酰胺咪嗪配合局部封闭对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孙犁,陆晓南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口腔科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酰胺咪嗪配合局部封闭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症状改善作用。方法:我院(2015.1-2016.6)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共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酰胺咪嗪+局部封闭)和对照组(酰胺咪嗪)治疗4周后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第4周及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患者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4%,对照组为6.56%,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局部封闭配合口服酰胺咪嗪近期及远期镇痛效果较佳,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酰胺咪嗪;局部封闭;三叉神经痛;疼痛改善

三叉神经痛在发作时疼痛剧烈难忍,本院在临床工作中总结经验方法,发现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可采用局部封闭配合口服酰胺咪嗪,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于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共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1例,男34例,女27例;年龄平均(55.72±18.39)岁;对照组61例,男32例,女29例;年龄平均(56.12±17.4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疼痛分级及分布区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数据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口服卡马西平:第一次治疗剂量:0.1g/次,2次/d,从第二天开始增加剂量调至0.4g/次,3次/d,症状稳定后可酌情减小剂量,治疗4周。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之上配合局部封闭治疗:注射药物:4 %的氟羟强的松龙0.5ml+利多卡因1.5ml+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维生素B12注射液1mg,注射4周。

1.3临床疗效及观察指标

采用VAS量表,分别于治疗前、第4周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评价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将疼痛指数分为0-10分等级,0为无痛,10为剧痛,患者自评疼痛等级,0分:无影响,1分:轻度影响,2分:明显影响,3分:严重影响;记录治疗过程中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数据具有可比性(t =0.09,p=0.9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4周(t =16.13,p=0)及3个月后(t =22.43,p=0)VAS评分均降低,对照组患者4周(t =8.78,p=0)及3个月后(t =8.10,p=0)VAS评分均降低,且在4周(t =9.39,p=0)及3个月后(t =11.57,p=0)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2.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数据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4周(t =3.50,p=0)及3个月后(t =11.86,p=0)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对照组患者4周(t =2.15,p=0.03)及3个月后(t =13.1,p=0)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且在4周(t =2.24,p=0.016)及3个月后(t =3.06,p=0.003)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4%,对照组为6.56%,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4,p=0.011)。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发现,口服酰胺咪嗪基础上联合局部封闭治疗,其近期及远期对于VAS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单独口服酰胺咪嗪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史有才.三叉神经痛外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4):429-432.

[2]葛永红.三叉神经痛病因及治疗现状[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1):81-84.

论文作者:孙犁,陆晓南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2

标签:;  ;  ;  ;  ;  ;  ;  ;  

酰胺咪嗪配合局部封闭对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孙犁,陆晓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