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气设备是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保障,因此,各电力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设备的检修工作。而且由于设备的更新速度快,其检修工作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这就需要我国电力部门不断规范设备检修工作,以适应新时代的设备检修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设备;检修;规范化
据网公司统计,2012~2014年共发生三级以上因设备质量及欠维护引起的事故事件超过167起,总结欠维护主要原因有设备维护检修认识不到位,要求不明确,执行不到位,检修策略和标准覆盖不全面。设备检修应以发现、消除隐患和缺陷为重点,恢复设备性能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目标,坚持“应试必试、试必试全,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目前国内普遍采取的设备检修为纠错性检修、定期检修及状态检修三种模式,状态检修弥补了定期检修中存在的“检修不足”和“检修过剩”的情况,状态检修方式建立在设备健康状态情况准确评估的基础上,由于设备状态信息获取不全、手段不充分无法反映设备复杂的运行状态,还不具备全面推广,为规范设备检修管理工作,指导运维检修人员开展维护检修和预防性试验工作,2014年网公司颁布了“一办法、两规程”。在充分开展综合状态评价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检修策略,实现由周期性检修逐步向状态检修过渡的目标。
在设备检修规范化检修工作开展中按电压等级、投运时间及设备状态评价等综合情况编制了2015-17近三年的变电设备检修需求工作计划,组织专人负责,全员参与编制“一物一册”(运行检修规程)。现场结合“一办法、两规程”和“一型一册”,以“七步法”为工作体系,通过探索,现场采用“轮换检修”及“现场检修+工厂化检修”相结合的检修模式,设备检修工艺得到提升,设备使用寿命得到延长,但也存在的“检修不足”和“检修过剩”的情况。为全面实施精益管理,全面落实“总部抓总、省公司做实、基层强基”的管控思路,网公司在总结检修试验项目中出现的检修策略不完善、品类覆盖不齐全、周期不统一、使用不方便、责任难落实等问题后,为深化应用公司规范化检修的研究成果,对检修试验项目进行优化整合,准确掌握设备的健康状态,实现由周期性检修逐步向状态检修过渡的目标。2016年网公司按照各类设备的A修、B1修和B2修周期以220kV及以上变电设备的停电次数宜满足三年1次、110kV及以下变电设备的停电次数宜满足六年1次、为满足变电设备的正常检修试验工作而安排的母线停电1年1次、B2类项目中的不停电项目周期应控制为1年及以内、除必要时主变套管不应安排取油试验等原则组织了《电力设备检修试验规程》编写工作,补充了原规程未覆盖到的各类设备,明确了各类设备的检修试验周期及项目,把设备运维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下面谈谈“设备检修规范化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
一、开展设备状态综合评价
变电设备型号和厂家繁杂,运行工况信息也不一致,目前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外壳氧化、腐蚀严重,绝缘件表面污秽严重、存在爬电现象,导电体接触面氧化、烧损、接触电阻增大引起发热,传动部位卡涩、转动不灵活和磨损过剩,操作部件的二次元件绝缘老化,元件损坏,充油(充气)设备存在渗漏现象,固定螺丝氧化严重,部分设备由于材质选用不当或设计问题存在家族性缺陷,为准确开展设备检修,必须做好设备的状态评价工作,状态评价是设备检修工作开展的基础,状态评价应从2个方面11个维度进行,包含原始资料、运行资料、检修试验资料、巡视检查信息、离线试验数据、在线监测及带电检测数据、运行工况信息、设备关键信息、设备故障风险、全生命周期综合成本及其他资料。
根据设备状态评价结果,按照设备健康度和重要度,结合设备风险矩阵图确定设备的管控级别。
二、梳理设备检修规范化需求计划
根据公司《电力设备检修规程》及厂家维护检修手册的项目中所列内容中规定检修项目、周期及要求,结合《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反事故措施(2015年版)》所列条文,按照电压等级由高到低,运行时间有由远到近,先户外后户内的原则制定了3年(2015-2017年)变电设备检修需求计划。
三、制定设备检修规范化检修策略
通过综合设备状态评价结果和检修需求计划,最终确定检修策略
检修策略可分为固定周期的(A、B、C类检修)及可调周期(必要时)检修。
四、设备检修规范化检修的执行
设备规范化检修以“应修必修、修必修好”为基本理念,按公司《电力设备检修规程》及厂家维护检修手册的项目中所列内容中规定检修项目、周期及要求开展检修工作,强化自身检修为主的技能培训,达到检修人员的培训目的。范化检修的执行是检修工作实施的核心管理,为保证检修工作顺利开展,应从“检修组织、进度管控、质量管控、风险管控、备品管理、协调管理及闭环管理”等7个维度进行管控。
1、检修组织
在检修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常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处理各方面的问题,统筹工作的进程,应设置一个以设备管理部门为主导,设备运维部门管控,局领导挂帅的检修管控工作组,形成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2、进度管控
按三年检修需求计划,依照可衡量、具体性和操作性的原则分解成年检修计划,在三年检修的基础上加强年计划的动态管理,具体包含3个方面:一是结合检修规程、预防性试验规程、反措项目及技改项目,合理编制好年度检修计划并形成月计划、周计划,提前做好策划工作;二是编制计划执行管控表,定期梳理完成进度信息;三是加强协调管理以保证检修计划的的顺利实施。
3、质量管控
1)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变电站的“一物一册”进行修编及更新;
2)制定工作指引,规范作业现场,明晰检修工作所有关键环节要求,提升现场作业规范化程度,通过自查和飞行性检查以确保检修规程规范性;
3)现场派专人全程进行检修工艺管控,结合《检修规程》和“一型一册”条款,完善设备检修作业“两书”的本地化修编,防止“检修项目不全”和“检修工艺”不达标;
4)借助厂家技术力量支持,确保检修工艺质量达标;
5)完善验收工作规程,严格按照“两书”要求,对现场检修工艺质量进行现场验收,严把质量关。
4、风险管控
一是电网风险管控:调度部门评估在设备检修时存在的电网风险,及时发布风险预警,协调和优化重大检修项目的电网风险防控措施并组织落实;二是作业风险管控:根据工作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监督执行要求,明确工作监督责任人,实行三级安全管控机制,确保检修工作顺利实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5、备品管理
结合检修策略要求,明确备件品类和数量,编制备件采购方案进行采购,做好入库、出库登记,实行专人管理,建立备件使用情况统计。
6、协调管理
科学地组织、指挥、协调和管控检修工作的实施过程,信息沟通是不可少的,一是建立以例会机制,每月底组织各单位召开规范化检修工作月度总结分析会,汇报总结当月工作存在的亮点和问题,研究下月工作实施计划;二是联动机制,管控工作组不定期组织各部门召开工作协调会,解决检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工作汇报机制,管控工作组于局月度生产例会上汇报当月检修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的计划。
7、闭环管理
收集各规范化检修工作现场的亮点和解决工作困难的有效措施和总结现场工作经验、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闭环管理,提高检修管理和实施效能。
五.结束语
通过设备检修规范化工作的开展,提高检修的质量和效率,降低检修工作的成本,提高了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升我国电力企业整体工作的质量。
参考资料:
[1] Q/CSG1206007-2017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标准《电力设备检修试验规程》
论文作者:张斌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
标签:设备论文; 工作论文; 状态论文; 规程论文; 计划论文; 项目论文; 现场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