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183粮食作物-小麦东旺控制跟上_小麦论文

种植业#183粮食作物-小麦东旺控制跟上_小麦论文

种植业#183;粮食作物——小麦冬旺控管跟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粮食作物论文,麦冬论文,种植业论文,控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悉,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冬麦区由于播种以来气温持续偏高,积温较常年高出100-120℃,加之播种密度大,10月份又逢降雨足,致使50%麦苗旺长。具体表现是麦苗个体生产超常,叶鞘超常,长、宽度增大,群体数量大,分蘖多而量大为历史少见。

“麦无二旺”,冬闲旺长,势必引起地力过耗,为越冬埋下隐患。预测“三江”水患过后,可能引起气温偏低,这将会使麦苗骤遭冻害而死苗,导致翌年返青晚,穗数不足而减产。呼吁各地农业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控旺稳壮促弱”已成为麦田冬管的当务之急。

一、判断指标

麦苗长到3叶1心时开始分蘖和长次生根,这时管理的目的是促根促蘖,培育壮苗,判断弱苗、壮苗和旺苗的指标,是件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一要了解这块麦田(地)的基础情况;二要了解当时的墒情;三要了解当时和今后一段的气温情况。同时需“两观察”,即观察当时的麦苗长相和群体结构,看其形态。苗期判断苗情最简单的方法,可用主茎叶片数减去3等于分蘖数的公式来判别,如果符合则为壮苗,如果实际分蘖数小于此数则为弱苗,大于此数则为旺苗。同时,还应看苗龄、分蘖数、根系、长相、叶色等。从冬前群体结构来区分,一般总分蘖数在60万/亩以下为弱苗,60-80万/亩为壮苗,80万/亩以上为旺苗。

陕西关中各地生产实践经验,冬小麦壮苗是麦苗墩实茁壮,叶片宽厚葱绿,根系发达、洁白、粗壮。越冬前主茎出叶5叶1心(第5片叶展开,第6叶出现)到6叶1心。一般偏春性品种超过7叶,冬性品种超过8叶是旺苗,少于4叶是弱苗。

二、控制措施

小麦旺长旺苗是一种生理性病害。栽培上可根据旺长麦田发生条件的不同,以3种类型的旺苗进行控制管理。

1.播种过早,秋温较高而形成的旺长。判断旺苗简易法,假如主茎叶片数减去3大于分蘖数,则可视为旺长苗。管理上进行踩压,使大蘖受伤,生长缓慢,长得粗壮些;一方面深耘断根,使根系受伤,控制小蘖增长。由于“麦无二旺”,返青期应以促为主,狠抓“早”字,及时追速效肥料,以防脱肥早衰,以碳酸氢铵50千克为宜。

2.基肥充足,暖冬气候形成的冬前旺长。表现长势旺,群体大,分蘖过多,茎秆细弱,根系发育不良,过早起身和封垄,易形成田间郁蔽,引起倒伏。管理上以控为主,使之由旺转壮。深耘断根或耧隔行深耠6-10厘米以上。控制无效分蘖;不施返青肥,不浇反青水,也不施起身肥,不浇起身水,直到拔节前后分蘖两极分化已基本完成,叶色开始自然落黄时再追肥浇水;喷洒缩节胺亩用量3-8克。或“壮丰安”植物调节剂,防倒控旺。

3.因追施氮素化肥太多太晚形成的中后期旺长。表现叶片浓绿,叶片宽大披垂,如“猪耳”型,分蘖过多,通风透光不良,茎秆细长轻弱。生产上,要抓好拔节期管理,拔节时不再浇水施肥,以深中耕来抑制旺长,或晚浇拔节水,等基部第1节已固定,第2节基部已形成时浇水,以水控肥,抑制旺长,也可在拔节前后,喷施缩节胺,亩用量3-8克。

标签:;  ;  

种植业#183粮食作物-小麦东旺控制跟上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