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认知对应&以以上介词为例_介词论文

翻译中的认知对应:介词over和above的翻译个案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介词论文,个案论文,认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迅猛发展,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引入翻译学的跨学科研究也越来越热门,国内不少学者如陈道明(2002)、王寅(2005)、周红民(2004)、肖坤学(2006)等在此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但意象图式(Image Schema)作为认知语言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将其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的尝试目前尚不多见。知名学者李福印提出:“意象图式作为人类共同的认知特点,是人类共同的认知规律,我们应该从跨语言跨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李福印,2007:80)基于此,本文尝试以意象图式理论为依据,以Gone with the Wind原著及陈良廷的汉译本《乱世佳人》为语料,从翻译角度入手,对介词over和above个案展开讨论和分析,验证如下假设:英汉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间在语篇层面的意义迁移,从词汇层面看,翻译中还应该且能够保持认知上的一致和对应,实现意象图式的跨语言映射。

二、理论依据

1.翻译认知观

“翻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为了澄清翻译的实质,陈道明(2002)从“意义”入手展开讨论,认为认知语言学摈弃了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两种极端倾向,提出了主客观结合的体验主义认识论,认为意义是人的思维模式,是相对于一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认知和经验由大脑将多维心理模式整合而成的交织体。笔者由此理解,不同语言间的翻译除了考虑意思对等外,还应注重思维和认知上的一致。

王寅(2005)从分析几种不同的主流哲学流派对语言、语义和翻译的不同解释和观点入手,提出翻译认知观,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为认知基础,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言语篇所表达出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言中映射转述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基于此,笔者认为,译文在注重原作语篇意义和整体欣赏的同时,还应尽量体现其在认知层面的完整结构。

2.意象图式理论

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首次提出“意象图式”的概念。根据Johnson(1987)的定义,“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及感觉运动活动中不断再现的动态结构,这种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和结构”(李福印译,2007:81)。Johnson认为意象图式是身体反复感知一运动经验再现的表征,如垂直、容器等体验经验贮存在人的长期记忆中。感知的重复分析生成新的抽象层面的信息——与我们赖以生活的空间—物理世界密切相关但又受人类感知和概念化制约。之后,不同的语言学家对意象图式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如Mandler(1988,1996)认为,人类认知的根本在于人们能将显性的(特别是反复再现的)真实世界事态发展模式和空间情景进行感知分析,进而形成全新层次上的概念化信息,以抽象的图式形式意象化地存贮在记忆里,即形成意象图式。虽然他们的语言表达不尽相同,但其核心意义基本一致。归结到底,意象图式是我们于日常生活的互相作用中产生的简明的、基本的认知结构,它建立在具体意象之上,归纳概括了众多不同物体、状态、行为事件的普遍特点,帮助我们理解抽象概念并指导推理,形成对有形体的想象式理解。

根据Langacker(1987)的认知语法理论,意象图式主要由射体(trajector,TR)、界标(landmark,LM)和路径(PATH)3个部分组成,表现TR与LM之间某种不对称的关系,TR为这一不对称关系中的主体,其空间方位有待确定,LM为参照物,为主体的方位确定提供参照。TR所经过的路径称为PATH。意象图示既可表示TR与LM之间的静态关系,也可表示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Tyler和Evans(2001:724~765)对介词over的语义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从体验哲学出发,提出了新的多义模型(model of polysemy)与“原型意义”(Protoscene)的概念,详细地分析了介词over各义项的意义理据,构建起over的多义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并绘制出不少简图直观地模拟其意象图式。本研究正是借鉴他们的多义分析方法对over和above两个介词的意义进行了分类。另外,在进行文本对比分析时还引用了他们绘制的意象图式简图。

三、研究步骤与方法

本研究所用检索工具为EditPad Pro 6.2,借助Microsoft Excel 2007完成数据统计和制表,具体研究方法与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EditPad Pro 6.2从原文中搜索出over共696个,above共94个。经人工分析,去除其中非介词用法和一些不易确定词性的情况,只保留作介词用的over共326个和above共82个作为本研究的语料。

第二步:综合《朗文当代英语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牛津当代高阶英语学习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中对over和above的介词用法进行总结归纳。反复研读小说原文,分析326个介词over的具体涵义,对照字典释义,归纳出13个义项,并以这些意义为分类标准将出现介词over的句子归为13类;分析82个介词above的具体涵义,对照字典释义,归纳出5个义项,并以这些意义为分类标准将出现above的句子归为5类。

第三步:针对over个案,分别对每一义项类别下的句子进行翻译对比分析,以over的意象图式的跨语言映射为标准,再将每个义项里的句子分成完全再现和不完全再现源语意象图式两类;用同样的方法对above个案进行分析和分类。

第四步:针对over个案,分别对完全再现和未完全再现源语意象图式两类中的句子译文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对目的语已经再现over意象图式的句子,总结归纳其语言转换手法有哪些;对目的语未完全再现源语意象图式的译文,从意象图式的构成要素入手,分析问题所在,并尝试通过改变翻译策略修订译文,达到目的语与源语意象图式完全吻合的目的;用同样的方法对above个案进行分析。

第五步:整理分类分析数据,统计结果,完成定性分析。

四、数据统计结果

表1和表2分别是over和above的分类分析结果。从表1来看,over的绝大多数译文(94.79%)所体现的意象图式与源语完全吻合,表2的数据显示同样的结果:91.46%的译文忠实再现了源语的意象图式。

表1 Over分析结果统计

通过对忠实再现源语意象图式的309个over与77个above的译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翻译手法上进行归类,结果发现两个介词个案体现出的翻译策略一致,可归纳为4种,即表中的策略一至策略四。统计结果显示,策略一应用最多,over个案占38.34%,above个案占57.32%;其次是动词手段,第二和第三种策略都是借助动词体现TR与LM间的关系,over个案共占44.48%,above个案共占26.83%;策略四占比例较小,over个案占11.96%,above个案占7.32%。

译文中未完全再现源语意象图式的情况不多,over个案里仅有17个,占总数的5.21%,且主要(76.47%)出现在over的原型意义里,其余分别出现在2B、3和4A等3个义项里;above个案仅有7个,占总数的8.54%,同样主要(5/7)出现在原型意义里,其余2个出现在3个义项的隐喻意义里。

表2 Above分析结果统计(续)

五、分析与讨论

1.再现源语意象图式的策略分析

从上述分类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英汉语之间的翻译在注重不同语言间意义迁移的同时,从认知层面看,介词over与above的意象图式在目地语中也得以忠实再现。但这一切是通过什么翻译策略实现的呢?为回答此问题,笔者对over与above的386个忠实再现源语意象图式的翻译案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文本分析,发现两个介词个案体现出的翻译策略一致,可以归纳为以下4种:

策略一:在目的语中选择与各义项意义对应的标志性词语进行翻译。如在over个案里,翻译原型意义时是用表空间方位关系的标志词“在/从/到……上(面/方)”,表2A义项时用“在……附近/旁边/那边”,表2B义项时用“从(LM)过/到/去/来、越过LM”,表3A义项时用“满、整、遍、全、各、浑身、处处/到处,……都”等,通过这些明显的标志性词语可以将源语意象图式的TR、LM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请看例句:

(1)His moody eyes went over her shoulder as though he saw Melanie silently passing through the room to the door.

他忧郁的目光从她肩上看过去,仿佛在目送着玫兰妮默默地穿过餐室向房门走去。

这里的标志性词语“从……上”将源语TR“moody eves”与EM“her shoulder”之间的关系被准确地映射到了目的语(见图1)。

图1

(2)Scarlett ran down the stairs and stood over him.

斯佳丽几乎无意识地奔下楼梯站在他旁边。

句(2)里over的意思是“on the other side of”,体现的是一个静态图式(见图2),标志性词语“在……旁边”联结了TR“斯佳丽”与LM“他”之间的关系,与源语完全吻合。

图2

(3)Grandma was as cold as an icicle and strict about her manners and everybody else's manners,but she married three times and had any number of duels fought over her.

外祖母这个人冷若冰霜,对自己和别人的举止行为都非常严厉,但是她结过三次婚,并且曾经使她的情人们为了她决斗了不知多少次。

尽管本句里over用作隐喻意义,同样可以用标志性词语来体现源语意象图式。对4A意象图式的解释,Tyler和Evans(2001:755)认为它是examining的自然结果,区别仅在于LM(被检查的物体)成了TR关注的焦点(见图3)。笔者认为,此解释只局限在空间实体概念范围里,不够全面。其实,此义项还是examining的空间意义向抽象概念域的一种隐喻拓展,因为人们习惯用熟悉、具体的经验域的概念结构(如“检查”)去构建和理解陌生、抽象的经验域的概念,如汉语“关于……”、“为了……”、“因为……”所表达的抽象意义。非常奇妙,源语中TR“duels”与LM“her”之间的关系通过隐喻认知靠目的语标志性词语“为了……”不折不扣地体现了出来。

图3

策略一在above个案里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如翻译其原型意义时常用“上面/方、在……上(方/空/面)、于以/之上”,表示Higher in rank,power,authority,position,importance or voice的意思时常用“最/高于……、至关重要、比……更”等标志性词语来直接再现源语意象图式。请看例句:

(4)Dr.Meade's prediction was right—as far as it went Johnston did stand like an iron rampart in the mountainst above Dalton,one hundred miles away.

约翰斯顿将军在一百英里以外的多尔顿北部一带据山而守,的确有铜墙铁壁之固。

这里,above用作隐喻意义,表示farther up/north than(as on a mountain or river)。它的体验基础源自空间概念意义与概念隐喻“North is up”。无独有偶,汉语里也有“上北下南”、“北上抗日、南下渡江”等说法,体现出相同的概念隐喻“北为上”。译文“北部一带”作为此义项的标志性词语体现了英汉共同的隐喻认知,忠实再现了源语的意象图式。

策略二:借助动词或动词词组传递源语意象图式,常常运用“动词(+LM)”形式暗示出源语意象图式里TR与LM之间的关系,如句(5)中译文用“动词(制服)+LM(斯佳丽)”的形式体现出的TR与LM间的关系跟原文一致。因为,这里over的认知基础源自Lakoff和Johnson(1980:16)的空间隐喻HIGH STATUS IS UP;LOW STATUS IS DOWN。Tyler和Evans用图4模拟此意象图式:TR(实心圆)和LM(粗竖杠)的关系已不再是垂直空间关系,而是一种“权力”的关系(蛇形线表示TR的影响范围)。同样,句(6)中above虽然表达的是原型意义,表示单纯的空间关系(见图5),目的语用“(动词)‘俯视’+LM”完全与源语中above体现出的TR“face”与LM“her”间的空间方位关系一致。

图4

图5

(5)Mammy's victories over Scarlett were hard-won and represented guile unknown to the white mind.

黑妈妈一次次制服斯佳丽可实在不容易,足见她的诡计白人完全没法知道。

(6)She gave one despairing cry and awoke to find Melanie's worried face above her and Melanie's hand shaking her to wakefulness。

她迸出一声绝望的哀叫,于是醒了过来,只见玫兰妮一脸焦急的神情俯视着自己,正使劲把自己推醒。

策略三:附着在主动词意思上,附加上合适的空间概念方位词,常常体现为以LM为主题词的介词短语形式。例如,在句(7)中,单单一个表空间概念的方位词语“到她面前”体现出的TR与LM间的关系与源语有出入,但将它与动词“俯身”和“凑到”结合起来就能够展现出其准确的空间方位关系。同理,句(8)里above的意象图式如图5所示,但与“从废墟中”的图式不同,因为TR和LM间的关系不一致,只有跟动词“探出”搭配在一起,两种语言体现的空间方位关系才一致。

(7)But when it was over,Melanie had evenwhispered thanks,so weakly she had to bend over her to hear.

可是,在这一切结束之后,玫兰妮甚至还轻轻说了声“谢谢你”,尽管声音十分微弱,因而斯佳丽不得不俯身凑到她面前才听得见。

(8)He could not tell them what the army saw when it marched back into Atlanta,the acres and acres of chimneys standing blackly above ashes,piles of half-burned rubbish and tumbled heaps of brick clogging the streets,old trees dying from fire,their charred limbs tumbling to the ground in the cold wind.

绵延无数亩的瓦砾场上只见一支支黑烟囱从废墟中探出身子;大半烧毁的各种家什和断砖残瓦堆积如山,把街道堵塞;许多古树经过这场大火已奄奄一息,枯焦的树枝在寒风中纷纷跌落。

策略四:省略空间概念,运用目的语习惯表达式或灵活的句法手段通过上下文语境清晰地再现TR与LM间的关系。例如,句(9)就是靠句法手段来体现TR和LM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句(10)虽然在译文里省略了LM,但汉语习惯表达式可以让中国读者很容易就从上下文中将其体会出来。

(9)Gerald was disappointed,for he had wanted a son,but he nevertheless was pleased enough over his small black-haired daughter.

杰拉尔德不免失望,因为他要的是一个儿子。不过他有了一个满头乌发的女儿,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10)He hated Ellen O'Hara above anyone else,for she was the epitome of all that he hated in Southerners.

尤其痛恨埃伦·奥哈拉,因为他痛恨的南方人身上那些德行她都占全了。

2.未完全再现源语意象图式的问题分析与解决

对17个over和7个above在目地语中未完全再现源语意象图式的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其原因似乎源于语言表达式的选择而非思维上的差异。笔者尝试用前面分析归纳出的翻译策略修订译文,结果都能使其意象图式在目的语中忠实再现,篇幅所限,仅举3例分析如下:

(11)“But what have you bought for Mammy?”questioned Rhett,looking over the pile of gifts spread out on the bed in their hotel room.

“……”瑞特一边望着摊放在旅馆房间大床上的一堆堆礼物,一边这么问。

这里,目地语中TR所处的状态与源语不一致。汉语“望着”体现TR与LM间的静态关系,而源语中是动态的:瑞特的眼神在到处搜寻,热切希望却没找到斯佳丽给黑妈妈的礼物,所以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要将“热切、怀疑、失望”等各种感受动态变化的过程反映出来,笔者尝试用“动词(+LM)”形式来体现TR的动态特征,改译为:

“……”瑞特的眼睛一边搜寻着摊放在床上的一堆堆礼物,一边这么问。

(12)Pork lit one lamp and three candles and,with the pompous dignity of a first chamberlain of the royal bedchamber lighting a king and queen to their rooms,he led the procession up the stairs,holding the light high above his head.

波克用纸捻点起一盏灯和三支蜡烛,俨然一副王家寝宫内侍的傲慢气派,照着国王和王后到寝宫去。他高擎着灯火,带领着这队人走上楼梯。

这里,目的语中省略了LM。波克既然一副傲慢气派,定是很把自己“举蜡烛”的差事当回事。笔者尝试添加合适的标志性词语,改为:

……他头顶上高擎着灯火,带领着这队人走上楼梯。

(13)And when the night was nearly spent,Mammy,who had cried herself out over her mistress'dark head,protested,“But,honey,you kain do dat!”

天快亮的时候,跟小姐抱头痛哭的黑妈妈劝诫说,“……”

句(13)的译文里“抱头”映现出的TR与LM间的空间方位关系模糊不清,似乎与源语意象图式展现的上下方位关系不完全一致,要做到与源语意象图式吻合,可考虑采用策略三将其改为:

天快亮的时候,怀里搂着小姐的头抹了一夜泪的黑妈妈劝诫说,“……”

六、结论

通过对Gone With the Wind及其汉译本中408个包含介词over和above的句子进行分析,发现93%以上的句子中其源语意象图式在汉语译文中得以完全忠实的再现;只有极少量的句子由于语言表达的原因而非思维和认知上的差异未完全再现它们的源语意象图式。虽然其译文并不妨碍语篇理解和作品的整体欣赏(说明传统的翻译功能观重视语用层面上意义的迁移无可厚非),但本文旨在以认知翻译观为前提,在“多元的翻译标准互补、兼容共存”(陈道明,2002:50)的原则下,探讨英汉翻译中两个介词在认知层面上的对应问题,探讨它们的意象图式的跨语言映射问题。通过上述分析论证,至少在此个案中,英汉翻译完全可以通过语言转换手段将介词over和above的意象图式准确地映射到目的语中,在实现译文与原文在语篇意义和交际功能对等的同时,保持词汇层面认知图式的一致。由此可以断言,本研究的假设成立。我们在翻译时不仅要重视语言间的语篇意义迁移,还应该关注词汇认知层面的对应,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在目地语中忠实再现其源语意象图式,真正做到在译文里重现原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

标签:;  ;  ;  ;  

翻译中的认知对应&以以上介词为例_介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