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惠州大隆财富广场,地下三层,基坑开挖深度局部超过17m,本工程基坑采用了人工护壁挖孔桩加锚索支护的组合支护,笔者通过工程特点及设计参数的分析,详细介绍了组合支护形式在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工艺要点。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 人工挖孔挡土桩 冠梁 预应力锚杆
1.工程概况
惠州市大隆财富广场地上39层,地下三层,建筑高度150米,建筑面积约为150000㎡,主体结构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场地呈长方形,长约141米,宽约为64m,基坑周长约为544m,开挖面积约11100 ㎡,设计+0.000为18.30m,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5.00m,最大开挖深度按17.00m。
该工程位于惠州市惠城区江北,西邻三新南路,其余各边紧邻规划市政道路及已有商住楼,因此基坑支护必须技术可行、安全可靠。为保证基坑支护安全可靠,便于地下室施工,减少排水量,淤泥质土、软塑状粉质粘土分布地段,沿基坑侧壁超前加强支护措施,即沿基坑侧壁四周布设桩径φ1200的人工护壁挖孔桩加锚索支护组合支护。桩间填土采用钢管锚杆加固止水。坡面挂]8@200×200钢筋网、喷C20砼厚100,并设少量泄水孔,坡顶、坡底设排水沟,将坑内集水集中排入排水沟,汇入淀砂池,经沉淀后,排入相邻的明渠内。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1场地内各岩土层岩性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2.1.1人工填土:褐红、褐黄、灰色等色,以粘性土为主,局部由粘性土混杂混凝土块、砖块等建筑垃圾组成,稍湿~湿,松散~稍密状态。场地均有分布,层厚4.00~7.00m。
2.1.2第四系冲洪积土层:由粉质粘土、粘土、淤泥质土组成,厚度较大,局部呈透镜状、夹层状及似层状产出。
2.1.3第四系残积土:紫红色,湿,坚硬,遇水易软化、崩解,局部分布,埋深较大,层厚:3.20~5.40m。
2.1.4白垩系岩体:为泥质粉砂质砾岩,岩质软,风化带发育完整,全风化岩多呈坚硬土状,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强风化岩岩芯多呈碎块~碎屑状;中风化岩岩芯多呈碎块~短柱状,岩面埋深不一,6.10m~21.00m。
2.2水文地质条件:
本场地地下水根据其赋存介质和埋藏条件不同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潜水,主要含水层为呈透镜状的松散类土,其透水性及富水性均较差,水量较贫乏,是本场地主要的含水层,局部人工填土中赋存上层滞水;第二类,赋存于下伏风化岩体中的孔隙裂隙水,其含水量及透水性主要受基岩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埋藏较深,具微承压性。场地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径流方向大体由北向南流。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的孔隙潜水对基坑开挖影响强烈;而下伏基岩裂隙水埋深较大,对基坑开挖影响较轻。钻探期间测得钻孔综合水位埋深1.50~2.50m。场地内未见地表水体出露,地表水对基坑开挖影响不明显。
3.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
3.1人工挖孔桩的施工
3.1.1人工挖孔桩施工要点
沿坑壁四周布置,间距2.0m,桩直径1.20m,C25砼灌注,灌注前不得有沉渣,灌注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15,桩长及配筋根据施工剖面图及大样。嵌入基坑底深度不得小于5.00m。挖孔施工应隔桩施工,不得挖孔与灌注同时作业,砼灌注时邻桩不得施工;人工挖孔施工护壁段过度不得大于1m;当穿越素填土、淤泥质土时,护壁段长度不得大于0.5m,并且护壁钢筋加密至@100。
3.2土钉(钢管锚杆)及坡面挂网喷射砼的施工
3.2.1土钉施工工艺
(1)加工管材:采用Φ48钢管,制作成滤管(花管),入土端加工成桩尖状,滤水孔对向间距500mm,孔眼前端(造管尖侧)焊接钢筋或角钢块,构成孔前倒刺及保护块。
(2)打钉:倾角25度,成孔采用压入式成孔,梅花型布设。部分成孔困难,采用了预成孔再压入等长的设计钢管锚杆,沿桩间布设。
(3)压力灌浆:采用注浆泵,通过高压注浆管安接在钢管头上,并采用低压慢灌工艺,压入水泥浆,用32.5R水泥,按水灰比0.45~0.50配制水泥浆,(浆体掺入早强剂)灌浆压力达到500~ 1000KPa压力,并稳压一段时间后,即可停止注浆。
3.2.2喷锚支护施工工艺
(1)按设计要求开挖工作面,修边坡。
(2)喷射混凝土视土质情况而定,分一次或二次喷射。
(3)安放土钉或锚杆(包括钻孔、插筋、注浆等)。
(4)绑扎钢筋网,预留搭接筋(上、下层网筋搭接长度为300mm),钢筋网格误差不得大于±20mm,焊接加强钢筋,加强钢筋应与锚杆头焊接。钢筋网]8@200×200,钢筋搭接不小于300,钢筋网与坡面间隙不得小于30mm。
(5)喷射细石混凝土至设计厚度,以锚杆头尺寸或安插厚度,控制标桩进行控制,混凝土必须加入速凝剂。
(6)每喷射混凝土200m2,制作一组砼试件及水泥砂浆试件,砼试件应在喷锚面未干时制作。
(7)上层喷锚完成3天后,可进行下一层开挖喷锚作业,按此循环,直到坑底标高。
(8)喷锚完成后7天内应对喷锚面进行养护,设专人每天在喷锚面上洒水一次。
(9)开挖的边坡支护段应在24小时内完成喷锚支护。
3.3锚索及冠梁、腰梁的施工
3.3.1锚索设计要求:
(1)预应力锚索采用4×7Φ5钢绞线,钢绞线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
(2)成孔直径Φ130,长度L=29~32m且进入中风化岩2m,自由段5m,自由段部分锚杆外表涂一层黄油,外套塑料管。每2米设一对中支架;
(3)浆液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配浆,水灰比为0.45。采用二次注浆,第一次采用常压0.3~0.5MPa,4小时后进行第二次注浆,压力要求1.2~2.0MPa。
(4)4×7Φ5锚索设计拉力为200~300KN,施加预应力200~300 KN,预应力锚索腰梁采用砼腰梁。
3.3.2施工工艺流程
锚杆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及《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进行施工。采用6~8台成孔设备及2套注浆设备分段流水作业。锚杆施工主要工艺流程如下:①定孔位→②钻机成孔→③锚索制安→④清孔下锚→⑤注浆→⑥腰梁施工→⑦养护→⑧锚索张拉锁定。
(1)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并做好标记;
(2)钻机按设计角度成孔,成孔口径130mm,泥浆循环护壁钻进,塌孔时,可增大泥浆稠度,或采用跟管钻进方式施工;
(3)成孔完成后,继续用泥浆循环清孔,清除孔底沉渣,然后采用清水洗孔及采用空压机冲孔,洗除孔壁泥皮;
(4)预应力锚索:锚索采用1860级4×7φ5钢铰线,每隔2m设对中支架,锚索长度=设计锚索长度+外露长度,外露长度以能满足张拉锁定要求为准;锚索自由段外包塑料软管,两端包扎;注浆管与锚索一起下入孔内,注浆管伸入距孔底500mm左右;
(5)采用42.5R普硅纯水泥浆于底部压力注浆,水灰比0.45;采用二次注浆,第一次采用常压0.3~0.5MPa,4小时后进行第二次注浆,压力要求1.2~2.0MPa。
(6)人工挖孔桩顶设1200×800钢筋混凝土冠梁一道;冠梁混凝土等级为C25,配筋规格根据施工大样,主筋采用HRB335级}22螺纹钢,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10@150。冠、腰梁施工顺序为:支模→纵向钢筋及箍筋制安→混凝土浇捣→砼养护→拆模。
(7)待锚索注浆及冠、腰梁砼达到强度后进行预应力锚索张拉,预应力锚索张拉荷载分级及观测时间如下表:
张拉荷载分级 0.10Nt 0.25Nt 0.50Nt 0.75Nt 1.00Nt 1.10~1.20Nt 锁定荷载 观测时间(min) 5 5 5 5 10 15 10
3.4质量检验要求
3.1土钉须按1%且不少于3根进行抗拔力检测;预应力锚索须按5%且不少于3根进行抗拔力检测;注浆体应按每30根留置一组试块的比例留置水泥净浆试块,到期后及时试压。
3.2桩系梁、围护桩、喷射混凝土应进行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试验,每次混凝土浇注至少取一组,每桩砼试块测试不得少于一组。
3.3对人工挖孔桩的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检测数量不少于3根。对桩身进行了抽芯检测。
3.4所有用于基坑支护用的混凝土应进行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试验,每次混凝土浇注至少取一组,喷射混凝土每500m2检测一组。
3.5钢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规范规定要求,焊接采用双面焊。
3.6支护中使用的材料及其他项目按相关规范进行质量检测。
4.基坑变形及水位监测
基坑监测预警值控制:本基坑侧壁支护安全等级为一级,坡顶最大水平位移允许值按≤0.25%h(其中h为基坑开挖深度)控制,报警值为允许变形最大值的80%,坡顶沉降(含管线观测点)按25mm控制,预警值为20mm。坡顶最大水平位移允许值按≤0.5%h(其中h为基坑开挖深度)控制,报警值为允许变形最大值的80%,坡顶沉降按50mm控制,预警值为40mm。由于该基坑是深大基坑,故预警值从严控制。
4.1在基坑开挖施工前,设置好变形监测点并进行了原始数据采集,确保了监测点的稳定不受破坏。
4.2变形监测频率:基坑支护过程中,相邻两次的观测时间间隔不宜超过两天(具体间隔时间根据施工工况及监测结果确定);支护施工结束一个月后观测间隔不宜超过十天;支护施工结束两个月后且变形趋于稳定时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直至回填结束。
4.3管线及建筑物沉降监测依据《城市测量规范》具体实施。
5.结束语
组合支护达到强度后,即可进行分层、分区、分段的土方开挖。基础施工开挖土方量约为15万方,施工过程中未出现边坡坍塌、冒顶、涌水等现象,支护桩与冠梁未发现偏移,各项变形均在规范变形允许值内,基坑稳定安全,基坑边坡未出现问题,说明本工程采用的基坑支护组合方案是成功的,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论文作者:陈申高,吴兰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基坑论文; 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预应力论文; 注浆论文; 组合论文; 锚杆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