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低效的一个症结*——兼论语文教学的思想语言统一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论语论文,症结论文,语文教学论文,文教论文,语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语文教学中许多问题,都源于语言与思想的分离;要改变教学低效的状况,必须首先改变单纯的语言观点,把发展思维和培养思想放到教学的突出位置;语言学习与思想培养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不能单独推进,二者都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语言学习 思想培养 思想语言一体化
语文教改进行了多年,但教学低效的局面仍没有改变,除却高考指挥棒的原因外,恐怕还与我们头脑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片面的教学指导思想有关。
我们大多认为,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上的问题自然应通过语言学习来解决,于是所有的课文讲析、语言知识和语言练习都围绕着语言学习而进行。然而学生语言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为解决能力转化问题,一些专家曾设想建立辞章学一类的过渡学科,将语言基础理论知识与语言应用连接起来①,而另一些老师则主张通过语感教学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些想法本身不无道理,但其着眼点仍只停留在语言上。其实,任何语言活动都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操作。语言是以思想为存在前提的。人先有了思想而后才有语言表达。思想决定了语言的存在。语文课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必须得先让他们有语言,而要有语言就得先有思想。思想不仅决定语言的有无,而且还决定了语言的质量。我们常说,想清楚了,才能说(写)清楚,思想顺畅了,语言才能顺畅。语言要准确首先思想要明确,语言要鲜明首先思想要坚定;语言的丰富是因为思想的丰富,语言的严谨来自思想的周密,语言的活泼来自思想的活跃,语言的简炼、一语中的来自思想的深刻、一针见血,就是语言的生动形象,也是来自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我们所有一切对语言的要求,无不建立在一定的思想前提上。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问题,表面上看去是出在语言上,实际根子却在思想上。比如我们讲析了许多课文和语言知识,作了不少语言练习,而学生作文依然不清不通,这看起来是语言问题,但根子在思想:思想贫乏带来语言的艰难,没话找话自然东拉西扯,东拼西凑,前言不搭后语;思想杂乱又带来语句紊乱,想得不深入,不透彻,抓不住中心,形不成思路,语言便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思想一夹生,语言也就有了阻碍,于是文章不清不通,百病丛生;语言有了障碍却又要生搬硬套,生拉硬扯,于是便牵强附会,辞不达意,不知所云。至于没有思想却又要硬写,那就只有鹦鹉学舌,模仿他人,更免不了矫揉造作,陈词滥调了。写与说如此,听与读也是如此。表面上看是语言理解问题,而原因在思想。比如缺乏逻辑分析能力,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就受到影响;缺乏抽象能力,就难以概括文章的主题;自己思路不清,就很难理清文章的思路;自己思想肤浅,要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也不可能。相反,只有自身思维清楚了,理解才能清楚,自身思想深刻了,理解才能深刻,自身情感丰富了,才能对文章中的情感有细致的体验,自身有了活跃的思想和足够的思想准备,其大脑才能对文章的语言信息作出迅捷的反应,产生较高的听读速度和效率。可见,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问题,语言只是现象而思想才是本质。一个思想贫乏的人,无论掌握多么丰富的词汇,也写不出语词精彩的文章;一个思想还很渺茫、思路还很艰涩的作者,尽管懂得很多语言要准确简炼、通顺畅达的道理,他也无法做到语言的准确简炼、通顺畅达;一个思想迟钝、情感粗陋、缺乏想象与联想的人,无论懂得多少修辞技巧,也难以写出好的句子;一个思想懒惰平庸的学生,无论赏析多少精品名作,也写不出发人深省、感人肺腑的文章;同样,一个自身思想还很浅薄幼稚的读者,又如何能深刻地理解一篇名作平凡的语词背后蕴藏着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呢?这种时候讲再多的语言知识,做再多的语言练习,举示再多的语言范例,也解决不了语言的问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所以说,要用好语言,首先要学好思想;要解决语言问题,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语文教学要搞好,首先应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从小养成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他们敏锐的目光、广阔的思路和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懂得如何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周围世界中的意义,知道如何将这些意义凝聚成一个有价值的思想,懂得怎样迅速而有条理地把一件事情、一个问题、一种思想想深,想透,想清楚,想完整,想完面。
思想不仅是语言的基础,而且还是语言和语言学习的动力。当一个人有了敏锐的目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时,他就能时时刻刻从周围世界中发现点什么,就会时时刻刻想对周围说点什么。当他有了这种表达的欲望而去渴求思想的表达时,就会自觉地学习语言;当他要去寻求表达的完美时,就会殚心竭虑地去研究语言,学习语言就不再是语文课的要求而成为其生活的需要,成为其日常生活中无处不留意、无时不琢磨的事物。一旦语言成为其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所在,他就会对语言格外敏感,他的学习效率一定很高,他的学习也必然紧密联系实际,学习的效果也一定很好。而当他通过学习成功地表达了思想,他的表达欲望就会得到更强的激发,学习热情也一定更加高涨。古往今来那些在课堂外学习语文的作家学者语言大师们不就是这样学习语言的吗?他们之所以取得远胜于课堂教学的成就,并不是他们有什么语言天赋也不是掌握了什么特殊的方法,而是他们有了思想这一前提和动力。思想使他们把生活与语言联系起来,语言成了他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关注的对象,对语言的积累和品味、揣摩、推敲成了他们无时不做、精益求精、不厌其烦的工作,而成功完美地表达思想成了他们人生最大的快乐。正是因为有了思想这一源泉和动力,他们的语言学习才充满活力,他们的语文水平才有了飞速的提高。与此相对照的是,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却进行的是学究式的语言教学,这种教学培养了一大批既懂语言知识又能勾勾划划地做语言练习却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学生,造就了一大批能分析课文却又不能作文的学人——没有自己的思想,又如何能有自己的语言?这种从语言到语言的教学割断了语言与生活、语言与思想的联系,使学生失去了语言的基础,丧失了学习语言的动力,使他们误以为语文学习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和课本上字词语句这样一个经院式学习任务,而把他们自身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新鲜活泼的思想与语言搁置到一边。语言失去了生活与思想的根基便失去了生命,语言的贫乏枯燥、华而不实、艰难滞涩以及上面提到的各种语言问题便接踵而至。语文课不仅没有成为学生反映自己生活,表达自己思想的乐园而受到他们的喜爱,相反却被他们视为生活之外的一个纯粹应付考试的被动学习科目而失去兴趣。语言失去了生活源泉,失去了思想根基,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语文教学由此陷入低效的循环中。
所以说,要改变语文教学低效的状况,必须首先改变单纯的语言观点,把发展思维和培养思想放到教学的突出位置。思想是语文联系生活的纽带。思想有了,语言才有;思想活跃了,语言才能活跃;思维能力发展了,语言能力才能发展;思想水平提高了,语文水平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二
思想在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要,是不是说我们只须抓思想培养而无须进行语言学习了呢?不是的。思想培养不能脱离语言学习更不能代替语言学习。因为思想也不是空无依傍的,它必须依托语言。尽管不是所有的思维都必须凭借语言,但要形成一个明确的思想,没有语言的帮助是不可能的。概念的明确离不开语词的区分,思维的展开离不开语句的构建,思想的凝聚更离不开词句概括的准确精当。没有相应的语词,我们就无法捕捉辨析大脑中混沌一片的意念,它只能笼统模糊地飘移在意识中,无法成为一个完整清晰的思想,更不用说将其表达出来了。
因此,在思想发展的同时,又必须学习语言,但这种学习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与思想培养紧密而有机地结合一起,用以促成思想的生成与表达。因为语言一脱离思想,就只有辞典意义而没有使用意义,而只有与思想结合,才能最终转化为语言能力。对照一下我们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便可知道,我们苦苦学了十几年外语,单词背不少,语法全知道,就是说不好,为什么?语言没进入思维,没有成为我们的思维语言。学生学了不少语法、修辞,掌握了不少词汇,也赏析了不少范文却写不好文章,为什么?语言没有与他们的思想结合起来,不能成为他们的思维语言,也就不能成为他们自身的语言能力。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儿童的语言学习。儿童学习语言之所以那么快,除了其生理发展期的待殊性外,最主要的是它与幼儿的思想及思维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他们的语言学习总是与周围环境的认识紧密联系,与自身的思想紧密结合的,他们是带着对世界认识与理解的强烈兴趣和需要去学习语言的,语言一出现,使立刻进入他们的思想,活跃在他们的思维里,成为其思维的符号,运用于他们的表达中,成为他们自己的语言。一旦出现错误,立刻得到大人的纠正。这种语言学习与生活、思想高度统一的“教学”,使他们迅速领悟了客观世界——思想——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转换规律,一旦他们自己有了思想,便能立即依据这种联系和规律创造性地生成自己的语言。正因为儿童的语言与其生活思想紧密结合一体,故而在其思维迅速发展、思想日新月异的同时,有了语言的飞速发展。而我们目前的语言教学呢?不是围绕着学生的思想与表达进行而是围绕着语言自身进行。单纯的语言知识讲授和勾勾划划的语言练习自不必说,就是原本很生动的课文讲读也很少联系学生的思想。一些教师习惯于对课文进行机械的语言分析,无论是什么文章,都将其当作一个纯粹的语言标本扔在讲台上,而后抄起语言解剖刀熟练地左肢右解,从段落划分直到词句构造,转眼间便把文章肢解得四分五裂,而后再分别指出它们是什么结构,属什么手法,用了那些句式、修辞,最后留下一黑板血肉模糊的语言部件,才意犹未尽地放下刀来。至于其语言结构与作者思想有何联系,它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要这样表现,它对学生的思想与表达有何帮助和启发,则不了了之。试想这样的语文课如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我们说,再好的语言,也都是作者思想的结晶,不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联系他写作的思维过程,又如何能深刻地理解他的语言?不联系他的思想深刻地领悟他的语言运用,又如何能给学生的思想表达以启发?如果不能给学生的思想表达带来启发和帮助,又如何进入他们的思想并最终转化为他们自身的语言能力?如何真正使语言学习与学生思想结合起来,近期受到广泛推崇的“贾老师教作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贾老师教作文之所以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并收到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就在于他把语言学习与学生的生活、思想统一起来。他让学生“用自己的嘴说自己的话,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事和感受”,通过他们生活到思想、思想到表达的全程转化过程,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他紧密结合学生思维与表达中的问题去讲语词的辨析,语句的构造,抓住其思想与语言的矛盾去启发他们对语言的探索;他将他们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引入思想,再把他们的“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叶圣陶语),帮助他们辨析语词,推敲语句,去仔细体味这些语词语句在表达上的细微差异,去领会语言在不同语境不同思想感情中的微妙变化,在纠正他们的错误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锐感觉;他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展开把一件事、一个问题想清楚,又通过推敲语言和纠正语言的错误使自己的思想更准确、更精当、更生动、更明朗、更周密、更完美、更深刻,使他们通过语言实践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较强的语言概括能力,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将眼、心、口、手统一起来。我们还可想见,当他们在自身的实践中尝到语言的艰难和乐趣时,就会更自觉地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就会紧密结合自己的思想与表达实际去积极主动地阅读。阅读时,他们就不像过去那样“得意忘言”,只顾文章的内容情节而忘记了文章的语句,也不会像语文课那样只分析文章的词句而忘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是在作者思想与语言的结合上下功夫,通过语言去透视作者的思想,又通过思想的发掘去更深更细地品味语言,在语言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眼光、气度、襟怀,揣摩他的思路,体验他的情感,体会他概括事物表现事物的方法,理解他之所以这样表达而不那样表达的种种良苦用心,再通过反复的阅读乃至背诵加深对语言的思想领会和情感消化,将语言连同思想一起内化到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融汇到自身的思想血脉中,成为自身思想及表达的启迪与追求,成为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相一致的语言直觉。这时,他们的语言学习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学到的不再是一堆游离于思想之外的符号编码规则,而是与他们一开始观察事物就联系在一起的、与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整个思维过程相伴相生的、有声有色的语言音响和画面。语言就不仅仅是一个记录思想的工具,而成为其概括事物、形成思想、发展思想、深化思想的武器。一旦他们有了新的发现,这些语词就自然地活跃在他们的思维中;当他们要去表达的时候,语言的直觉就自然而然地告诉他们应如何去表现,相应的语词便自然而然地流转于唇齿之间,诉诸于笔端之下,成为他们自身的语言能力。“贾老师教作文”的启示并不只在作文本身,而在于他表达了一个思想,即语言学习必须与学生思想结合为一体。语言学习与思想培养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不能单独推进。它们都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才能最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
思想与语言必须统一,但这种统一又只是相对的,它们更多的时候是处在矛盾中,处在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中。有时思想领先,语言滞后;有时语言领先,思想滞后。有时觉得心潮翻腾,思绪奔涌,可却不知如何说好,或“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②,这多半是思想领先语言滞后;而有时文章写得文从字顺甚至不乏新词丽句,然而读起来却空洞无物索然无味,这又多半是语言领先思想滞后。同时“语言痛苦”,有的是思想大于语言,语言难以表达作者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是语言滞后的痛苦;有的是自身思想水平不高,思维方法不对,对事物理解不深不透,致使语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和要害,因而表达不出来——这又是思想滞后的痛苦。同是一个人,面对不同的对象时情况也不一样。一位同学写《我的父母》时语言枯涩,空洞无物,原来他自小父母离异,长期的孤儿生活使他对这一话题无从说起;而当他写世界杯足球赛时却妙语连珠精彩纷呈,原来他是一个球迷,平时看的是球,想的是球,说不尽道不完的也是球,所以每一篇关于“球”的文章自然是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前者是语言领先思想滞后——童年的他无法理解这样的事,思想茫然自然无话可说;后者是思想领先语言滞后——对于他梦牵魂绕的那个“黑白精灵”,再丰富再生动的语言也不够用。另外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也不一样。因此,语文教学又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于语言领先思想滞后者应结合语言讲思想——促进其思想的生成发展;对于思想领先语言滞后者应结合思想讲语言——在思想的基础上促使其语言概括力和表现力的提高,由此形成一个思想带动语言,语言促进思想,互相依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如果不分青红皂白,萝卜青菜一锅煮,教学必然是隔靴搔痒,难以奏效。
由上可知,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问题,都源自于思想与语言分离。过去我们一度强调语文的思想性,但受当时那个时代影响,误将思想性狭隘地等同政治思想挂帅、思想品德教育和文以载道,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以后又拨乱反正,矫枉过正,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把语文课又上成了语言课。观念上的忽左忽右导致教学中语言与思想的分离,语言与思想的脱离又导致了思想与语言的两败俱伤。目前尽管理论上提出了二者的结合,但并没有在实践中真正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尤其是没有看到思想在语文学习中的动力作用和枢纽作用,没有看到一切语言学习都必须与思想结合方能最终转化为语言能力,致使本来孜孜以求的语言教学也难以收到效果。语文教学要改变低效的状况,就必须破除上述那些片面的教学思想,建立起以思想为枢纽,语言思想一体化的教学新体制。只有以思想为枢纽,才能真正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将其听说读写连成一体,将其生活、思想、语言三者贯通起来;只有确立思想语言一体化的教学指导思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思想和语言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只有当它们合为一体,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平衡发展,才能形成互相依托,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语文教学方能快马加鞭展翅高飞,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收稿日期:199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