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虚假信息的衍生机理探究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虚假信息的衍生机理探究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虚假信息的衍生机理探究

陈海芹 青岛日报报业集团

摘要: 新媒体环境下的虚假信息传播,不仅仅局限于新闻传播层面,更多源自于网民的虚假信息不断成为热点,扰乱了网络秩序,甚至危害部分人的权益。本文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虚假信息传播机理,并侧重研究新媒体环境与传统媒体环境下的虚假新闻特点,探究虚假新闻的出现原因。

关键词: 新媒体;虚假信息;传播;受众

虚假信息的爆发是在社交媒体兴盛之后,在纸媒、电视和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以及以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为代表的Web1.0媒体传播中,专业的记者和编辑作为“把关人”,对虚假新闻的防范比较得当。社交媒体为公众带来获取和发布信息平台的同时,也让信息的内容和角度多元化,公众缺乏分析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网络传播也难以还原事件本质,导致虚假信息的制造、传播缺少应有的“把关”。

一、虚假信息的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

虚假新闻是指脱离了新闻事件或人、物真实情况的新闻,其因为其虚假的内容,对公众接收和理解信息带来了误导。虚假新闻从出现的背景来看,氛围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则分为主动造假和被动造假两个层面。

宏观层面的虚假新闻,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原因造成的误导,往往发生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目的而出现的大范围的虚假报道,这是新闻导向的问题。这种情况下的虚假新闻,一般都是官方的政策和导向发挥了主要作用,时代背景下的新闻工作者生产虚假新闻也并非本意,不是个体的责任,而是特定环境下对新闻真伪的判断失去了正确的标准。该层面的虚假新闻,往往难以区分主动造假还是被动造假。

人们普遍认为,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正由于技校重技术的培养模式,使学生普遍存在“重专业技术课,轻基础文化课”的倾向,导致语文教育学科地位边缘化。大多数人甚至一些教学研究者也认为,技校语文应等同于应用文写作,只需教会学生写请假条、留言条、票据、申请书等即可。在这种认知下,部分教师也有意无意地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淡化了“人文性”。

微观层面的虚假新闻,指的就是公众平时批判的虚假信息,事件本身或某个环节上存在造假问题。该层面的虚假新闻,很容易判断主动造假和被动造假,比较容易找到虚假新闻的责任人。新闻工作者、网民、自媒体人都有可能是虚假新闻的主动制造者,目的是追求点击量或个人私利;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其他人在创作新闻时,引用或认可了某些虚假信息,也会造成虚假新闻的被动造假,本文所探讨的,便是微观层面的虚假新闻。

二、历年“虚假新闻”的分析

2.2 神经生化代谢的改变 周艳平等[8]研究表明,糖尿病大鼠存在工作记忆障碍,其主要特点是记忆处理速度减慢。体内神经示踪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的海马、感觉皮层和内嗅皮层均存在明显的轴突和树突病变,其特征为轴突肿胀、膨大和树突病变。相关分析表明,空腹血糖水平以及认知功能的高低与轴突和树枝状病变均呈正相关。

分析《新闻记者》历年发布的虚假新闻发现,导致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

水利行业质量监督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法定职责,强化水利工程质量与市场监管,是法律规范确定的工程建设领域中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政府对水利工程建设环境进行行政监管的一项手段,同样需形成水利行业质量监督对水利建设发展的倒逼机制,令建设主体在水利事业建设发展过程中自觉认识到质量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市场、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提高质量监管的效率和质量。

三、导致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以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图片和视频引发的虚假新闻层出不穷,新媒体已经是虚假新闻的温床。在早期新媒体不发达时,虚假新闻少有与网络相关的,部分年份仅涉及一条新媒体假新闻,假新闻的刊载媒体也多为传统媒体,到2011年达到5条,2013年和2016年达到了8条之多。在后期,大量新媒体机构刊载虚假新闻,甚至原创虚假新闻。但我们也要看到,假新闻的概念是虚假的信息成为了新闻,这些假新闻有的是源于网友造谣,有的是境外机构恶意抹黑,有的则是未经查实的信息被官方媒体采用,事实上在网络环境中,还有大量的虚假信息存在,只是未被背传统媒体或官方网络媒体采用,因为并不能上榜虚假新闻。

二是记者专业素养不足,新闻涉及专业领域较多,从业人员专业知识覆盖面有限,缺乏对多领域信息的清晰判断力,尤其在财经、科技领域,市场出现理解水平带来的新闻谬误;

从2001年开始,《新闻记者》杂志每年推出年度“十大假新闻”或“虚假新闻研究报告”,筛选出部分影响力较大的虚假新闻,从专业的角度分析、评价虚假新闻的来龙去脉。本文研究目标为2001年至2016年评选出的165条假新闻,这仅仅是虚假新闻的冰山一角,并且在新媒体时代有愈演愈烈之势,手段也是越来越高明,越来越让人不易察觉,甚至很多权威的传统媒体及从业人员也会轻信,缺乏辨别力的网民在错误判断和从众心理之下,成为虚假新闻的传播者,进一步恶化了新媒体环境中的真实性水平。真实性是新闻的核心要素,但在新媒体环境中,信息的造假和传播更加容易,本文对所有上榜假新闻进行统计分析,探究网络新媒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一是新闻事实核查不力,新闻创作者轻信信息源或懒于复查真实性,媒体机构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或执行不力,这一点网络新媒体是重灾区;

三是营销策划行为盛行,网络环境中机构和个人都希望通过新闻噱头获得关注,通过增粉、转发和关注满足个人利益或虚荣心的需求,造成大量的所谓“策划新闻”,此类情况在网络大V和营销号推动下有愈演愈烈之势;

范·弗拉森将其自己的观点称为“新图景”,他对科学理论的建构首先是刻画一组模型,即结构的族;其次是对模型的特定部分加以细致刻画,以其作为对可观察对象的表征候选;再次,在实验测量报告中对表象加以结构观察,如果一个理论的部分模型实现了其实验测量报告中的表象与加以细致刻画的模型的特定部分同构,那么这个理论便是适当的。[7]64-65范·弗拉森将模型类看作理论的载体,当该模型的部分子集同经验世界同构时,就将抽象的模型世界或结构与经验内容统一了起来,从而形成了其科学理论观。

四是网民制造虚假信息,传播受众者在接受信息时,在网络上环境中拥有评论、转发和信息再造的权力,基于个人泄愤等原因,一大批虚假信息被制造出来并广泛传播,这对公众的媒介素养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是网络信息主管部门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

五是信息造假成本低,传播者不担责,通过网络发布谣言,在未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情况下,造谣者几乎不用承担任何责任,我国通过新的司法解释严管网络造谣后,真正受到惩处的造谣者也十分有限,对受害一方来说,存在维权时间长、维权成本高、负面影响越描越黑等问题。

六是新媒体平台竞相提升平台价值和网络关注度,忽视对新闻内容的核实。在现在的新媒体传播语境下,派生了“粉丝经济”等相关经济现象,拥有的粉丝量关注度就可能转化为平台价值。新媒体传播时代,以短平快传播为主,谁抢占了“首发”的位置,谁就有更大引流权,谁的平台的价值就可能更大。因此,在当前这种形势下,也催生出一些为抢占“先机”,而忽视对内容真实性的核实的新媒体平台,从而让虚假新闻得以传播。

参考文献 :

[1]郝英青.对虚假新闻提起公益诉讼的应然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6.

[2]王凯.新媒体环境下发挥党报主流媒体作用的探索[J].传播力研究,2018,2(20):99.

[3]陈珂.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教育的探讨研究——兼论媒介素养教育对“工匠精神”传播的推动[J].中国报业,2018(02):32-33.

标签:;  ;  ;  ;  ;  

新媒体环境下虚假信息的衍生机理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