,应从固定过程减弱和还原过程继续进行这两个方面来回答,但大部分考生只回答了一个方面。如第4小题的第2小问在回答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少时,许多考生要么只回答了“所需的ATP(能量)少”,要么只回答了“所需的还原态氢([H])少”。
(5)书写不清。该题的关键词是和,而有的考生偏偏书写的“3”“5”不分,3像5,5像3。有的是书写太潦草看不清,有的是涂改后看不清。对于这样的关键信息,考生应该书写规范,要有强烈的得分意识。当然也有少数考生因为概念不清想模糊处理,特意写得3不像3,5不像5,让阅卷老师判分。
(6)答题不规范。第3、4小题都有一问要求在“高、低”中选填,而有考生却写上“少、弱、强”而丢分。有考生答案写错位。有考生跳过自己不会做的某问而做下一问,但在答案区没有留出未做小问的位置导致答案全部错位。第2小题的2个原因共4分,应该分开表述,但许多考生都把答案写成一段话,不知道该在哪里断开,影响得分。有考生将“[H]”写成“[]”或“”,将“ATP”写成“ADP”,“光反应”写成“光合反应”等。
三、对2012年生物高考实验复习的建议
针对高考中实验考查题型的变化,在即将开始的2012年高考实验复习中,笔者特向广大生物教师提出如下建议。
1.渗透实验方法和实验思想
高考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是,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2011年生物高考中实验的考查虽然不明显,但实验方法和实验思想的考查却几乎渗透到每一道试题中,尤其是第29题。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除了加强正常的实验复习外,还要积极开展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思想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教材实验的复习,要熟悉这些实验的基本操作,通过对实验的深入分析,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并理解其方法和原理。要挖掘教材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思想,要使学生建立“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观点,复习时要多从实验方法与思想上去思考,这一结论是怎么得出的?有没有办法进行验证与探究呢?要尽量多动手做实验,既提高实验技能,又加深对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理解。如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中,镜头的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放大倍数与视野大小及明亮程度的关系、与物镜和玻片间的距离的关系,显微镜下物体的移动方向,视野中污点存在位置的判断等,都可以通过亲手实验来加深理解。
2.加强判断思维能力培养
对于实验信息解读迁移题来说,在生物学的发展史上有许多经典的实验,这些实验不仅包含着生物科学知识,而且蕴含着丰富的能力与方法因素。用经典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在生物学高考试题中屡见不鲜。涉及经典实验的题型主要是推理判断型,这是一类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试题,需要考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外延,在常规的思维上需要一个跨越,以创新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在分析、综合和推理之后作出判断。这类试题解题的一般程序是,在审题时先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再重新组织题目的文字叙述使之变得简明,从而有利于准确解题;将简化后的表述与已知的同类问题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本质区别,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最后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事实、概念或原理,并作出正确判断。
3.加强科学思维方法培养
“生物技术应用分析题”是生物实验考查“能力立意”的另一种考查形式,它以生产生活特别是社会热点、焦点和最新科技进展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地模拟现实。而生物学作为当今发展最为迅猛的一门学科,实验成果层出不穷,反映到试题上,正与高考题“既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且“高起点,低落点”的原则一致。这种题型既保证了题型新颖,又保证了考生思维方法上的联想、迁移、分析、综合、判断,从而培养考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解该类试题一般遵循“题在书外,理在书内”的原则,一般步骤是,首先,读懂关于科学、技术、社会背景的材料,明确试题目标;其次,通过对背景材料的分析明确考查的生物学原理;再次,根据原理与背景材料解决问题并答题。
生物科学的每一个原理、每一个现象、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探索,同时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学生获取感性知识的重要源泉,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切入点。生物实验考查形式的改变正是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种变化趋势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方法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探究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