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在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探讨其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探究中选取我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46例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患者作为样本人群,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的组间数据。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更佳,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治疗效果提升,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护理干预;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216-02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且主要症状是显著而持久的情绪障碍,属于情感性精神病,可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本组探究中共计选取46例患者,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在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基础性资料
在我院采取自愿参与原则选取46例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本次探究,就诊时间是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组别是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23例。研究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13例、10例,患者年龄在36岁至20岁不等且中位年龄是(25.32±3.65)岁;对照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12例、11例,患者年龄在37岁~21岁不等且中位年龄是(25.03±4.02)岁。所有患者或者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利用统计学分析办法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对比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组间数据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以及一般病情变化等,均无统计学意义存在。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按照院内常规护理流程来给予患者病情密切监测,给予患者情绪稳定和安抚,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等。在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期间应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由于疾病原因以及新入院陌生感会造成患者情绪不稳定,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进行接触,并在护理服务期间使用和蔼的语言以及耐心的态度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有效沟通交流,促进良好护患关系建立,通过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等来找出影响患者情绪的问题[1],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心理疏导方案,有效舒缓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及抑郁情绪等,促进患者心理情绪稳定。
1.2.2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需要注意沟通技巧的应用,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利用患者的性格特点以及爱好习惯等转移患者注意力,例如指导患者进行画画以及写字等,同时还可以利用音乐法帮助患者舒缓情绪;
1.2.3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需要满怀信心,给予患者健康宣教时需要确保态度真诚以及耐心,利用成功案例法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信心,为患者创造与病友交流讨论的机会,促进治疗信心进一步建立,护理人员需要支持患者,鼓励患者,指导患者如何克服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最好指导患者如何克服一些关键性困难[2],鼓励患者主动倾诉,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并有效疏导患者心中郁结,帮助患者重新认识以及协调与环境关系并通过护理干预来促使患者抑郁症状长期减轻,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患者应对事物的策略和情绪,促使患者情感趋于稳定以及思维恢复正常[3]。
1.3 统计学处理
给予本次参与探究的46例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患者所有临床数据深入分析,分析软件是SPSS19.0软件,表示计量资料时利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且行t检验,P<0.05时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表示计数资料时利用率的形式且行χ2检验,P<0.05时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将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得出以下结论:研究组患者更佳,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详情参见表1。
3.讨论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临床表现主要是躁狂相(情绪高涨、易激惹、夸大)与抑郁相(情绪低落、丧失乐趣、丧失兴趣)循环发作[4],部分患者伴有精神运动性激惹或者迟滞,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自我评价过低以及失眠等,可缓解,可复发,在间歇期的患者可表现与正常人一样,但是发病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日常工作。
据相关性文献报道,躁狂抑郁性精神病致病原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生化因素、社会因素[5],较为复杂。基于此,临床上在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提出了护理干预,基于一定的科学理论以及护理诊断指导,通过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有效沟通以及一般基础性护理来促使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性提升。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要事先制定护理方案,严格遵医嘱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以及良好的临床判断能力,可以在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给予对症护理,避免患者出现自伤或者伤害他人等情况发生。另外,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护理干预促使患者提高自我认识以及疾病认识,充分发挥患者的主动能动性并促进患者治疗信心进一步提升。
本次探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是86.95%,显著性更佳。
综合以上理论得出,在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促进患者治疗效果提升,值得将其作为有效护理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仉美玉.护理干预对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3):223-224.
[2]沈秀兰.观察实施护理干预对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治疗效果的影响[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10):88-89.
[3]李海涛.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临床表现养护鉴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5):736-737.
[4]栾淑新.抑郁状态下精神病人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3):196-197.
[5]曲艳丽.探究临床路径应用在躁狂抑郁症护理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0):195-195.
论文作者:陈凡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6
标签:患者论文; 躁狂论文; 抑郁论文; 精神病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情绪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