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爱玲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 264300
【摘要】在众多的创新教学模式中,项目学习模式是初中数学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合理地使用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透过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设计来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可以创设好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这些都是对于项目学习模式的非常好的应用。
【关键词】项目学习模式;初中数学;课堂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3-201-01
基于项目式的数学教学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综合考虑学生的经验设计驱动性问题,并组织、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中运用新的学习技术去精心设计和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最终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通过让学生把课本中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操作性知识,并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对知识的真正领悟与掌握、迁移与创新,从而使学生在数学情感、思维与能力得到全方位发展。教师只要合理的设计学习活动过程,就能让项目学习模式更好辅助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多媒体展示性活动项目设计
通过把数学思维的过程用多媒体的各种形式(如图片、动画、声音、表格等)表现出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以这些形式为媒介,去体会、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种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很复杂,作图也很繁琐。如果使用几何画板效果就会很理想。通过动态改变参数a、b、c的值,从图像的变化中可以方便地得到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与y轴的交点、以及对称轴的位置分别和a、b、c有关。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把课堂从多媒体教室转移到微机教室,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实验,改变任何一个参数,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的效果更好,通过观察函数图像的变化,学生在互相讨论、教师点拨指导等反馈中,得出自己的结论,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知识的重建。这有利于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地学习数学,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这样,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主动地思考数学问题,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
二、动手操作性活动项目设计
初中生正处于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具有爱动手、爱思考的特点。 所以对于比较抽象的知识,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让他们通过画一画、折一 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或者采用室外体验活动等方式来进行感性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层的充分探究 。如:在讲授“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一课时,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了三个活动过程: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测量旗杆的高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操作方法:一名学生在直立于旗杆影子的顶端处测出该同学的影长和此时旗杆的影长.2.利用标杆测量旗杆的高度操作方法:选一名学生为观测者,在他和旗杆之间的地面上直立一根高度已知的标杆,观测者前后调整自己的位置,使旗杆顶部、标杆顶部与眼睛恰好在同一直线上时,分别测出他的脚与旗杆底部,以及标杆底部的距离即可求出旗杆的高度.3、利用镜子的反射测量旗杆的高度。操作方法:选一名学生作为观测者.在他与旗杆之间的地面上平放一面镜子,固定镜子的位置,观测者看着镜子来回调整自己的位置,使自己能够通过镜子看到旗杆项端.测出此时他的脚与镜子的距离、旗杆底部与镜子的距离就能求出旗杆的高度。通过这种项目式的动手操作活动,可以使学生亲自经历探索知识的全过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发生、发展及形成的过程,不但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实践性作业布置活动项目设计
作为数学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讲解的有效性,更要关注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传统的数学作业过分追求数学学科的规范性,过分注重数学化,不与生活联系,毫无趣味可言,更与项目式学习的目标脱节,使得作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数学作业应该生活化。作业设计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
1、课前布置与新授课内容有关的实践性作业。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要想真正理解掌握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能提前布置一些体验式的、操作式等实践性作业,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教育储蓄”前,先布置作业:到附近的储蓄所了解有关储蓄知识,或者和父母交流,在搞清了储蓄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储蓄方式以及本金、利息、利息税、本息和等基本术语后,就以自己家庭理财为例进行一些有关的计算,课上要求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设计参加教育储蓄的方案。设计这一作业,就是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时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获得体验。这样孩子在正式学习这些内容时,才会感到熟悉、轻松,能更好地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课后布置与新授课内容有关的实践性作业。
例如学习了“样本和用样本估计总体”后,布置课外作业:统计学生每个家庭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进而估计每年用于看电视的电费有多少?若每天少看1小时,则一家人一年可节约多少电?全市可节约多少电?这样即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巩固提升,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实现了学以致
通过项目式学习改变数学课堂结构,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个性化指导”教学一体化,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而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用贴切、感性的生活素材来启迪学生的探究欲望,不仅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作者:阎爱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旗杆论文; 作业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自己的论文; 项目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