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论文_吴联莲

浅谈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论文_吴联莲

摘要:爱因斯坦说: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让我们想一想,什么是一个人忘不掉的呢?显然,习惯是忘不掉的,因为习惯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培根说:习惯真正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因此教师在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就显得非常非常重要。

关键词:预习 检查 坚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信息量大,任务多。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前的预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教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一种学习方法,指在学习某件事情之前进行自学准备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之前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一环。预习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提高学生笔记能力。因此,预习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就成了语文课不可忽视的话题,现就这个话题谈自己的观点。

第一,教给学生正确预习的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学习方法的指导比直接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语文课前的预习方法归纳起来应有一下几点:一读。就是要求学生捧起书来,把要学的课文初读几遍,直到读通顺、读流利为止。说到读书,很多人选择默读,而我在课堂上则要求同学们大声读,把声音亮出来,还常常走到学生身边去听,告诉他们让我听见你的声音。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大声地朗读,其实,朗读有很多好处,比如说可以开发右脑,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朗读还可以改变孩子的性格,这对性格内向者尤有益处,大声读可以使孩子变得大气,活泼。所以老师们,请你们首先让孩子在课堂在家都读起来吧!二圈。“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把生字新词圈出来,把自己认为用词用句好的地方圈出来批注理由,同时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圈出来;三想。课文中感兴趣的句子词语是什么意思,这个词用在这里比较好,那么这个词还可以换成什么,表达效果是否相同等等生字。四查。通过查字典弄懂不认识的字的读音和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通过查阅工具书和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篇课文有关的知识甚至可以上网对课文相关知识点进行补充。五问。对于自己解决不了而急于知道的问题可以向父母和他人请教。如果得不到答案可以在旁边画问号,在课堂上提出来和同学共同探讨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时,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可以知道邓爷爷是我国伟大领袖人物,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学生通过课前阅读文本可以感受到邓爷爷的可敬等等。总之,学生通过课外自主学习远远比课堂上老师给学生“强加硬灌”效果好很多倍,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加强预习的检查。

一项制度一旦确定,必须通过检查而落到实处,否则就流于形式,长此以往将不复存在。老师布置了课前预习,同样也需要通过检查而落到实处。那么怎样检查落实呢?

首先:取得家长支持和配合,形成家校合力。在班上学生要明确预习的目标和要求,老师通过班级群告知家长,家长在家要督促和帮助学生完成预习,然后签字。这样学生就知道家长和老师在学习上的要求是一致的,是不能偷懒的。

其次:委派小组长初略检查。一看他书上是否有勾画;二看他读书后是否有家长签字。针对完成好的同学老师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以激起大部分学生的预习兴趣;针对完成差的不仅要批评,同时还要让其利用课余时间补上,让学生明白自己偷的懒就要花很多时间和功夫去弥补。

最后: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进行检查。比如,学生字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出示识字卡请小老师带读,让学生给生字组词,给词语找近反义词等等形式检查和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认真预习了课文的孩子,这一环节就会尽情的展示自我,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了学生要好好预习的热情。

第三、持之以恒,努力培养预习习惯。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谈到习惯时曾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好习惯终身受益,坏习惯贻害无穷。

良好的预习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校、家长和学生协同互助,持续有效地激励和引导。现在许多学生受电子产品的影响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可以花很多时间上网、打游戏,却不舍得花时间预习,因而常常出现教师课堂上自说自话,自问自答。因此教师要从一开始就要求预习,加大检查督促的力度,让预习逐渐形成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对于那些还没形成预习习惯的学生,教师要每隔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提醒监督。家长也要密切配合,督促孩子,帮助孩子持之以恒地做好预习。

总之,学习主动性决定孩子学习的效率,预习是培养主动学习的好方法,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有效的预习才能保证有效的课堂,随着孩子能力的不断提高,孩子预习的方法也会逐步完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语文预习习惯,让学生善于提问,主动探索,积极参与使自己成为学习的小能手,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金艳. 关于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的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 No.553(09):116.

【2】郭淑梅.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J]. 语文课内外, 2018, 000(030):348.

论文作者:吴联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论文_吴联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