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局处级领导干部思想状况调查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局论文,南京论文,领导干部论文,处级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71(2008)02-0095-05
2007年10月,为深入了解南京市局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状况,提高干部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我们对在校学习的市管领导干部进修班、区县部委办局正职领导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处级公务员培训班等六个班次的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采用不定项选择和无记名方式,发放问卷218份,收回有效问卷215份。接受本次调查的局处级领导干部年龄在40岁以下的28人,占13%,41-50岁的116人,占54%,51岁以上的70人,占32.5%(1人未填年龄);其中男性186人,占86.5%,女性29人,占13.5%;局级干部78人,占36.3%,处级干部135人,占63%(2人未填职级);大专文化程度38人,占17.6%,本科文化程度128人,占59.5%,研究生以上45人,占20.9%(4人未填学历)。由于受调查对象来自市内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因此反映出来的问题也较有代表性。
一、领导干部人生价值观的基本取向
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其世界观的具体体现,是指导其行为的根本指针。领导干部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取向直接关系到其工作与生活态度。我们设置了几个问题,从学员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南京市领导干部对人生价值观的基本取向。
在回答“最符合你的人生价值观格言”中,选“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103人次,占47.2%;选“位卑未敢忘国忧”的61人次,占28%;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37人次,占17%;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20人次,占9.2%;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5人次,占2.3%。这表明,南京市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是比较高的,普遍具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意识。同时调查发现,有51人次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占23.4%;19人次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占9%;3人次选“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占3.7%。这说明,在部分领导干部中存在着宿命论等错误观念,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正确地引导。
在关于领导干部获取信息渠道的选择中,有159人次选择了“网络”,占72.9%,有144人次选择了“电视”,占66.1%,选择“书刊和报纸”的分别是97人次和37人次,占44.5%和17%,选择“其他”的26人次,占11.9%。这与电子信息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是相吻合的。网络对领导干部接收信息的影响力居于绝对的优势,电视传媒适应形势的变化不断改进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也使其在领导干部获取信息的渠道中占据重要位置;而报纸作为传统的平面媒体,在领导干部的信息来源中占据的位置有所下降。这既反映出领导干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对于新兴媒体接受程度很高,也要求有关部门重视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建设、利用、引导和监督。
在关于领导干部每天读书时间的选择中,选择每天读书在1小时以内的有111人次,占50.9%,2小时以上的31人次,占14.2%,还有7人次回答“没时间读书”,占3.2%。这表明,大部分领导干部还是愿意读书学习的。
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活动安排如何呢?选择“体育健身”的有103人次,占47.2%;“读书”的99人次,占45.4%;“加班工作”的60人次,占27.5%;“娱乐休闲”的39人次,占17.9%;“交往应酬”的32人次,占14.7%;“其他”的30人次,占13.8%。从排列在前两位的选择来看,领导干部比较重视通过运动健身保障身体健康,通过读书丰富精神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交往应酬”在领导干部业余时间的比重只占14.7%,但在选择“影响干部升迁的主要因素”中,选“人际关系”的达到124人次,占56.9%;而“工作业绩”和“机遇”各有94人次,占43.1%;“家庭背景”38人次,占17.4%;“学历与年龄”31人次,占14.2%;“其他”8人次,占3.7%。这显示出,伴随着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深入,家庭背景、学历、年龄等因素在影响干部升迁中的重要性在降低,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上升,因为无论是公推公选,还是组织考察,必要的推荐票是不可少的,这也告诫我们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不能简单地以票取人。
在选择交往和应酬的对象时,选“有共同语言和志向”的169人次,占77.5%;选“对工作有帮助”的有80人次,占36.7%;选“旧时同学与战友”的有79人次,占36.2%;选“实业家”的有6人次,占2.8%;有34人选“需要自己帮助的人”,占15.6%。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共同语言和志向”成为领导干部选择交往和应酬的首选对象,反映出南京市领导干部整体思想素质较高。
二、领导干部当前普遍关心的问题
局处级领导干部在一定程度上执掌着当地的公共权力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他们在制定和实施政策中最关注哪些问题呢?我们设置了几道选择题。
在选择“当前您最关心的问题”时,选“经济发展与就业”的149人次,占68.3%;选“反腐倡廉问题”的89人次,占40.8%;选“社会治安与稳定”的86人次,占39.4%;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72人次,占33%;选“收入差距过大”的70人次,占32.1%;选“台海局势”的66人次,占30.3%;选“三农问题”的65人次,占29.8%;选“医疗改革”的54人次,占24.8%。排在前三位的是“经济发展与就业”、“反腐倡廉问题”和“社会治安与稳定”。这表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良好氛围;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已成为广大干部的共识。
在选择“您认为当前中国要特别注意解决好哪些问题”时,选“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居于首位,达118人次,占54.1%;选“腐败问题”的116人次,占53.2%;选“社会治安与稳定”的70人次,占32.1%。与领导干部最关心的问题形成重合,这表明,领导干部们普遍把“经济发展与就业”、“反腐倡廉问题”和“社会治安与稳定”等看做是关系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和党执政合法性问题的关键性因素。
在选择“当前中国要注意解决的问题”时,选“三农问题”的116人次,占53.2%。这反映出三农问题不仅是中央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局处级领导干部十分关注的问题。选“环境污染问题”的116人次,也占53.2%,这表明,相当多数的领导干部已经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问题。选“地区差距与阶层利益分配”的110人次,占50.5%,这表明,如何缩小地区差距和行业差距,让各阶层群众共同享受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成为领导干部共同关心的问题。
在选择“影响党群关系的问题”时,139人次选“阶层利益分配与社会保障”,占63.8%;129人次选“腐败与干部作风”,占59.2%;102人次选“就业难、上学贵、看病贵”,占46.8%;选“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和“形象工程与政绩工程”均为66人次,占30.3%;选“社会治安与稳定”的30人次,占13.8%。这表明,领导干部们最关心的问题,既是他们认为当前中国可持续发展要注意解决的问题,也是他们从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进行思考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些问题也是我们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迫切需要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面对“党的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的选择时,有134人次认为当前党的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占61.5%;有85人次认为是“以权谋私、享乐主义”,占39%;79人次认为是“空话连篇、不做实事”,占36.2%;有65人次认为是“独断专行、任人唯亲”,占29.8%;有38人次认为是“思想保守僵化、教条主义”,占17.4%。这表明,广大干部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的严重危害是有清醒认识的。在对“加强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的选择中,有116人次选择要“加强制度建设”,占53.2%;113人次选择要“改革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占51.8%;64人次选择要“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占29.4%;50人次选择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占22.9%。这反映出领导干部们对加强制度建设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期望值很高。
对于当前反腐败的形势,有103人次选择“有一定成效”,占47.2%;51人次选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占23.4%;25人次选择“成效明显腐败现象正在减少”,占11.5%;值得关注的是,有56人次选择“成效不明显,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占25.7%。这说明,由于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我们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与人民群众和广大干部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
在选择“当前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时,选择“决策不民主、不透明”的79人次,占36.2%;选择“考察失实”的76人次,占34.9%;选择“任人唯亲”的73人次,占33.5%;选择“跑官买官”58人次,占26.6%;选择“程序不科学、不公正”的54人次,占24.8%;选择“论资排辈”的有38人次,占17.4%。这反映出,以前在干部任用工作中长期存在的论资排辈问题已经不是主要问题,程序不科学的问题已经逐渐得到改善,跑官卖官现象也在减少,现在干部们对干部任用工作不满意的主要是决策不民主、不透明与考察失实,其次是任人唯亲与跑官买官。而这也正是我们在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过程中需要加以认真解决的问题。
由于本次对局处级领导干部的调查是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前进行的,因此我们设计了“对党的十七大的期望”这样一个题目,南京市局处级领导干部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排在第一位的是“为今后发展制定蓝图”,有106人次,占48.6%,作为五年一度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广大领导干部期待其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制定宏伟蓝图是理所当然的。排在第二位的是希望“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102人次,占46.8%,显示出广大干部期待政治体制改革有新的进展,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位居第三位的是希望“党的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有新举措”,有78人次,占35.8%,表明广大干部对党的自身建设问题十分关心;另有74人次选择希望“扩大党内民主有新突破”,占33.9%。毫无疑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坚持改革开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扩大党内民主以及反腐倡廉的一系列新部署和新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回应和满足了广大干部的热切期待。
在回答“对领导干部最有效的监督”时,有99人次选择“本单位本部门职工”,占45.4%;64人次选择“领导班子内部”,占29.4%;64人次选择“新闻媒体”,占29.4%;52人次选择“社会公众”,占23.9%;有41人次选择“上级领导”,占18.8%;而选择“同级纪检监察部门”的只有22人次,占10.1%。从这些选答中可以看出,对领导干部监督最有效的是本单位本部门职工的监督,因为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在他们中间,一举一动都会映入他们的眼帘,正所谓“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会让领导干部有所忌惮。而由于领导班子成员共同参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对政策制定执行的过程十分清楚,使得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在政策的形成与实施过程中所应起到的作用与表现相互十分清楚,因此监督作用也相对较强。随着领导干部活动的公开化和透明化,新闻媒体对领导活动的关注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入,从而增强了新闻媒体对领导干部监督的有效性。而社会公众通过新闻媒体对领导干部公开活动的了解逐渐增多,对于国家和社会事务关注度的增强,使得他们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也逐渐增强。随着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越来越高、党内民主的大力推进、新闻媒体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集中和公民意识的增强,社会公众对领导干部监督的有效性将越来越高,对权力的监督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大多数干部看来,手握领导干部升降大权的“上级领导”和作为专门监督领导干部的“同级纪检监察部门”,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方面不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三、领导干部对南京市改革发展的评价
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率领广大干部和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006年,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南京的GDP列第6位,财政收入列第5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列第9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列11位。为了解广大领导干部对“十五”期间南京发展的评价,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我们设置了几道问题。
在问及“十五”时期在南京发展史上的地位时,选择“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106人次,占48.6%;选择“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87人次,占39.9%;选择“GDP增长最快”的58人次,占26.6%;这表明,生活、工作在南京的领导干部,作为南京改革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对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的感受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城市面貌的变化,其次是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但与此同时,南京市局处级领导干部普遍认为,与“经济与综合实力提升最快”不相称的是,南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的面貌和农民的收入却增长不多,甚至包括城镇居民的收入却没有相应的增长,因而选择“农民得实惠最多”的仅为33人次,占15.1%;选择“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只有29人次,占13.3%。这表明,大多数干部认为南京改革发展的成果没有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所共享,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回答南京与“与兄弟城市相比较,”存在的问题时,高达150人次的领导干部选择南京“经济实力与城乡居民所得不对称”,占68.8%,居第一位;选择南京“积累与消费比例不合理”的有113人次,占51.8%,居第二位;而选择“基本建设投入比例过高”的也有73人次,占33.5%,位列第三位;选择“分配体制有问题”的60人次,占27.5%;选择“经济效益较低”的62人次,占28.4%。这些数据说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广大干部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预期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选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南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101人次选择“富民问题”,占46.3%,居于首位;选择“二元结构问题”91人次,占41.7%;选择“三农问题”61人次,占28%。这表明,领导干部普遍关心如何增加城乡群众收入,解决二元结构问题,缩小城乡差别,让城乡人民群众共同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提高城乡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等民生问题。而选择“发展环境问题”的有80人次,占36.7%;选择“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的有70人次,占32.1%;选择“自主创新问题”的有69人次,占31.7%。这三项选答,反映出相当数量的领导干部已经认识到,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以后,原有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开始引起领导干部们的重视。在知识经济时代,不能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制高点,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经济发展只能处于全球经济活动的末端,扮演为别人打工的角色,正因为如此,“自主创新问题”开始引起领导干部们的关注。上述各种问题的解决,最终要通过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与水平来体现。没有一批心胸宽、眼界宽、思路宽的领导骨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有鉴于此,有93人次选择南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干部执政能力问题”,占42.7%,在该项选择中居于第二位。这充分说明,南京市局处级领导干部存在着“本领恐慌”的问题。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使其真正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治政,是党校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南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相适应,在回答“全面达小康,政府最应关心的问题”时,选“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的141人次,占64.7%;选“教育卫生医疗投入增长”的71人次,占32.6%;选“和谐家园的建设”的70人次,占32.1%;选“二元结构的消弥”的56人次,占25.7%;选“住房价格的下降”的51人次,占23.4%。从中可以看出,领导干部门普遍认为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应该关心的首要问题是改善民生,想方设法增加群众的合法收入,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这表明领导干部大都具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情怀。而选择“治污力度的加大”的67人次,占30.7%,这也说明相当数量的领导干部关心人民群众生活的环境状态,关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选择“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的仅有31人次,占14.2%,位于最后一位,这说明南京市的领导干部已经开始从GDP至上的谜境中解放出来。
调查中发现,46.3%的领导干部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南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富民问题”,但对“富民的主要标志是什么”的问题,领导干部却有不同的看法。其中135人次选择“老百姓的满意度”,占61.9%,居第一位;101人次选择“社会福利的普遍提高”,占46.3%;72人次选择“精神文化的富有”,占33%;69人次选择“物质上的富有”,占31.7%;30人次选择“基本物价稳定”,占13.8%;22人次选择“城市面貌的改善”,占13.8%。这说明,领导干部认为,富民问题的实质,实际上是老百姓更多地享受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其表现形式是可以多方面的,并不一定仅仅是物质上的富有,也有精神需求的满足和环境问题的改善等等,其最终的评价标志都必须是老百姓的满意度。政府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所做的一切工作和努力,其最终的实际效果如何,只有广大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老百姓的满意度应该成为评价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甚至唯一的尺度。这一点对于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制定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十分重要。
四、几点思考和对策性建议
“政治路线确立之后,干部就是主要因素”。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当前南京市局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状况和精神境界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这就为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同时,由于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深刻的社会变革,不可避免地会对领导干部产生影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前述局处级领导干部思想观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是这种影响作用的结果。为此我们建议: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领导干部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导向和保证作用。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针对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的理想信念动摇问题和宿命论等错误思想观念,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干部的头脑,加强对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的宗旨教育,不断提高其政治素养和思想水平,使其成为品行好、素质高、能力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合格领导人才。为此,各类培训机构都应更新培训理念,改革培训内容与方法,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充分重视新兴媒体资源,拓展民主渠道
由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已代替了传统的书刊与报纸而成为领导干部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的作用,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除了依靠书刊报纸外,更多的要利用网络电视等电子媒体,确保我们新闻宣传的主渠道畅通。网络的发展,要求领导干部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满足包括网民在内的公众的知情权,应对网络条件下人民群众的正当诉求,把网络作为沟通干群关系的一个重要渠道和推进民主进程的一个重要平台。同时,由于互联网、现代通讯系统、广播电视等现代电子媒体的分散性、多元性、便捷性、跨国界等特点,使我们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特别是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播其意识形态、进行文化扩张和渗透的巨大压力,文化市场、文化资源、文化阵地的争夺将更加激烈,我们要从技术上掌握主动权,加强监督与管理,在网络上构建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舆论高地,彰显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决心。
(三)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党政干部作为现有政治体制的“围城中人”,比一般民众更深切地感受到现有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也更深刻。调查发现,缺乏良好的竞争机制是影响党政机关干部积极性的主要原因,获得提升的最重要因素是领导赏识、机遇以及人际关系。因此,扩大领导干部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的范围,继续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力对于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建设一支“胸襟宽善聚人心,眼界宽善谋全局,思路宽善谋发展”的领导人才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民生藏富于民
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作为实际工作的领导者,南京市的局处级领导干部普遍重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等问题,显示出他们都具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但同时,南京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努力,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的距离,这就要求我们各级政府采取多种富民政策和措施,不断提高广大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同时,加大财政投入,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公平、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五)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调查表明,党政机关干部与普通百姓一样认为腐败现象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同时,反腐败斗争的成效与人们的期望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加大反腐败力度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教育、预防与惩治并重的惩防体系,从源头上和制度安排上遏制腐败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