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兴校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科研论文,理论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为标志,我国教育正步入一个世纪之交的历史发展新时期。如何巩固成果,开辟未来,构建面向21世纪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体系,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笔者认为,遵循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方针,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重要的是把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转移到依靠教育科研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轨道上来,即坚持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这不仅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走向,也是实现90年代教育发展和奔向2010年教育发展目标的迫切要求。
一、教育科研兴校战略提出的依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为立国之本,有振兴国家之功效。那么,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又靠什么去振兴呢?笔者于1992年曾撰文《科研兴教论》(发表在《现代中小学教育》第4期及同年9月的《光明日报》)提出:“振兴教育必须依靠教育科研,在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科研兴校是教育兴旺发达、蓬勃发展的成功之路。”近年来,得到许多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共识。为扩大共识,笔者就教育科研兴校论题的规定性及其依据再作如下论说。
所谓科研兴校,即是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用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提出科研兴校战略,主要依据可有以下几点。
一是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要求。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从科研兴校本质规定性看,不仅符合科教兴国的基本思想,也符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纲要》第26条要求“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信息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地位”,“鼓励和支持学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进行改革试验”,《教育法》在总则第11条更是明确提出“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教育是基础,关系民族振兴、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教育科研不仅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科学技术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先导地位与作用,而且也有潜在的、直接的、宏观的生产力作用。因此,根据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布署,提出科研兴校,用教育科研及研究成果去振兴教育、发展教育,从而实现科教兴国的目标,是正确的、可行的,是符合实施科教兴国,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战略决策的,是有理论、政策和法律依据的。
二是符合学校教育教学的规律。教育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教育科研已经揭示了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许多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基地。学校所有领域(行政、思想、教学、后勤)、所有学科(语数外、理化生、体音美等),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都有需要探讨与研究的问题。既然学校一切教育活动都是教育科研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又都是群众性的教育科研的主力军,重要的实验研究的工作者,那么,在学校提出科研兴校战略,通过开展教育科研,推广教育科研成果,去提高教育质量,是可能的,是适应学校教育发展客观实际的内在需要的。
特别是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的问题和新的理论的出现势必影响着教育,教育上发生的许多新的热点、新的矛盾、新的困难,势必呼唤着教育科研,去研究、去探索。所以科研兴校的提出在当今更是探索学校教育教学规律的迫切需要,也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轨转的客观要求。
三是符合教育科研本身所具有的多元功能。教育科研是探索教育规律的,是为更高水平的再实践提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新理论、新知识、新经验。教育科研是各种教育、各类学校所应当关心的重要科目。
从教育科研所承担的任务及其内部结构看,其兴校的功能是多元的。就一所学校来讲,教育科研对学校领导的教育决策,有参谋咨询的功能,能提供信息、提供理论、提供典型、提供依据,丰富启迪决策者的头脑,促进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
对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有锻炼、培养的功能。教师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选择课题、开展研究、探讨规律、撰写论文,特别是承担教育实验;由于专题学习,定向钻研,不断积累,不仅使教有特色,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也能培养锻炼教师的科研素质和实验能力,使之由一个“教书匠”而成为“科研型”的教师。
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直接地大面积地促进功能。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以紧迫需要解决的难题作为科研重点课题加以研究,积极地进行教改实验,用取得的优秀成果去解决教学问题,既优化教,又优化学。实践结果证明,这样做,对全面地直接地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综上,不难得出这样结论,教育科研不仅对学校教育教学各主要因素,就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整个过程也都有促进、优化、开发、振兴的作用。所以,只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改造、咨询、预测、指导、促进、育人等多元功能,对提高质量、繁荣教育是完全可能的。
四是符合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科研兴校的提出是我国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创办晓庄学校时,育人教学所走过的道路,就是在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通过科研创办起来的。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教育改革的著名学校,如北京景山学校、北京八中等一些名牌学校,分析总结其实践无一例外,都有一部以教育科研为特征的教育改革史和教育实验史。这些名牌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科研兴校是学校兴旺发达、蓬勃发展的成功之路,是办有特色学校、全面发展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校的必由之路。“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益”,已经成为教育走好内涵发展道路的基本战略与策略。
综上所论,笔者认为提出科研兴校战略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科研兴校不仅能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上的强大推动力作用,而且也是加快学校发展与建设的成功之路。
二、教育科研兴校战略的实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在各个领域培养一批跨世纪的优秀人才。根据这一伟大战略目标和任务,在学校实行科研兴校战略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全面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所以,各级各类学校应围绕这一中心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根据一些实验学校多年来所创造的实践经验看,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关键是要把握住以下实施策略。
一是,必须树立实施“科研兴校”意识。近几年来教育科研机构及各级各类学术团体有较大发展,以教改实验为重要内容的学校教育科研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意识还没有普遍树立起来,更没有成为自觉行为。有的学校领导对科研兴校体会不深,习惯于因循守旧,凭主观经验办事;有的教师对教育科研存在神秘感,总觉得自己是教书的,不是搞研究的,习惯于吃“现成饭”,热衷于加班加点、考试竞赛那一套,缺乏科研意识和实验能力。由于对学校科研重视不够,有的实验校、重点校,多年来没有承担过研究课题和教改实验项目,没有发挥出实验校的实验与示范作用。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学校领导树立科研兴校的意识至关重要。作为校长要由传统管理型向专家治校型转变,首先应学习好教育科学理论,明确教育科研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实践证明,校长有了“科研兴校”的意识,不仅对学校教育科研能负起领导责任,不断扩大全校教师对科研兴校的共识,而且还能带头参加教育科研,亲自主持教改实验项目,为科研兴校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所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科研兴校战略,首先应选择和培养好校长。有了一个专家型校长,实现科研兴校就有了希望。
二是,必须健全学校科研组织。根据科研兴校的要求,学校,特别是实验校、重点校应建立健全学校科研室、学校研究会。可合署办公,对外两块牌子,对内一套人马。共同负责学校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普及;负责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与指导;负责学校的教育学术研讨和年会的召开;负责学校教育科研成果鉴定与奖励;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规划与管理。学校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应积极负起为科研兴校服务的责任,增强科研兴校的使用感与紧迫感。从而,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学校教改实验及教师素质提高提供服务。
三是,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素质。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科研兴校的水平。实现科研兴校,有了校长,有了组织,还必须有一支肯于钻研,乐于奉献,包括学校行政人员、教学人员、理论研究人员在内的骨干队伍。这支担负跨世纪接班人的队伍不仅应具有探索意识、竞争意识、超前意识,具有终身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创造教育观、整体教育观,还应具备较高的科研素质和进行教育实验的能力。建设这样一支队伍,学校除抓好学历教育外,还应坚持岗位培训,岗位练兵,特别是坚持交课题、压担子、结对子、以老带新等办法,鼓励教师大胆实验,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四是,必须选好学校重点研究课题。没有课题,便没有特色,也就谈不上科研兴校。学校确定课题应考虑自己的特长与优势,把选题立项与办特色学校、专长学校结合起来,力争通过影响全局重点课题的确立与研究,加快特色学校、专长学校建设的步伐。中小学在选题方面可坚持瞻前性课题与回顾性课题相结合,以回顾性课题为主;长周期大课题与短周期小课题相结合,以短周期小课题为主;理论性课题与实践性课题相结合,以实践应用性课题为主。总之,学校确立课题一定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中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课题开展行动研究,只有通过对有影响有代表性课题的研究,才能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把学校办出特色来。
五是,必须强化学校科研管理。根据科研兴校的需要,学校在建立学校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还应制定《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条例》、《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教育科研成果管理办法》、《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使用条例》、《教育科研奖惩条例》,通过对教育科研的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学术管理、成果管理、经费管理,以充分调动教师科研兴校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自觉性。从而保证科研兴校的健康运行与发展。
科研兴校,既是一个战略问题,也是一个策略问题。上述所提各种策略是整体对策,在实施中必须统筹规划、综合运作、协调实施,单独或缺少哪一策略都势必影响整体效果。
三、实施教育科研兴校战略应把握的问题
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在实践中应有效地进行客观调控,正确处理与把握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教育科研与教育决策的关系。这个问题是科研兴校战略能否落实的关键问题。正确的摆位应是,教育科研必须为教育决策服务,教育决策必须依靠科研先行。实际工作中,有些学校领导不依靠教育科研,不重视科研人员的作用,决策靠拍脑袋、凭老经验,缺乏科学与民主;也有些学校研究部门脱离学校教改实际,所研究及实验的课题缺乏客观性、综合性、指导性,起不到参谋作用。在学校协调两者关系,关键是学校校长主动依靠、发挥科研人员的作用,一般在重大决策或课题研究中应做到,事前让科研人员参与准备、设计方案,事中让其参加过程指导,事后让他们参与总结论证。校长应结合学校长远建设目标需要,向科研人员提课题、交任务,并参与一起研究。
二是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教育实践是教育科研的基础,是教育科研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实践者是教育科研的主力。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其重要任务是探讨教育实践中的新问题,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指导新的教育实践。目前,存在教育科研脱离教育实践,教育实践工作者不依靠教育科研、或者不相信教育科研的作用的现象。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两者关系的正确摆位应是,教育科研必须为教育实践服务,教育实践必须依靠教育科研。实践证明,教育科研不只是教育科研专门机构的事,也是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的事。教育实践工作者积极参与教育科研,主动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育实践,教育工作就发展繁荣。教育科研工作者应树立实践第一观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离开教育实践,坚持为教育实践服务。
教改实验既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也是一种有价值的教育科研。在学校开展教改实验,是教育科研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最紧密、最有效的结合。所以,学校应重视教育实验的开展。
三是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的关系。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谓区别,教育科研是探索规律的。特别是教育实验,要求确立课题,有假设、有设计方案、有实验班与对比班,并允许重复实验。教育科研内容比较宏观、宽泛,包括教育内外部,如分析教育历史,预测教育未来,回答教育现实。其目的是提出理论体系、操作体系,为教育决策服务,为现实及未来服务。
而教学研究,是指对教育内部的各学科教学进行微观研究。一般应在大纲、教材、计划指导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对教学主要环节进行研究,目的是提出操作体系,为现实服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两者共同目的都是提高教育质量,培育人才。教育科研包容教学研究,两者应紧密结合。承担科研与教研的两个职能系列部门,应搞好分工合作,走好抓科研带教研的路子。学校教师应摆好两者位置,做到两副担子一肩挑。
四是教育科研与教育法的关系。即科研兴校与依法治教之间的关系。两者既联系又区别,相辅相成,都是保证教育质量提高与发展的根本措施。依法治教属于管理范畴,是治理教育、保卫教育、稳定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合格学校的需要,是实施科研兴校的前提与保证。教育科研是动力,不仅是依法治教的需要,也是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办出特色的需要。当前正处于两个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就应从整体上把握科研兴校与依法治教的内在关系,紧紧地把两者结合起来,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