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BIM技术;应用
1 BIM技术概述
BIM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制造行业集CAD、CAM于一体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理念和基于产品数据管理PDM与STEP标准的产品信息模型。BIM是在原有CAD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集成技术,可以使建筑工程的各参与单位,包括业主、监理、施工、设计、造价及政府监管部门,在模型中操作信息和在信息中操作模型都能够贯穿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从业人员依靠二维图纸、文字符号进行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工作方式得以从根本上改变,不仅使得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得以提高,还可以使错误减少和风险目标降低。
2建筑施工中BIM技术应用流程
2.1收集数据
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应用BIM技术需要构建相应的三维模型,而数据的收集是构建模型的关键。因此,设计人员要到施工现场进行深入考察,全面收集建筑施工中的数据信息,并且进行建筑数据的整合,之后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重要数据的储存,建立数据平台,最终的实现建筑数据的科学保存。需要注意的是,在收集数据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数据精准性,这样才能确保施工设计的准确度。
2.2建立系统结构
利用BIM技术进行建筑工程系统结构的建立,其功能包括以下几点:对建筑施工管理系统进行监督和管理;构建建筑工程施工组织浏览表;建立3D模型;查询数据信息。总之,在构建建筑工程施工模型时,一定要充分掌握建筑企业的施工情况,并且在施工进度下完善管理系统,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有效控制,使其与施工计划保持一致,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监督的动态化管理。
2.3细化施工流程
基于建筑施工BIM模型的建立,要进行建筑施工数据信息的分离,而且还要对施工中产生的数据予以详细分析,从而实现建筑工程的系统化管理。如果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BIM建模技术,能够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中主要包括人力资源配置与施工工序确定等。此外,BIM模型还能在与施工情况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筑施工实际情况调整的BIM模型中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并且在设置管理权限的同时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进而充分发挥BIM模型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提高施工质量。
3建筑工程施工中BIM技术的应用
3.1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实践
随着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与数据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以BIM为主的信息化技术逐渐应用与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首先就设计前期的勘察测绘工作而言,设计单位应当充分在设计作品中展现设计理念,满足建设单位的实际需求,就需要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BIM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应用,能够对施工现场进行空间数据模型构建的操作,以便于在规划设计阶段对场地进行合理评估与分析,产生更好的设计与决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其后的设计工作中,BIM技术能够实现工程设计的可视化,即利用可视化设计工具来模拟真实情况进行设计,帮助设计人员以三维立体思维进行设计思考,更加直观地呈现设计作品。例如,BIM技术在南京青奥会议中心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就摆脱了以往二维工程设计图纸的繁琐,而以三维立体化、可视化与精细化设计来对每一个设计环节与项目构件加以呈现,在放大之后能够呈现出每一个构件的具体形态、螺栓的实际位置、角度与尺寸等,通过3D建模来对管线排布进行模拟,有效解决了以往二维设计中管线排布复杂、难以分析的问题。
3.2 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实践
有数据统计,传统的建筑工程建设现场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失误或材料不恰当应用会造成大量的成本损失,约占总成本的10~30%左右,而使用BIM技术能够更加科学地对资源加以分配,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损失与浪费,在施工阶段其主要的应用在于:碰撞检查,碰撞检查主要应用在工程施工前期,是利用三维可视化来减少识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对管线排布方法加以优化,继而进行工程交底与施工模拟;模拟施工,是以三维可视化功能,在工程进度不断推进的基础上进行模拟施工,能够有效展现施工进度与施工计划的实际比对,便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多方协同,提高信息交互能力与反馈效率,推进工程建设;通过BIM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信息传播效率,使经济管理、风险管理的数据收集来源更加高效而集中,以集中化的信息处理方式来实现电算化的分析管理过程,提高项目解决水平与效率。
3.3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竣工阶段的实践
BIM能够利用构建与材料的特征、尺寸与空间关系等内容进行竣工结算,还能够进行大数据核对,来推进结算进度并保证计算质量。例如,在对分部分项的工程量清单进行核对,需要在完成分区核对之后进行,可以通过导入“外部清单”功能,以BIM模型构建的方式来生成对比分析表,继而以设置偏差百分率警戒值依据百分率自动进行排序,迅速对数据偏差的分部分项工程,以BIM模型构建系统对所要清算的环节构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项目最终划分并得出分部分项子目,以明确探查漏项与错项。举例来讲,某施工项目结构说明中表示:现浇板内需要敷设管线,应当将管线敷设在现浇板的1/3厚度范围之内,沿管线敷设的方向增补加强筋。一般来说,这个施工环节的费用应当在竣工结算中由建设单位支付,但由于土建单位与安装单位并不是一个单位,土建单位无法明确了解管线的总长度能有多少,在实际的项目测算时,只要运用BIM模型技术来对管线敷设的长度加以明确,经结算分析可知,该项目钢筋材料的使用量约为100t左右。
3.4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实践
建筑工程是高危工种之一,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众多,安全事故频发,对于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施工单位的重要因素,以此在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中,安全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而运用BIM技术进行工程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排查出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环节,以保证施工安全。另外,BIM技术能够构建立体施工模型,展示施工细节,并帮助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与规划。例如,在工程施工中,针对有可能产生的高坠隐患,利用BIM制定了高坠防护围栏,以3D试图来寻找平面化设计图中不容易被发现的高坠与隐患进行重点防护。经过分析,项目决定进行两种高坠围栏:一是与混凝土板连接的木质围栏,规格在2m×4m,用在二层高坠防护当中;二是钢结构防护围栏,用在更高层的高坠防护当中。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BIM技术应用在建筑施工中,能够实现三维模型的建构,进而充分发挥空间测量功能,对建筑施工进度加以控制。此外,BIM技术的应用还能发展施工中的交叉问题,并通过碰撞检查、模拟施工等措施验收施工质量,在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节约了施工成本,有利于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智绪.BIM在建筑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中的应用与展望[J].住宅与房地产,2017,(3):139-140.
[2]梁婷,葛具萍.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4):162-163.
[3]曹坤.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工程技术研究,2017,(1):146-147.
[4]刘占省,赵明,徐瑞龙.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项目施工及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6,(3):12-16.
论文作者:蒋联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模型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数据论文; 管线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