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183;劝学》导读,言至意尽教与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荀子论文,教与学论文,言至意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劝学”是荀子留给后人的珍宝,字字可以显现出荀卿子对后世子孙的无限慈悲之心。此篇详细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学成后的效果,对我们的修学大有裨益。 (一)学习的重要性 《礼记,学记》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诸葛亮《诫子书》云:“非学无以广才。”明儒郑晓曾教诫子弟曰:“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三字经》更是毫不留情地指出:“人不学,不如物。”这些都是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在“劝学”这篇文章中,荀子是怎样阐述学之重要?荀子告诉我们“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比喻修身需要藉助于学习;“神莫大于化道”,神奇之事莫过于因学道、受道之教化而彻悟于道。既然学习如此重要,我们当然要有重视学习、勤于学习的自觉。 (二)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为使学习具有成效,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荀子在文章中告诉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选择善缘 普通人定力和智慧不够,在学成之前,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荀子告诉我们:“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又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这是在告诫我们要选择良善的环境,与品德高尚之人交友,从而亲近正直之士,免受品行不端者的影响。 2.要慎修己德 童蒙教材《小儿语》中有“德行立身之本”的训示,孔门以德行为四科之首,圣贤人是在告诫我们修学的本末。荀子说“荣辱之来,必象其德”;“怠慢忘身,祸灾乃作”;“邪秽在身,怨之所构”。这是在告诉我们个人的荣辱祸福都是因果使然、自我感召。既然“言有招祸,行有招辱”,我们必须“慎其所立”,时刻谨言敬行,抓紧自己德行的修养。 3.要用心专一 谚云:“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专。”荀子说:“锲而合之,朽木不折;锲而不合,金石可镂。”又举了正反两个例子证明:“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是在教诲我们,要想获取显著的成就,必须有坚如盘石的意志,必须“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4.要明白始终 《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论及学习,我们应从何处开始,学到哪里结束?荀子告诉我们,就学习的内容而言,读诵经典应从《诗经》、《尚书》开始,到《礼经》结束;就学习的意义而言,应从做个有道德的读书人开始,到成为圣贤人结束。荀子进一步劝勉我们:真诚地积累善行,长时间力行圣贤教诲,便可深入其中而获得法益;学到尽此身命方可停止;学习的课程虽有尽头,但切不可须臾偏离所学教义,只有这样方可称之为人。 5.要为己而学 《小儿语》中曾讲到:“读圣贤书,字字体验,口耳之学,梦中吃饭。”就是告诉我们口耳之学不能滋润身心,于己于人毫无真实用处。也就是荀子所说的“小人之学”。荀子告诫我们,为学要做到“君子之学”。不图外在名利,为了成就自己的德行和智慧而学习,能将圣贤教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正己化人,言谈举止皆能垂范世人,这就是荀子所讲的君子之学,是为己之学。 6.要亲近良师 学习有没有快捷方式可走?答案是肯定的。荀子告诉我们“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益友更便捷的途径了。若能通过亲近良师益友来学习圣贤学问,然后在日常待人处事接物中去体悟、落实所学到的圣贤教诲,则德行和智能就会不断提升,利己利人。 7.要尊师崇礼 “孝”是中华文化根,“敬”是中华文化本。尊师崇礼是学人必须具备的首要态度,是求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所以,荀子告诉我们,若论求学之道,没有比尊师更要紧的了,其次是尊崇礼法。如果上不能尊师,下不能尊崇礼法,仅仅死记经文而不解其意,充其量只是一个学识浅陋、缺乏修养的书生而已。若能尊崇礼法,对圣贤学问即使不能透彻明了,也不失为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假如不尊崇礼法,即使明察善辩,只是一个无真实修养的学人罢了。这些都是在强调尊师崇礼的重要性。 8.要观机待人 学人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色人等,也不可避免地会与他们打交道。如何进退应对,这需要智慧。荀子告诉我们,遵从仁义之道的人,方可与之交往;不遵从仁义之道的人,要回避他。因此,对于恭敬有礼的人,才可与其谈论道的方向;对于言辞安定的人,才可与其谈论道的理念;对于态度诚恳、乐意接受的人,才可与其谈论道的精深义蕴。总之,要观机待人,不能浮躁,不能吝法,不能盲目。 9.要力求善学 荀子劝勉我们要做到善学。何谓善学?有两个标准。从事理上讲,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此才叫善学。从心上讲,荀子说“仁义不一”,则“不足谓善学”。也就是说善学之人要时时保有仁义之心。要像孔子讲的那样“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就是说无论外缘如何变化,在善恶境界中都要能始终坚守仁义之心而不被境转。达到这两个标准,就是善学之人了。 (三)学成后的效果 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又能做到以上若干要点,能收到什么效果?荀子告诉我们,“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活着遵从礼义,至死依然遵从礼义,这是有真实德行而又能操持。其结果是“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成人”者,成就之人也。内心智慧开显而能够响应外物,如此便已入圣贤之流。可见圣贤都是学出来的。此《劝学》一篇,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学习而成就圣贤,所以我辈当不负古圣先贤的良苦用心,勉力于圣贤之教,今生一定志在圣贤! 二、言至意尽教与学 《礼记·学记》是世界最早的教育哲学论著,是中国先贤留给后世子孙无比珍贵的教育遗产,是振兴传统教学的最重要指导纲领,是教育工作者人人必读的宝典。这篇经典之作系统阐述了为什么要教学、如何教、如何学等,其智慧与原则用于今日仍具宏效。 (一)为什么要教学 教学的必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首先,古人读书志在圣贤,成为圣贤就要学为人师、言为世则、行为世范,也就是要做到正己化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可见,从读书人的角度看,要想实现化民成俗的抱负,则务求修身、必自学始。这是强调为什么要“学”。其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可见,从国君的角度看,要想实现教化国民的目标,必须开展教育。这是强调为什么要“教”。最后,“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是从“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一步强调“教”与“学”的必要性。 (二)如何教 施教,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首先,教学的目标。古人教学,一年、三年、五年、七年、九年等各阶段均有相应的教授侧重点和希望达成的目标。尤其是达到九年大成的境界,“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学至大成之后,就会德行坚固、智慧开显,臻于“大学之道”,此时便可教化大众了。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其次,教学的原则。必须要做到“教之七伦”,开学时祭祀先圣先师以示尊师重道;练习诗歌以劝勉学生立志爱国;击鼓警众后再打开书箱以警醒学生用谦虚谨慎的心来学习;以戒尺和教鞭来警策学生;使学生有充足时间发展志向;对学生相机而指导,使其自发自强;遵循教学的次第。这是施教者必须熟知的大道理。最后,教学的方法。施教者要顺时序而教,如春秋教礼乐、冬夏教诗书;学生上课和放假时各有课业,学生退席后也必须有常学。为人师者要用心听取学生的学习心得,然后顺其心志所趋而导之以方;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应随其所问而告之原委,问小则答之以小,问大则应之以大,要掌握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和根性,懂得因材施教;要注重身、言、意三教,身教须以身作则、言教须简要详明、意教须诚意正心。 (三)学须有明师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老师是要教导学生成就至尊之人,唯有明师方可胜任,所以为学须择明师。什么样的老师才能称得上是明师?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要明白教学兴盛的原因和教学失败的原因。教学兴盛的原因有四点,即防范私欲乃成自然、教适时宜、授不躐等、与善友切磋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教学失败的原因有六点,即不能降服私欲、失去最佳学习时机、不论次第杂乱施教、无善友切磋观摩、心失诚敬、容易受外界纷扰诱惑,“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其次,要明白学生的四种常见过失,即多学寡要、不能贯通、傲慢轻忽、畏难懈怠。对于学生的过失,为什么“教者必知之?”因为“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这里谈到了教育的本质,“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最后,要能和学生以心相感而心意相通,即“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如此则学生受教之后而易化,这是教学的高境界。 (四)如何学 求得明师之后,应如何学习?首先,尊师为要。君主不以臣子相待的人有两种,其中就有自己的老师。君主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人?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尊师重道是学有所成的核心原因。其次,学贵立志。老师教学生以孝慈友悌之道,若无师长教诲,则五服眷属之间便无亲爱之情。孝悌是人之根本,不知根本何谈做人做事,更何谈立言、立德、立功?可见教育何等重要!所以,读书人要立志学为人师,常存希圣希贤之心,发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了志向,学习就会有持续的动力。最后,学须力行。“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学者切莫陷于记问之学的误区,而应把所学到的知识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在学习、实践、体悟中提升真实智能。要劳逸结合、勤修身心、开朗豁达。要像良冶之子、良弓之子、始驾马者那样好好的把握学习的次第,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用心专一、长时熏修,以期水到渠成。要像夏商周三王先祭河神后祭海神那样,知所先后、务求根本,以期本立而道生。 总之,这篇文章思想深邃、含义隽永、内容丰富、脉络分明,把教与学都讲得了了分明,可谓教育学的巅峰之作。实为经典中之经典、瑰宝中之瑰宝,是解决个人、家庭、团体、社会、国家、世界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值得人人推崇、全球学习、万世弘扬。宣子183;劝学教书育人_荀子论文
宣子183;劝学教书育人_荀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