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6例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回访5~22个月,平均(10.3±2.2)个月,优良率为100%,结论: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操作便捷,安全性高,复位 效果好,且牢固性强,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锁骨骨折;手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063-02
锁骨骨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骨折,上肢外展位倒地时肩部受到重创是锁骨骨折常见的致病因,成人锁骨骨折中直接暴力是十分重要的患病原因。通常患者头偏向患侧,用手托住患肘,锁骨骨折处可感受到较强的压痛感,并可见淤斑。通常X线检查并不能完全确诊,因此必要时应借助CT检查。锁骨骨折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病症,且骨折的具体情况较为复杂,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均应满足固定合理,安全可靠,无并发症和后遗症[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6例锁骨骨折患者,其中男35例,女11例,患者年龄为16~74岁,平均年龄(31.8±2.2)岁。车祸伤32例,自行车及摩托车摔伤9例,其他活动撞伤5例,患者受伤至手术的时间为1~5d,平均(18±1.2)d,患者均行臂丛神经麻醉。
1.2 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将患侧垫高,采取臂丛神经马最方式,将骨折处作为中心,沿锁骨取长度约为5cm的切口,从而使骨折断端清晰暴露,及时清理创腔内部的血肿和骨痂,对锁骨断端进行详细检查,依据不同情况选择内固定方式[2]。克氏针内固定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长度合适的克氏针,将其插入到远侧断端髓腔,使用骨钻向远处断端钻进,钻至锁骨后上侧皮质骨,并至皮肤外。于克氏针远端更换骨钻,同时根据术中的情况将克氏针近端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上。将克氏针逆向钻进骨折近端的髓腔4cm,确保固定效果后将克氏针的远端折断并折弯,此外应将其埋在皮内或置于皮外,从而为二次手术做好准备[3]。钢板内固定手术:手法对骨折复位后,使用大小适中的钢板,将其放置在锁骨的上方,同时还应将钢板用螺丝固定,保证其自身的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患者患有粉碎性骨折,则应首先对碎骨块进行复位,碎骨块复位成功后,方可用丝线结扎或用钢钉进行固定,恢复锁骨正常的生理位置。后采用螺丝钉或钢板进行内固定处理[4]。手术中应按照患者的病情科学选择钢板的长度,若患者骨折为横形或短斜形,应使用6孔钢板,若患者为粉碎性骨折或长斜形骨折,应使用8~10孔钢板,从而保证骨折固定的两端螺丝至少为3个,避免出现活脱的问题,若手术野过小,可根据手术需要适当扩大切口。手术后应及时使用抗炎以及止血止痛的药物,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应施以4~6周的三角巾悬吊,行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应开展3~4周三角巾悬吊,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进行肩关节活动[5]。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疗效,评价主要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骨折正常痊愈;无畸形,X线对位良好,且肩部活动恢复正常水平记为优;骨折愈合正常,术后骨折有轻微移位,局部略微隆起,肩关节活动正常记为良;骨折畸形十分明显或骨不连,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阻记为差。
2.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及胸膜的损伤,同时也没有出现胸膜损伤、伤口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状。本患者术后伤口愈合骨折端复位效果较为满意,无骨折移位病理。对患者开展5~22个月术后随访,优44例,良2例,有3例患者由于活动控制不佳出现克氏针尾部分退出,经患肢制动和使用抗炎药物均治愈,术后4~5个月复查全部愈合,且随访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良好。
3.讨论
锁骨骨折后,锁骨的形态及功能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在锁骨骨折的治疗中,应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当前锁骨骨折最为普遍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治疗,当前临床上比较推崇手术联合内固定治疗,治疗锁骨骨折内固定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选择固定方法时,应充分考虑患者骨折的具体类型以及骨折的位置来选择不同的固定方法[6]。
如患者锁骨骨折位移较大,或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症状,则需进行手术治疗,一般而言,只有手术愈合后,且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才能将固定材料取出。克氏针内固定简单易行,手术切口较小,因此适用于粉碎性骨折患者,但此方式会对术后的关节训练产生明显限制,也会引起肩部僵硬等问题[7]。
在传统治疗中,常采用锁骨外固定的手术方法,采用这种方式虽然可加快骨折的愈合速度,但容易出现畸形愈合的问题,此外,对于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锁骨碎片的移位也会对锁骨周围的血管和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我国的医学技术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锁骨内固定方式也逐渐在临床上得以应用,在众多内固定方法中,克氏针内固定和钢板内固定应用最为普遍[8]。在开展克氏针内骨定时应注意:克氏针的直径选择应科学合理,进针时应注意把握力度和深度。在治疗时应最大程度减少骨膜剥离的面积,勿将所有的骨折块均进行骨膜剥离,避免术后骨折障碍而影响愈合的效果。
钢板内固定手术切口相对较大,且手术费用也相对较高,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此外,该手术重复性较强,因此可能会对患者的血液供应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其也存在显著的优势,钢板塑形性较强,对骨折部位具有良好的粘附作用,固定效果好,且感染率低,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愈合并锻炼,从而极大地减轻创伤后的疼痛感。该方式比较适合锁骨内三分之一骨折或中段骨折的患者。
【参考文献】
[1]张志山,周方,姬洪全,等.手术治疗不稳定锁骨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9):826-829.
[2]刘成功.锁骨骨折8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1):58-59.
[3]刘志刚.45例锁骨骨折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8):73-75.
[4]王启文.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4):104-105.
[5]修宏强.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7):46-47.
[6]陈家荣,许永康.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8,05(35):37-39.
[7]王少峰.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28):74-75.
[8]李云,张光明,肖景.32例锁骨骨折的手术治疗[J].广州医药,2005,36(3):76-77.
论文作者:张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5
标签:锁骨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钢板论文; 术后论文; 方式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