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类型识别及驱动机制研究
官冬杰1, 2 , 陈 婷1, 和秀娟1, 罗 雪1, 罗 丽1, 邓慧婷1
(1. 重庆交通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重庆,400047; 2.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
摘要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的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将研究区域划分为3 175个4×4 km的评价单元,基于景观生态学和土地利用系统特性,构建了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测度模型,以评价单元的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测度值为依据划分了4种冲突类型,最后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的驱动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空间冲突在研究时段内整体处于较为严峻状态,重度冲突和中度冲突占比达到55%以上;从空间分布来看,土地利用空间冲突高值区集中在东北和西南区域,并随着时间推移从东北区域向着西南方向转移,最后以西南地区的主城区为中心向外扩张,一般冲突和轻度冲突类型则分布在最北端和东南部的边缘地带;1990—2010年的变化趋势显示部分中度冲突类型转化成了重度冲突类型,表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空间冲突在不断加强,冲突地类从林地、草地转换成了湿地、耕地和建设用地;三峡库区(重庆段)的土地利用空间冲突驱动因素可概括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压力和三峡工程建设。
关 键 词: 环境工程;土地利用冲突;空间冲突类型;驱动机制;三峡库区
0 引 言
土地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利用方式的多宜性与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生态方面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不同利益主体对土地利用形态格局无法达成一致,产生了土地利用冲突[1]。土地利用冲突的概念雏形第一次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乡村协会上,此后开启了关于土地利用冲突的研究。近年来,土地利用冲突发生的频率、涉及的层面、冲突的内容和造成的后果等都呈现出越来越多和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成为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主要障碍[2]。同时,国内外学者们对于土地利用冲突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冲突的概念与内涵[3-5]、类型与分布[6-8]、原因和机制[9-11]、管理和评价[12-15]等方面。如周德等通过整理近15年来我国土地利用冲突的相关文献,按照冲突发生内容和表现形式,将土地利用冲突划分为社会冲突、文化冲突、制度冲突、价值冲突、空间冲突以及生态环境冲突[12]。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对于土地利用冲突的研究多集中在概念辨析、冲突原因、冲突内容和分类原则等方面,对于土地利用空间冲突这一冲突类型的研究较少,且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因此有必要开展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的定量研究。在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剧烈,是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涉及到多个方面,若冲突没有控制到位将造成空间资源分配不均、土地开发效率低下、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失衡等问题[16]。对土地利用空间冲突开展定量化研究,能够帮助我们寻求协调冲突的方法,缓解土地利用压力,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也可以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三峡库区(重庆段)面积约占整个库区的85.6%,是我国长江流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地区,同时也是著名的生态脆弱区,一直以来都是各领域学者研究的重点区域[17-18],但关于土地利用冲突方面的研究较少。水库工程建设作为施予区域环境的剧烈特殊人类活动,它通过工程淹没、移民迁建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对库区土地利用产生重大的胁迫作用,极易产生矛盾和冲突[19]。三峡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其建成后在为社会产生巨大综合效益同时,也对三峡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笔者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对象,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从土地利用系统的复杂性、脆弱性和动态性出发,构建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综合测度模型,以综合测度值为基准对土地利用空间冲突进行分类。利用分类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寻求其内在原因,研究结果可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的土地资源配置和优化空间布局提供有效参考,同时,也丰富了土地利用冲突定量化研究的内容。
1 研究区概况
三峡库区(重庆段)位于长江上游下段,东起巫山县、西至江津区、南起武隆区、北至开州区,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8°31′~31°44′、东经105°49′~110°12′之间,包括重庆市22个区、县(自治县),面积约为46 101.41 km2,是长江上游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三峡库区(重庆段)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同时也是重点移民地区,2015年该区域常住人口约1 896.3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约为1 276.55万人。三峡库区整体经济在重庆市属于中等水平,各个区县的经济平稳增长。2015年,研究区域生产总值为10 839.69亿元,比2014年增长864.4亿元,同比增长8.67%。该地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为温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为冬暖春早、夏热秋迟,常年雨量十分充沛。
对民间武术家的观照,既要看到作为后现代性文化英雄的观光客,也要看到后现代性受害者的流浪者,同样也要关注为武术作出贡献的无名英雄,他们在观光客和流浪者之间流动又互相隐喻。对民间武术家的概括,既符合程大力教授指出的“民间性”、“传统性”,又符合马明达教授提出的德、技标杆,也应包含戴国斌教授指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武术”两个方面内容。无论是杰出如刘宝山一样的民间武术家,还是普通的以“摩的”、“卖牛肉汤”为生的民间武术家,他们在武术发展前行的道路上欣赏了各自不同的风景,实践自己的自由和不自由,中国武术因为他们而色彩斑斓、与众不同。
图1 三峡库区(重庆段)地理位置
Fig. 1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hongqing section)
2 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土地利用数据(1990年、2000年、2010年)来源为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开展的“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的遥感解译数据,分辨率为30×30 m,按照全国生态10年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将其整理为6种用地类型,分别是:林地、草地、耕地、湿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
1.1.2 研究对象 患者明确诊断为POAG;年龄18~80岁;初始眼压<30 mmHg(1 mmHg=0.133 kPa);未曾使用过其他降眼压药物或滴眼液,且无相关药物使用禁忌证;无严重心、肝、肾等疾病;无需长期服用其他药物。
社会经济数据主要来源于《1990—2015重庆市统计年鉴》、《城市统计年鉴》和《环境公报》等。
2.2 研究方法
要解决攀枝花钛原料颗粒粒度过细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先把钛铁矿进电炉,熔炼得到钛渣,破碎钛渣使其具有合适的粒度分布,然后通过盐酸法处理除杂升级得到高品质富钛料PUS渣[9]。攀钢研究院开展了大量攀钢74钛渣制备PUS渣工艺研究,基本形成了流态化氧化→流态化还原→盐酸加压浸出的工艺路线。该工艺路线目前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3)空间稳定性(B )。
SC =C +F -B
(1)
式中:SC 为空间冲突水平;C 为空间复杂性指数;F 为空间脆弱性指数;B 为空间稳定性指数。
1)空间复杂性(C )。
城镇化的不断加快以及人类的过度干预使土地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与破碎,导致土地利用空间冲突不断加剧。分形是描述自然界空间格局和城市地理现象发展空间复杂性的有效工具和重要语言[22]。借鉴景观生态指数中的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来反映景观斑块的空间复杂性,以表征邻域景观对当前土地利用的干扰影响程度。计算式如:
监测计划设计是明确监测目的,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监测项目,布设监测网(点),合理安排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选择采样方法和分析测定技术,提出监测报告要求,制定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及实施计划等。对监测计划设计的审核是审核工作的前提,目的是要把误差消灭在源头,使质量保证工作与监测工作同步进行。
(2)
从数量上看,研究区域的空间冲突类型以一般冲突和中度冲突为主,大约占据了研究区80%左右的面积,重度冲突区域在4种类型中所占比例最小,由此可看出该地区的空间冲突情况在总体上比较乐观。轻度冲突类型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的边缘位置,如巫溪、开州和武隆等地区,1990—2010年呈减少趋势,但是减少的程度较小,总体来说轻度冲突区域较为稳定。一般冲突类型的分布区域与轻度冲突类型相似,1990—2000年间呈增加趋势,而2000—2010年间呈减少趋势,就其冲突类型来看,该种类型的变化对于研究区域的影响不大。中度冲突类型的分布范围较大,主要是主城区、忠县、万州区等地区,在研究期间呈减少的趋势,从1990年的54.03%减少到了49.53%,其主要原因是部分中度冲突类型转换成了重度冲突类型。重度冲突类型的分布区域变化较大,由云阳、奉节等东北方向的地区向着西南方向转移,并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外扩张;其所占比重也不断增加,尤其2000—2010年间,由3.06%增加到了9.36%,增加了近两倍,说明在此期间研究区的空间冲突情况急剧加重。
2)空间脆弱性(F )。
土地利用系统脆弱性主要来自于外部压力的影响,不同的用地类型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也不同[23],土地利用系统的脆弱值可用景观脆弱性指数来表示。由于不同地类对于空间的扰动程度不同,按照土地对生态系统的扰动效益,将6种土地类型的脆弱度指数进行赋值,分别是:建设用地=11,草地=9,未利用地=7,耕地=5,林地=3,水域=1。计算式如:
(3)
该水源方案存在的主要缺点是:(1)工程建设费用高,地质要求严,施工难度大,施工涉及面广,遇到的实际问题多,如占地补偿、移民等,不利于工程建设顺利开展。(2)发展规模集中供水,部分村所需管线较长,后期管理、维护难度大,存在二、三级高扬程提水的问题,加大了工程投资,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受益户水价难以接受,水费征收困难。(3)天然地表水水质较差,特别是雨季洪水会导致水浑,需安装水质净化设备,增加工程建设费用在所难免。(4)水源地保护范围广、难度大,规划时必须以小流域片区为中心,把水源工程建设和水土流失防治有机结合,权衡开发与保护、治理与利用,确保工程持续健康发展。
空间冲突,是人地关系作用过程中伴随空间资源竞争而产生的各种矛盾,也是影响区域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的实质是在同一空间区位上各土地利用的主体为争夺稀缺的土地资源而进行的时空竞争和博弈的过程,其内涵为以土地利用空间冲突为缩影的各种利益矛盾和多种土地利用类型(功能)的演变[20]。土地利用系统具有复杂性、脆弱性及动态性等特点,参考以往研究[21],构建基于景观生态学的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测度模型,如:
通常情况下,土地利用单元空间形态越破碎,其动态性越强,稳定性越差,空间冲突作用越强。借鉴景观生态指数中的景观破脆度指数来衡量空间单元的稳定性,破碎度可以用来度量景观破碎化程度,以斑块密度(PD )来表示。那么空间稳定性可表示为1-景观破碎度指数(PD ),具体计算式如:
(4)
式中:n i 为各空间景观单元内的斑块数目;A 为空间景观单元面积。
2.2.2 空间冲突测度指数
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测度指数利用空间冲突测度模型计算得出,见式(1),可表示评价单元的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程度的大小。不同尺度对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测度指数的计算结果、运行规律的认识、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参考相关文献,为避免研究区域空间单元过于破碎,笔者根据研究区域实际情况需要,选取4×4 km的方格作为评价单元,将研究区域划分成3 175个空间评价单元,每个完整方格的面积为16 km2,对研究区域边缘地区未布满整个方格面积的空间斑块以实际面积参与计算。
由振动声调制原理可知,当结构中存在缺陷时,低频振动与高频超声信号会相互作用产生调制边频,调制边频的阶数与幅值取决于调制强度及结构的损伤程度,接收信号频谱示意图如图3所示。研究表明,仅选取一次调制边频之和与主频的比值作为调制系数更易分辨缺陷[11],调制系数MI定义如下:
3 结果与分析
3.1 空间冲突类型的划分
在ArcGIS10.2以及Excel的支持下,计算出反映每个评价单元的空间复杂性、空间脆弱性以及空间稳定性指标,将这些指标代入空间冲突综合测度模型,并将计算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每个评价单元的空间冲突测度值。采用等间距法将研究区的空间冲突类型划分为轻度冲突(0,0.25)、一般冲突[0.25,0.5)、中度冲突[0.5,0.75)和重度冲突[0.75,1.0)等4个等级,如图2。
图2 1990—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类型
Fig. 2 Spatial conflict type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hongqing section) from 1990 to 2010
3.2 空间冲突类型的动态变化
3.4.1 经济发展驱动因素
这样一份出色的成绩单,不仅是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复杂化工过程系统集成与优化方向研究团队在研究领域创造的佳绩,同时也是团队在推动石化行业向智能化转型方面的出色表现。
表1 1990 —2010年三峡库区 (重庆段 )空间冲突类型面积比重
Table 1 Area ratio of spatial conflict type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hongqing section )from 1990 to 2010
式中:P ij 为斑块周长;a ij 为斑块面积;A 为景观总面积。
3.3 重度冲突类型分析
重度冲突类型表示的是在研究区域中空间冲突最为严重的一部分,最具有研究价值。因此笔者选取了1990—2010年研究区域中的重度冲突类型单独进行研究。利用ArcGIS10.2的空间分析和统计能力,在Excel中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了重度冲突类型中各用地类型比重(如图3)和各用地类型各个时间段的增减量和年均变化率(如表2)。
图3 1990—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重度冲突类型中用地类型比重
Fig. 3 Proportion of land use types in severe conflict type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hongqing section) from 1990 to 2010
由图3可以看出:在重度冲突类型中林地与耕地占重度冲突区面积的比例最大,这主要是因为这两种用地类型本身的基数较大,其次是草地、湿地和建设用地。在研究时期内,林地的比重变化为先减后增;草地在1990—2000年间变化很大,从22%直接减小到了1%左右,而在2000—2010年间无太大变化;湿地在研究前期快速增加,在研究后期较为稳定,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耕地的比重先是大幅增加,然后再减少,但总体上耕地的比重呈现增加趋势;建设用地的比重虽然较小,但是在研究时段内一直呈现增加的趋势。
表2 1990 —2010年三峡库区 (重庆段 )各用地类型增减量与变化率
Table 2 Increment ,decrease and change rate of land use type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hongqing section )from 1990 to 2010
从表2可以看出,1990—2000年间重度冲突类型中林地和草地的数量有所减少,湿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数量在增加,其中湿地与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最快,湿地的年均变化率达到了70%。2000—2010年间除未利用地外,其余用地类型都有或多或少的增长,表明研究区域的冲突越来越严重,实际上,该研究期间的重度冲突类型的面积增加了6.2%。在研究期末,年均变化率最大是建设用地和草地,建设用地的年均变化率达到了36.89%,表明在研究后期主要冲突地类从湿地转移到了建设用地。从整个研究时期来看林地、湿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都在增加,仅有草地与未利用地的面积在减少;从1990—2010年间,增加的各地类面积为716 990 hm2,也就是说整个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空间冲突形势越来越严峻。
3.4 土地利用空间冲突驱动机制
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具有长期性、动态性和复杂性,引发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三峡库区(重庆段)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数据的合理性和可获取性,选取GDP(X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2)、总人口(X3)、城市化率(X4)、第三产业占GDP比重(X5)、人均耕地面积(X6)、粮食单产(X7)、农业总产值(X8)、重庆三峡库区搬迁人口数(X9)和重庆三峡工程投资总额(X10)这10项指标对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冲突进行主成分分析,其特征值、主成分贡献率及主成分载荷矩阵见表3和表4。
2.2.1 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综合测度模型的构建
表3 特征值及主成分贡献率
Table 3 Eigenvalue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contribution rate
表4 主成分载荷
Table 4 Principal component load
根据计算出的三期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综合测度值,以划分出的4种类型为基础,统计出了1990—2010年各类空间冲突类型面积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得到表1。
式中:f i 为各类景观脆弱度指数;a i 为各类景观面积;S 为评价单元面积。
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是土地利用结构演变的潜在驱动力,而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化率等都属于社会经济影响因子。现有的建设用地已经不能满足高速经济发展对空间的需求,建设用地会在短期大幅度扩张。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收入的快速增长使其对建设用地投入力度加大,更加速了城市空间的扩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业人口转化为了城镇人口,耕地面积也不断减少,大大增加了土地利用空间冲突发生的概率。
(2)聘用兼职。通过各种途径聘用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担任兼职教师,专门化方向课程的教学可以由校企合作办学的企业方工程技术人员承担。
3.4.2 人口增长驱动因素
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在动物疫病防治控制中的作用的全面研究,在明确动物疫病监测中常见疫病的基础上,实现动物疫病防治控制水平的有效提升,进而确保畜牧养殖业的健康稳步发展[4]。为推动我国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监测部门需要在分析常见动物疫病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预防性措施,保证疫病的及时检查和防治,为动物的良好生长奠定基础。
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的发生,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土地使用者和各利益主体之间发生矛盾。人口作为土地利用系统的3大组成要素之一,对土地利用的过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先,土地利用系统满足了人类的衣食住行需求,在此过程中就必须拓展人类的发展空间。其次,作为土地系统的消费者,人们要在土地利用系统中索取生活所需品,这就意味着土地必须源源不断提供充足的食品[24]。最后,人类要以自身需求不断发展生产以此来维持可持续发展。2000—2010年,耕地面积从1 384 471.41 hm2减少到1 188 940.79 hm2,而研究区域的总人口数从1 801.42 万人不断增长到1 897.86万人。随着人口的增长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以及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追求,大量地理位置优越的耕地转换成了建筑用地,2000—2010年间,5.93%的耕地转换成了建筑用地。
3.4.3 三峡工程驱动因素
三峡库区由于三峡工程的存在,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过程、土地利用冲突情况等与其他区域存在较大差异。如由于三峡工程而进行的三峡移民工程对于研究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移民安置等问题也会影响到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在研究时期内,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整个研究区域湿地增加了将近一倍的面积,大约有6.04%的建设用地转换成了湿地,但是人们会为了自身的需求与发展将其他类型的土地如林地、草地,特别是耕地转换成建设用地,因此2000—2010年间建设用地整体上是增加的。在此情形下,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空间重度冲突区由2000年的3.06%增长到了2010年的9.36%,并且由中心区域向外扩张。
4 结 论
1)三峡库区(重庆段)的各个冲突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在研究期间重度冲突区从研究区的东北部向着西南部转移,并以西南地区的主城区为中心向外扩张;一般冲突和轻度冲突类型分布在最北端和东南部的边缘地带,其余为中度冲突区分布。
2)三峡库区(重庆段)以中度冲突类型为主,其次是一般冲突类型、轻度冲突类型。在研究期间,轻度冲突和一般冲突类型的变化不大,中度冲突区的所占比重在逐渐减小,而重度冲突类型所占比重在逐渐增加,主要是由于部分中度冲突类型转化成了重度冲突类型,同时也表明研究区的空间冲突在不断加强。
3)针对重度冲突类型进行的研究得出:各种地类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林地和耕地,其次是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在重度冲突类型中,湿地与建设用地所占比重均处于不断增长状况,并且年均变化程度也最大。研究期间,冲突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从林地、草地转换成了湿地、耕地和建设用地。
4)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三峡库区(重庆段)的实际情况分析得出,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的驱动因素可概括为:经济发展因素、人口增长压力因素和三峡工程因素。
超声量化分级系统将诶和超声图像细化分为0~3分,0分:存在多个结节,部分表现为囊性结节。1分:单发性结节(直径>10mm),混合型结节、点状钙化以及强回声结节;2分:存在实质性的结节,内部存在不均匀回声,甚至存在声晕。3分:结节的纵横比≥1,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后方回声逐渐衰减。在诊断过程中以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对良恶性分析。
5)对于空间冲突类型的划分依赖于空间冲突综合测度值,具体划分方法为等间距划分。未来使用此方法进行空间冲突类型划分时应对各个类型间的界限值进行相关研究,找到合适的划分标准。学者们对于土地利用冲突的相关研究较多,但是关于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的研究,尤其定量化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其空间冲突的类型、空间冲突类型划分的标准、空间冲突类型划分的方法等问题还有待更多更广的研究。
参考文献 ( References):
[1] 秦坤.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研究——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D].武汉:武汉大学, 2017.
QIN Kun. The Analysis of Land Use Spatial Conflicts Based on Ecological Security -A Case Study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around Wuhan [D]. Wuhan: Wuhan University, 2017.
[2] 杨永芳,朱连奇.土地利用冲突的理论与诊断方法[J].资源科学,2012,34(6):1134-1141.
YANG Yongfang, ZHU Lianqi. Theories and diagnostic methods of land use conflicts[J].Resources Science , 2012, 34 (6): 1134-1141.
[3] 陈威,刘学录.基于适宜性评价的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诊断研究——以云南省红河县为例[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5,50(1):123-130.
CHEN Wei, LIU Xuelu.The research on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land use conflict based on suitability evaluation-A case study on Honghe county of Yunnan province[J]. Journal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5, 50(1): 123-130.
[4] CAMPBELL D J, GICHOHI H, MWANGI A, et al. Land use conflict in Kajiado district, Kenya[J]. Land Use Policy , 2000, 17(4): 337-348.
[5] 谭术魁.中国土地冲突的概念、特征与触发因素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4):4-11.
TAN Shukui.Research on concept, characters and trigger factors of land conflicts in China[J]. China Land Science , 2008, 22 (4): 4-11.
[6] 于伯华,吕昌河.土地利用冲突分析:概念与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5(3):106-115.
YU Bohua, LV Changhe. The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land use conflicts[J]. Progress in Geography , 2006, 25 (3): 106-115.
[7] HENDERSON S R. Managing land-use conflict around urban centers: Australian poultry farmer attitudes towards relocation[J]. Applied Geography , 2005, 25(2):97-119.
[8] 彭佳捷.基于生态安全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冲突测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PENG Jiajie.The Analysis of Spatial Conflict Measurement in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Based on Ecological Security [D]. Changsha: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2011.
[9] 叶丽芳.土地利用冲突分析与诊断研究—— 以兰州市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0.
YE Lifang.Study of Land Use Conflict Analysis and Diagnosis ——A Case of Lanzhou City [D]. Nanjing: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0.
[10] 谭术魁.国外有关土地冲突及其管理的研究概要[J].中国土地科学,2007,21(3):74-81.
TAN Shukui. An outline of research on land conflicts and their administration in foreign academe[J]. China Land Science , 2007, 21 (3): 74-81.
[11] SIMMONS C 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land conflict in the Eastern Brazilian Amazon[J].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 2004, 94(1):183-206.
[12] 周德,徐建春,王莉.近15年来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2):21-29.
ZHOU De, XU Jianchun, WANG Li.Process of land use conflict research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 fifteen years[J]. Chinese Land Science , 2015, 29(2): 21-29.
[13] SZE M N M, SOVACOOL B K. Of fast lanes, flora, and foreign workers: managing land use conflicts in Singapore[J]. Land Use Policy , 2013, 30(1):167-176.
[14] 冯玮,杨俊.矿粮复合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研究——以江西永平铜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17,45(1):187-189.
FENG Wei, YANG Jun.Land use conflict identification in the mine-grain mixed zone —— a case study in Yongping Copper, Jiangxi province[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 2017, 45(1): 187-189.
[15] 杨永芳,安乾等.基于PSR模型的农区土地利用冲突强度的诊断[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1):1552-1560.
YANG Yongfang, AN Qian, et al.Diagnosis based on the PSR model of rural land-use conflicts intensity[J]. Progress in Geography , 2012, 31 (11): 1552-1560.
[16] 周国华,彭佳捷.空间冲突的演变特征及影响效应 ——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6):717-723.
ZHOU Guohua, PENG Jiajie.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effect of spatial conflict: a case study of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J]. Progress in Geography , 2012, 31 (6): 717-723.
[17] 郭喜峰,晏鄂川,刘洋.三峡库区碎石土滑坡体抗剪强度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1):68-71.
GUO Xifeng, YAN Echuan, LIU Yang. Shear strength of gravel soil landslid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Zone[J]. Jour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 2015, 34 (1): 68-71.
[18] 王图锦,杨清伟,潘瑾,等.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特征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32(3):471-474.
WANG Tujin, YANG Qingwei, PAN Jin, et al. Change of heavy metals content in soil of water-level-fluctuating zone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J]. Jour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 2013, 32(3):471-474.
[19] 李阳兵,邵景安,李月臣.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现状与展望[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2):31-35.
LI Yangbing, SHAO Jing’an, LI Yuechen. The status and prospect of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J]. Journal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2010, 27 (2): 31-35.
[20] 冯宇.矿业地区流域土地利用空间冲突及优化配置研究[D].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16.
FENG Yu.Spatial Conflict of Land Use Caused by Mining Exploitation and Optimal Allocation Scheme of Land Resources in River Basin [D]. Taigu: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6.
[21] 周德,徐建春,王莉.环杭州湾城市群土地利用的空间冲突与复杂性[J].地理研究,2015,34(9):1630-1642.
ZHOU De, XU Jianchun, WANG Li.Land use spatial conflicts and complexity: a case study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around Hangzhou bay, China[J]. Geographical Research , 2015, 34 (9): 1630-1642.
[22] 许彦曦,陈凤,濮励杰.城市空间扩展与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2007,27(2):296-301.
XU Yanxi, CHEN Feng, PU Lijie.A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n research of urban spatial and land use expansion[J]. Economic Geography , 2007, 27 (2): 296-301.
[23] 万利,陈佑启,谭靖,等.北京郊区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与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2):238-244.
WAN Li, CHEN Youqi, TAN Jing, et al.RS/GIS-based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of ecological security dynamics in the suburbs of Beijing[J]. Progress in Geography , 2009, 28 (2): 238-244.
[24] 郭斌.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GUO Bin.Study on Land -use Change and its Driving Forces in Urban -rural Fringe [D]. Beiji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8.
Spatial Conflict Type Identification and its Driving Mechanism of LandUs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hongqing Section)
GUAN Dongjie1, 2, CHEN Ting1, HE Xiujuan1, LUO Xue1, LUO Li1, DENG Huiting1
(1.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P. R. 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Mountain Town Construction and New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ongqing 400045, P. R. China)
Abstract :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data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hongqing section), the study area was divided into 3 175 4×4 km evaluation units, and a spatial conflict measurement model for land use wa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land use system. Four types of land use spatial conflicts were classified on the basis of the spatial conflict measurement value of the evaluation unit. Finally,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driving factors of the land use space conflict of the study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1)the spatial conflict in the study area is in a rather severe stat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severe conflict type and the moderate conflict type is over 55%. 2)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high value area of land use spatial conflict is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east and southwest regions and it shifts from the northeast to the southwest,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Finally, it expands outward with the main urban area in southwest China as the center, while the types of general and minor conflict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rnmost and southeastern fringes. 3) The change trend from 1990 to 2010 shows that some moderate conflict types have been transformed into severe conflict types, indicating that the land use space conflicts in the study area are continuously strengthening, and the conflict areas are converted from woodland and grassland to wetland, cultivated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4) The driving factors of space conflict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hongqing section) can be summarized 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growth press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Key words :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land use conflict; spatial conflict type; driving mechanism;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96(2019)02-065-0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9.02.10
收稿日期 :2017-11-06;
修订日期: 2018-10-2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202;41201546);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6FJY010);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项目(cstc2017jcyjAX0210);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710618005);重庆市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610618014)
第一作者 :官冬杰(1980—),女,黑龙江富锦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E-mail: guandongjie_2000@163.com。
通信作者 :陈 婷(1995—),女,重庆江津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方面的研究。E-mail: 2624471717@qq.com。
(责任编辑 :罗素琴 )
标签:环境工程论文; 土地利用冲突论文; 空间冲突类型论文; 驱动机制论文; 三峡库区论文; 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论文;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