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治国方略_依法治国论文

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治国方略_依法治国论文

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治国方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略论文,领导集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02)02-0012-04

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制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并把国家管理好 ,造福于国内各族人民,是任何一个有经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任何一个正在执政 或有可能上台执政的党必须慎重考虑的重要问题。在党的十五大上,以江泽民总书记为 核心的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形成了一个由依法治国的 基本方略、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总体思路、治国和兴国统一运作的全方位治国方略组成 的系统思想。这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领导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所取 得的新的实践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和我们党所走过的80年历程中都具有重要意 义,对中国未来的新世纪发展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基础和前提:邓小平治国思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所制定并实施的治国方略,是以邓小平治国思 想作为基础和前提的,是对邓小平治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由于历史的原因,邓小平同志在1975年出来主持中央和国务院工作时思考了治国问题 。当时,从“文革”还没有结束的实际情况出发,小平同志提出的治国思想是进行全面 的整顿,目的就是通过整顿,解决农村的问题,解决工厂的问题,解决科学技术方面的 问题,解决各方面的问题。整顿依据和指导思想,是毛泽东的“二项指示”,即“要学 习理论,反修防修”;“要安定团结”;“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由于“四人帮”的 破坏和迫害,邓小平同志全面整顿的思想未能贯彻下去,因此,邓小平同志全面的治国 思想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陆续提出来的。

邓小平同志考虑治国问题,首先以改革和建设的需要为出发点。也就是说,要通过对 国家的有效治理,形成有利于改革和建设的稳定的政治环境。他说:“没有一个安定团 结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安下心来搞建设。过去二十多年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他又说 “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但是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定 的政治环境。”①(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1页,第3卷,第284页。)正是从负 起责任,维护、保障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目标要求出发,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之作为我们的立国之本和治国之策。

至于怎样才能够治理好我们这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治国的具体内容步骤和方法,小 平同志又是与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考虑的。因为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 改革进行到一定程度,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就必然要提上日程。而全面深入的政治体制 改革,决不仅只是一些具体的制度的改革,它在很多方面必然涉及到对国家的治理。在 邓小平同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设想中,所表现出来的治国思想,大体包括以下三个方 面:

1.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法定的执政党,要治国就必先治党,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 导。从治理国家的考虑出发,他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实行党政分开,党委不要过多干预行政事务,而要集中精力抓好党的自身建设 ,抓好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建立健全党的民主生活制度,克服党内长期存在的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 家长制、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等不良现象。

第三,改善党的领导,最根本的还是要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继承发扬党 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惩治腐败。

2.要加强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这既是邓小平所倡导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主 要内容,也是邓小平治国思想的构架核心。

3.精简机构,克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不良现象,建立精干、高效的治国行政队伍 ;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增强治国行政活力。

以上,就是邓小平治国思想的大体轮廓。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治国方略,正是将其 作为基础和前提,在实践探索中进一步提出来的。

二、依法治国:全新的现代治国方略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全面继承了邓小平的治国思想,并在领导社 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对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继续进行探索。自1994年 起,中央领导同志连续五次听取法制讲座,江泽民同志每次都作了重要讲话,开始提出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设想和目标。到1996年召开的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就明确写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江泽民同志在报 告中论述到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时,把依法治国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领导 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以强调。不言而喻,这标志着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依法治国 基本方略的正式提出,标志着我党的治国方针从人治向法治的彻底转变,具有划时代的 伟大意义。

依法治国,对于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治国方略。说它是一种全 新的治国方略,首先是针对历史上的中国,从来就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法治传统而言的。 可以说,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就是与封建社会人治传统的彻底决裂。其次,说依法治 国是一种全新的治国方略,还是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原则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途径、 形式而言的。党的十五大在继承邓小平治国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无疑表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国家管理的认识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一个全新的思路 。总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不论是在几千年的中国行政史上,还是在百年的科 学社会主义思想史上,都是第一次。

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是在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情况下,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的。对于两者的关系和依法治国的含义,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说得很清楚:“发 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 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 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 改变。”这段话,简明扼要地指出了依法治国的前提、主体、对象、工作内容、宗旨目 的和现实针对性,十分全面而深刻。首先,依法治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这是前提 。因为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是统一的,二者并不矛盾 。离开党的领导,就谈不上依法治国;相反,依法治国也要求党只能在宪法和法律允许 的范围内活动。其次,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这是由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 家的性质所决定的。再次,依法治国的对象即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 务。第四,依法治国的工作内容就是国家机构和国家公职人员代表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 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第五,依法治国的宗旨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 依法进行,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其目的是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最后,依法治国是针对我 国长期存在的人治现象、政策多变现象而提出来的,依法治国就是要使制度和法律不因 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由此可见,党的十五 大不但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而且已经相当全面而深刻的地勾勒出了这一方 略的含义和构架。

党的十五大,还着重论述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性:

1.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2.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客观标志。

3.依法治国是我国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总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党的十五大的正式提出,是对 邓小平民主与法制建设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我国法制史上新的里程碑,是我党 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是社会 主义国家治国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我党作为执政党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以德治国:联系“修身”、“平天下”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治国方略,是我们所 应全力贯彻的基本方略,但是,依法治国也不是万应灵丹,它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任何法治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就是明证。

鉴于以上认识,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之后,坚持 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根本指导方针,在党风廉政建设和思想道 德建设的基础上,又逐渐形成并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2000年2月20日,《在广东省 茂名市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上的讲话》中,江泽民从“治国”的角度讲了 县一级工作的重要性:“县(市)这一级,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 地位,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领导层次。县(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处在改革、发展 、稳定的第一线,直接联系着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群众,担负着把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城乡基层的重要职责。全国两千多个县(市)的工作做得如何,党组 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的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 当地的改革、发展、稳定。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关系到党的执政 地位和人民政权的巩固。”为了把县一级的工作做好,江泽民对县(市)领导同志提出相 应要求。他说:“共产党人是立党为公的,是全心全意为民族、为国家的利益而奋斗的 ,绝不能为个人那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丧失党的原则,丧失做人的人格。保持革命 气节,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 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改变革 命的初衷,不丧失必胜的信心。每一个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廉洁奉公,艰苦 奋斗,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酒绿灯红的侵蚀影响面前,一尘不染, 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锻炼意志品质,真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②( 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读本》(续编本),第72、81页。)十分明显,这里已经 包含着“以德治国”的思想。2000年6月,面对世纪之交的机遇和挑战,在党中央召开 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首次提出了“德治”概念。到2001年初召开的全国 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就明确提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 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就这样,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随着认识的深化和对治国执政规律的掌握,以 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之后,又进一步提出了“以德 治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丰富了我们的治国方略及其有关理论。

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一方面继承了我国历史上注重德治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了我 们这个古老民族政治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另一方面和我们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倡导的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相一致,是精神文明建设在治国执政中的深化和升华。 同时,当前提出以德治国,还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因为我们党内和政府里确实有一部 分人私欲膨胀、道德败坏,忘记了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走上了以权谋私,害党害民害国 的道路。其实,在我国儒家文化传统里,一直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 提出了至今仍颇具启发性和警示性的思路:“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 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 其意……”③(注:《礼记·大学》。)用今天的观点解读这段话,也就是说,我们的干 部如果真正诚心诚意地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地作人民的公仆,注重自己的思想道德修 养,管好自己的家属,就能用自己的行动促使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生活 水平提高,进而通过法治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实现整个国家(天下)的太平、公平、康平 。一句话,领导干部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治国是紧密联系的。现在,党中央提出以 德治国,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精神是一种新的肯定;把“修身” 和“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是从社会管理、国家治理的高度对思想道德建设提 出的必然要求。

最后应该强调指出的是,“以德治国”的提出,决不是走“人治”的老路,也不是对 “法治”的否定。恰恰相反,以德治国的提出,正是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的强化和补充。江泽民同志在提出依法治国后又提出以德治国,强调二者相互联系, 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继承了小平同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 方针,肯定了德治的重要性。法治与德治结合是有充分根据的:一方面遵纪守法是社会 道德的基本要求,同时重要的道德规范、道德观念也可以融入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社会管 理中。总之,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互补互动,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新世纪治 理国家的总体思路。

四、“治”、“兴”结合:国家发展稳定的根本

我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邓小平治国思想,在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 国方略的同时,还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中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紧跟时代、审时度势而逐渐 形成的战略决策。1996年,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在提到“依法治国”时,也同时提出了科 教兴国战略。接着,党的十五大对科教兴国战略予以确认并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 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 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从国家 长远发展需要出发,制订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统观全局,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 为,加强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加快实现高技术产业化。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 广,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集中力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问 题。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先进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④(注:江泽民:《高举邓 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第五部分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而要做到这一切,关键在人才。要培养人就必须 发展教育事业。可以说,这就是科教兴国的基本含义和基本内容。

当然,科教兴国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兴国”,是加快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社会发 展。兴国和治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正是把兴国和治国联系 在一起,统一筹谋,统一运作的。说到底,兴国既是治国的基础,也是治国的目的。经 济不发展,国家不兴旺,单靠“治”是“治”不好的。同时,治国又是兴国的必要条件 和基本保障。党的十五大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 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 成。但是,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既 是改革的目的和检验,又是稳定的基础和措施。因此,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 靠自己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决不能离开兴国谈治国,离开兴国的“治国”是没有 意义的。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是在兴国过程中谈治国,紧密联系兴国提出治国方略,目 的也正是要通过治国而推进兴国。

收稿日期:2001-12-19

标签:;  ;  ;  ;  ;  ;  ;  ;  ;  ;  ;  

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治国方略_依法治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