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产科 402260
【摘 要】目的:分析护理查房结合案例教学法在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学年与2017学年到产科实习的护士152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名,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取护理查房结合案例教学法。对比两组实习护士核心能力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习护士核心能力评分(94.27±5.09)分和满意度评分(95.63±3.26)分均高于对照组(81.52±2.71)分、(82.61±3.12)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护理查房结合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质量良好,值得应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护理查房;产科
传统的教学法采用编制教学案例,由带教护士和实习护士根据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培养了实习护士的思维能力。但此教学法的理论较实际操作多,很难使实习护士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的全面 [1]。而护理查房结合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加深了实习护士对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实习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对培养其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2]。本次的研究以本院产科的实习护士为研究对象,将护理查房结合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产科临床教学中,取得显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学年与2017学年到产科实习的护士152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名,观察组中男2名,女74名,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20.32±0.78)岁;对照组男3例,女73例,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1.01±1.03)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依照实习大纲对实习内容进行讲授,并由带教护士带领实习护士完成护理工作。观察组采取护理查房结合案例教学法。内容如下:①教学前准备。带教护士根据实习大纲的内容选择适合的患者作为护理查房目标和案例。提前制定护理查房实习生需要掌握的基础护理学知识为提问的内容,且问题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拟定针对具体案例的专科内容为授课内容。病例的选择可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或单纯剖宫产等。②护理查房。由责任护士介绍患者的病例,实习护士在带教护士的辅导下完成查房,具体包括:生命体征、既往病史、家族史等。③案例教学法理论讲授。对病例中产妇的具体案例情况进行讨论,如:护理级别、饮食情况,由带教护士讲授护理的中心思想,指出在查房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其他实习护士针对问题进行改正和完善。最后由带教护士进行综合讲解,并根据本次的护理查房讲解知识要点、指出重点知识和遗漏、分析问题,使实习护士有完整的护理思路,掌握所讲授的知识,并布置一份护理查房记录表。④效果评价。实习护士在产科实习结束后,发放相应的调查问卷,问卷全部有统计意义。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8.0处理,以(±s)记录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实习护士核心能力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核心能力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对比(±s)
3 讨论
传统的教学多以书本为主,而书本上的知识都很笼统,若结合具体的案例,则会使护理更加的全面,如对单一剖宫产、产后出血性剖宫产如何护理,使实习生对患者的病情进展更加的感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为以后的授课奠定了教学基础,也锻炼了其反应能力和快速组织语言能力[3]。
教学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可以在临床的护理中可以很好的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则很难解决护理中的实际问题。护理查房结合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紧紧的结合,使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和记忆。在实际的查房中,在带教护士的帮助下,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中,不但规范了操作流程也巩固了专业知识[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生核心能力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理查房结合案例教学法在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的提升实习生核心能力和满意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杜娟,王海芳,梁文化等.护理查房结合案例教学法在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11):505-506.
[2]马艳.情景与案例联合教学法在产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4,22(6):534-535.
[3]杨海峰,朱亚敏.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103-104.
[4]郭恩星,林华娟,谢梅芳等.程序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7):76-77.
论文作者:段秋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6
标签:教学法论文; 护士论文; 产科论文; 案例论文; 知识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