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指在一定的目标下内,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把关、协调和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采取质量预控,对成品进行检验等,从而减少缺陷、降低成本,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质量管理研究理论主要有零缺陷理论、6σ理论、重建工程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等,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工期长、工序复杂、露天作业等客观原因,以及不认真履行基本建设程序、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监理不到位、从业人员技术局限等主观原因,施工质量控制起来会有很大难度。本文将简要介绍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并提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切实可行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建筑工程
前言:保证工程质量的首要前提就是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发展,更关系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房屋开裂、房顶漏水、地板塌陷等很多质量问题的出现都与施工过程偷工减料或是设计缺陷有着很大的关系,既造成了浪费资源,又是对人身安全的潜在威胁。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总体形势不容乐观,急需提高认识,加以重视。
1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特点
1.1 严重性
工程质量一旦出现问题,有的会影响施工进度,延长工期, 增加成本造价;有的会留下安全隐患, 降低工程整体质量,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有的会缩短建筑的使用年限, 提早出现断裂、斑驳等情况;更加严重的甚至影响或不能使用,如出现坍塌、开裂等,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1.2 易发性
在工程项目中,渗水、漏水、堵塞、开裂、生锈、斑驳等是质量问题的通病,有时因为自然建筑自然下沉、阴雨天混凝土凝结不住、管道自然风化等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质量问题很难完全避免,只能采取事后补救。
1.3 可变性
建筑的质量问题还会随着时间、环境、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如地基的自然下沉问题,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使建筑物墙壁出现开裂、变形、倾斜等状况,下水道使用一段时间后,常出现污垢堵塞,流水不畅等问题,地板也可能因为地下水上渗而变得潮湿。
2 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
2.1 人员素质因素
这里的人员不仅指具体施工的工人,更重要的的是指工程项目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他们将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整个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决策和施工,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
2.2 材料选择因素
材料的选择是影响质量的第二大因素,产品是否合格、使用是否合理,都将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刚强强度,从而影响使用安全,决不能以次充好、偷工减料。
2.3 设备选择因素
现代化的施工设备更加有利于提高效率、节省人力,如大型搅拌机、吊车、挖土机、建筑模板等的使用,不仅省时省力,而且也使得施工更加有安全保障。
2.4 工艺方法因素
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也会影响最后的质量,需要实施者与时俱进,及时改进工艺,提高效率。
2.5 环境温度因素
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多数是露天作业,因此不得不考虑天气温度等因素,如作业面的大小、施工时间安排、防护措施等,都对建筑的牢固可靠也起着一定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现状
3.1 程序意识差,不认真履行基本制度
有些施工单位急功近利,未办理相关施工许可,不具备施工资质就随意开始施工,有些项目建设未经过前期充分调研,临时修改施工图纸,造成工程质量失控,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甚至房屋倒塌的威胁。
3.2 制度体系健全,安全保障不到位
一些施工单位管理存在漏洞,重大责任未落实到个人,施工过程较为随意,缺少科学指导,无法程序化、标准化作业,结果常常不按图纸施工,质量也参差不齐。
3.3 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
监管单位往往形同虚设,不能履行监督管理责任,把关不严,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督促整改,丧失了质量把关的职能,客观上纵容了施工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
3.4 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制约
并不是所有施工单位都能聘请到专业且有经验的工程师,超资格范围执业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有些技术人员水平偏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或是仅仅凭借主管理解,缺少基本安全知识,从而做出错误的设计和指导,这对整个工程来说都是很危险的。
4 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一般方法
4.1 强化意识
改变主观思想认识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关键和前提,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建筑工程质量上的问题,全面提高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水平,使实施者树立良好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如果主观上思想麻痹,不重视施工质量,过分强调节约成本,即便有了健全的施工细则,先进的施工设备,也很难将涉及多方面、多层次、多因素的工程统筹起来。因此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必须强化意识,从筹建、协调施工,整个过程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措施。
4.2 健全法规制度
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做任何事都必须依照遵守的规范,对于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方面也是如此,需要一定的法规和制度加以规范。但是,制定法规制度的部门缺少足够的权利管理整个建筑施工建设,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依然存在着法规和制度上的阻力。尽快制订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方面的权威性法规制度。赋予制定法规制度的主要部门基本的权利,扩大管理范围,让他们对施工过程拥有监督权和惩治权,是有法可依的保证。另外,还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依法惩处那些质量事故责任者,以此来保证工程的质量。
4.3 做好预防
预防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工作,主要是在采购阶段;另外一个是规范施工操作中质量监管的审核手续。采购阶段,要按照企业制定的审核制度标准,做好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把关,只有通过三检程序的原材料才能投入施工。因此对管理人员、采购人员和质量检测人员,进行必要培训和知识普及也是很有必要的,以此提高他们的质量监控意识。同时还应当引进先进的科学的质量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和排除不合格产品的效率。在审核阶段,要做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审核交接手续,每个施工环节的负责人确认该环节已完成,没有任何问题以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这样做为了落实整个负责工程的具体责任,出问题有人负责,及早发现和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
4.4 严格监控
严格监控首先要求做好排班值班工作,做到随时有人看守,随时有人处理问题,随时有人监督把控。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四个“经常”:经常到现场了解施工进度,及时的调整工程阶段的开始和截止日期,节约时间和成本;经常看设计蓝图,宏观把控,对施工阶段重点项目的进行准确的定位;经常记录问题,工程的施工过程往往非常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突发情况层出不穷,及时记录和解决问题能够帮助管理人员累计经验,防止同一个问题再次发生;经常和一线工人交谈,提醒施工队在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加以注意,并且在交流沟通的过程当中,往往也会帮助管理人员发现问题。
结束语:
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核心问题,质量是一切其他工程项目的生命线,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局。质量事故的发生和程度取决于质量管理体系中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的交互作用。问题质量不仅是建设问题、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要提高质量意识,健全法律法规,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努力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谢泽远. 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2).
[2]梁莉.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论文作者:靳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7
标签:质量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因素论文; 工程论文; 过程论文; 制度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