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化建设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地位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是具有更加全面的社会进步意义和更高文明质量的目标;西方类型现代化运动给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带来的新困境,要求我们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21世纪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太平洋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21世纪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前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和可靠保证,是迎接人类文明发展新时代的要求。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传统,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丰富经验和巨大成就,表明我国有能力、有条件、也有责任建设好现代化的精神文明,使其处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阶段。
本世纪后5年和下个世纪前1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发展时期。在这一重要时期,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为现代化强国的实现奠定基础?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明确指出:“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无疑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把物质文明建设好。同时,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并且强调,“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这是江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的重要阐述,也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我们必须从时代与战略的高度来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更加突出的地位。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是具有全面的社会进步意义和良好的文明发展质量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规定和目标取向,要求我们必须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的地位。
我们从20世纪国际社会的现代化运动中,可以现实地领悟到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重要性。20世纪的现代化运动,大致上是一个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变迁过程,都市化和工业化被作为基本的特征和目标取向。以技术革新和发明带动工业革命,以商业和贸易发展引发产业结构调整,科学和文化进程线性地服从于“经济起飞”的需要,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率作为衡估和处理社会一切事物的唯一价值尺度,人们的社会生活基本上等同于经济生活,一切围绕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和物质生活享受的满足。同时伴随着国家行政方面官僚体制的确立、人口的流动化和城市化、教育的等级化等等。现代化运动中西方发达国家和后发达国家,大致上走的是这样一条道路。
这一现代化进程,激起了方兴未艾的科技工业革命,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环境的力量,带来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财富的巨大增长,使人们物质生活的面貌不断更新。然而,它在另一方面却导致了社会演进中的功利主义和其它与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背离倾向。对自然界的征服和科技的无限度滥用,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和战争威胁;社会结构的高度技术化、集团化,导致了人的异化、物化和社会分裂;功利主义抛弃了伦理情感而走向享乐主义,致使人的道德沦丧、性灵戕害和精神枯萎。这种现代化运动并没有成为达到人类道德性目的的手段,它实际上是与人类社会的理想目标和人的终极价值相脱离,与完全意义上或者说与真实而健全的社会进步意义上的社会现代化目标相距甚远。面对国际社会现代化运动给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带来的新困境,越来越多的人们、包括西方社会的许多人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像韦伯、汤因比、布莱克、艾恺、池田大作等这样一些西方社会著名的思想家,都对这种现代化的前景表示悲观,有的甚至持否定态度。
社会现代化是社会进步综合指标的显现,是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进步是社会有机体诸构成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科学文化、社会意识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标志是一个综合尺度,包括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生产关系的进步、社会的公正、人们生活的幸福安全、思想文化的繁荣等,概括分析,其中最基本的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生产力的进步和人的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因为,社会进步本身就是人们追求自己的利益、幸福和全面发展的结果。现代化运动作为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巨大现实力量,无疑应当根据社会进步的整体内在要求进行全面的系统努力。因此,笔者赞同一些学者的主张,用“社会现代化”替代一般的“现代化”概念。仅有经济的增长,仅有现代性的物质设施和外在繁荣显现,并不等同于社会现代化。如果现代化演进伴随的是暴力的增加、精神的枯萎、道德价值的失落、人性的衰竭,不但与社会现代化的目标相距甚远,而且将导致社会的畸型发展,给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带来灾难。
我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毫无疑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是比西方类型的现代化具有更加全面的社会进步意义和更高文明质量的目标。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演进,既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吸取的成果,又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现代化建设中社会有机体诸因素的相互协调和共同进步。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是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速国民经济增长、实现物质财富极大增加的基础上,积极促进社会有机体的整体发展,推动全社会朝着公正、安全、文明、健康的方向不断进步。因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规定:“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今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
二
临近世纪之交,世界各国都在调整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步伐,以求自己的国家在21世纪占据重要的位置。当今世界激烈竞争的局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形势和任务要求我国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现代化进程。
近年来,国际学术界、政界、财界广泛认同:“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或太平洋时代。”中国是太平洋地区的主要大国。在古代,中国曾经是太平洋地区文明发展的核心国家,以中国为中心,形成过一个古代西太平洋半环文明圈(又称古代东亚文明圈或古代汉文化圈)。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中国在当今时代必须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展现在世界各国人民的面前。目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仅靠经济发展这一根支柱,支撑不起一个历史时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才是一个历史时代的衡量标准。对于我们这个曾经在太平洋地区文明发展中独领风骚的文明古国,迎接太平洋时代的到来,必须有全面的现代化建设的强烈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们必须认识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加快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和可靠的保证力量,是迎接人类文明发展新时代的要求。现代化的全面建设有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之后,还要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振奋精神,要有全体民众的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现代化是民众的事业,是民众自己的利益,现代化的前进列车上没有乘客。精神文明建设在教育科学文化方面,通过发展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促进现代化建设充满生机活力;在思想道德方面,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多方面的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树立社会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振奋起全体民众的巨大热情和创造性,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促进现代化事业蓬勃向上和健康发展。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相汇合,发挥共同效应,就能够推动和保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辉煌展现,从而确立我国在太平洋时代的地位和前途,促进和带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性飞跃。
改革开放17年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正如江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抬头,一些地方社会治安情况不好,一些腐败、丑恶现象又重新滋生蔓延”。有些问题的出现是旧的经济运行体制向新体制转换过程中暂时难以避免的现象,有些问题是西方腐朽思想文化侵蚀渗透的结果,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没能一以贯之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精神文明建设时有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的现象。今后15年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关系处于变动的时期,同时国际范围各种精神文化力量的相互激荡和影响也会不断加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会遇到更为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考验。从现在起,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好存在的问题,清醒认识“能否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这一深刻思想,持之以恒、始终不渝地按照现代化全面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健康,更加纯洁,更加朝气蓬勃,更加兴旺发达。
三
历史和时代都要求我们在今后15年的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根据这一要求,提出了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中央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做到两个文明建设任务一起部署、共同建设的政策规定。这鲜明地表明了党和国家在推进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上对西方模式超越的独特探索,表现了中华民族21世纪再创人类文明辉煌的历史责任感和坚定信心。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出了举世无双的人类文明。美国学者G ·罗兹曼等人在《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这样赞叹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成就:“中国文明无疑是人类社会所创造出来的完美的文明之一”,“在世界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一向是整个东亚社会的文化巨人,其所扮演的角色,集西方人在文化上无限景仰的古希腊罗马和作为现代欧洲文明中心而倍受倾慕的法兰西于一身。悠悠2000载,中国人表明自己拥有程度极高而造诣极深的多样文化价值,拥有控制、协调和管理幅员辽阔而人口众多的国家的能力,拥有有效地把技术开发应用于生产的扩大并维持数倍于19世纪欧洲国家人口的组织天才。中国人过去的生活标准是其他民族根本无法与之比拟的”。研究者认为,中国文明不仅代表了人类前现代农业文明的顶峰,而且蕴涵着诸多具有很高发展水平的现代性素质。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成就,表明了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杰出创造力,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丰沃的文明传统的土壤。
文明传统与现代文明是一种源流关系,社会的文明传统作为民族精神遗产积极成果的体现和主导部分,对于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形成水涨船高的共生作用。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和丰富精神遗产的民族,在新时代物质文明条件下,吸收人类精神文明的积极成果,就能够建设起世界上最先进的精神文明。我国有着灿烂的民族文明传统,有着现代条件下国家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丰富经验和巨大成就,尤其是党领导人民对旧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新时期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为我们现阶段进一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笔者不是强调现代化的精神文明可以顺流而下地利用民族文明传统的源头活水搞建设,也不是认为灿烂的民族文明传统就一定能够生长出辉煌的现代精神文明,只是确信曾经创造出杰出人类文明的中华民族,在今天的先进社会制度下完全能够创造出代表社会进步最高成就的精神文明成果。这不是臆想的结论,事实上,我国社会主义初期,我们在创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现代工业基础的同时,寓新时代的文明要求于传统美德之中,赋文明传统以社会主义的人文精神,合理吸收民族文明传统的优秀成果,已经取得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可喜成绩。这些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更是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条件。正因为如此,我们说我国有能力、有条件、也有责任搞好现代化的精神文明建设,使其处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阶段。
进一步搞好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另一个有利条件,是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有利于我们吸收国际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
建设现代化的精神文明如不与本土的文化基础相结合就没有发展的基地,同样,如不积极吸取国际社会精神文明的有益成果也难以促进其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与其它文化成果一样,也是全人类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财富。在国际社会联系日益密切、日益整体化的时代,任何国家都已经不可能自我孤立于世界文明发展之外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善于广汲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养料,择善融合,有助于我们的精神文明获得更快更高的发展。当然,借鉴是创新的推动力,而不能替代创新。精神文明领域较之其它领域更具有历史文化性、民族性和社会性。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精神文明正面临着道德生活中的精神困扰,有些国家的道德文化甚至是糟粕多于精华。借鉴和吸收他人的精神文明成果绝不能邯郸学步、跑到西方的基地上去,必须慎之又慎,吸取精华,立足发展,必须以民族的创新精神,创建出适合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精神文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