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楚林[1]2017年在《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成指数增长,“绿色”已成为企业、国家乃至全球性期望,环境管理问题逐渐成为理论界与实践界的研究热点。在以往企业有限理性认知下出现了“环境行为—成本上升—竞争优势降低”的思维逻辑,不愿以牺牲短期经济利益为代价进行环境管理,忽视了清洁生产、废物循环、绿色产品设计等企业环境战略行为给企业带来的长远优势——可持续竞争优势。现如今,在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消费者不断增加的绿色产品与服务需求的背景下,企业要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应将战略发展目光聚焦到环境问题上,将其视为“机会”而非“威胁”,才能成为“长寿型”企业。然而,如何将“绿色”转化为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怎样更有效的制定与实施环境战略,环境战略与哪些绿色资源能力相匹配等问题,是战略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应用者的新挑战。学术界对企业环境战略的研究起源较早,在理论研究层面对企业环境战略与竞争优势的积极关系有较为一致的认同,但现有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首先,现有研究解释了企业“为什么”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怎样”有效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忽视了绿色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其次,学术界关于绿色创新的研究较为丰富,但研究中缺乏对绿色智力资本与绿色创新的关系研究,以及它们在前瞻型环境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分维度研究与对比分析还处于空白。并不能给企业进行环境战略活动提供更具体有效的管理启示。最后,现有文献中存在矛盾观点,并不能解释现有环境管理问题,如企业采取相同环境战略在不同环境中产生的效果不同;环境管理实践的差异性对企业的影响不同;智力资本对绿色创新的影响作用因内部环境变化而不同等。现有研究忽视了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企业影响过程中的边界条件,脱离利益相关者因素、领导力因素和动态能力因素来解释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企业的影响问题就很难取得一致性的研究结论。有鉴于此,本文聚焦于学术研究的矛盾观点与实践困境,基于自然资源基础观理论(NRBV)、智力资本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从企业资源与能力视角对环境战略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验证了绿色智力资本与绿色创新的中介作用,建立了链式中介模型,并对不同的链式效应进行了对比检验。在此基础上,识别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企业竞争优势影响过程中的调节因素,验证利益相关者环境压力、环境领导力和绿色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使影响机制的边界条件更加清晰。本研究以东北地区、长江叁角洲地区和珠江叁角洲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浙江、江苏、广州、深圳等省份和直辖市的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纺织业、烟草加工业等制造业行业的600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首先,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企业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有助于企业积累绿色智力资本和促进绿色创新,进而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其次,研究通过对比不同的链式中介作用发现,绿色人力资本与绿色创新的链式中介作用最强,而绿色结构资本与绿色创新链式中介作用不显着。再次,当利益相关者环境压力较强时,企业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更能带来绿色结构资本和绿色关系资本的增加。企业中较高的环境领导力更能促使企业应用绿色智力资本进行绿色创新。当绿色动态能力较强时,绿色人力资本和绿色关系资本对绿色创新作用也越强,越能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最后,在验证中介与双调节的共同作用中发现,在较强的绿色动态能力下,利益相关者环境压力加强了前瞻型环境战略通过叁类绿色智力资本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间接影响;当环境领导力和绿色动态能力都较强时,叁类绿色智力资本通过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过程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间接影响也较强。然而,当环境领导力较低时,无论绿色动态能力高或低,绿色结构资本通过绿色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间接影响都不显着。综上所述,本文不仅弥补了前人在研究环境战略与企业竞争优势时存在的局限,而且在战略管理领域中的经典研究范式“过程—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环境管理领域“战略—智力资本—绿色创新—持续优势”的新研究框架,深入剖析了这一传导机制中绿色智力资本与绿色创新的链式中介作用。打开了前瞻型环境战略与可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黑箱”,解决了企业怎样将“绿色”转变为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源泉的问题。本研究不仅给企业有效实施环境战略带来更切实有效地环境管理启示,而且对企业实现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加速我国企业实现经济绩效、环境绩效与社会绩效共赢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邓冰[2]2015年在《企业价值与动态盈余信息视角下持续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和资本结构特征决定了企业投融资行为及其结果,进而决定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时效性。而在既有的公司投融资决策和经营中,企业投资动机对企业投融资决策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如果把企业资本结构及其优化策略视为一组变量,那么,企业的投融资适应能力所导致的投资决策与超额收益信息动态则决定了企业绩效持续性的效能,而这种转换机会可能会转化为经营期权的选择,进而影响到企业建立或扩大其持续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对现有资本结构优化、持续竞争力、企业盈余与价值方面的现在文献的梳理,主要围绕公司的权益价值是持续经营价值和转换期权价值两部分价值之和这一思想来展开。其中,持续经营价值指公司依赖现有的资源使用方式,持续利用自身资源(包括技术、资产以及企业家才能等)所能创造出来的价值,这部分价值等于未来的期望收益折现到当期的加总。而转换期权则反映了公司“改变”(包括出售公司、改变公司经营战略以及破产清算等),进而使得总体价值高于持续经营价值的可能性。同时,本文发现资本结构与持续竞争优势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且研究的主流趋势认为持续竞争优势是产生企业盈余的一个中间变量。故尝试将转换期权的概念具体化到资本结构优化上,并将其的价值体现形式与企业盈余联系起来,并对转换期权添加非线性信息动态的假设,使研究企业盈余(转换期权的价值体现)与当期盈余信息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成为可能。基于对持续经营价值与转换期权价值的分析,本文对传统的线性权益定价模型进行修正,即分别从两个方面将非线性效应引入到原有的线性模型中:首先,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考虑公司边际成本递增的效应,并引入税收摩擦;其次,将期权价值加入折现现金流框架,即=+。新的模型刻画了公司权益价值关于其营业收入的凹性关系:即公司的权益价值随公司营业收入单调递增,而其边际贡献却在递减。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就单一行业而言,定价模型所描述的关系基本成立;但由于异质性的存在,不同行业的营业收入与权益价值之间并不存在同一的非线性协整关系。基于当期盈余与后期超额收益的非线性关系,本文通过非线性的角度诠释了融资方式选择问题。本文在超额收益动态过程中引入持续非零净现值投资、当期盈利能力以及公司融资适应能力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从而构建超额收益的非线性信息动态模型。这一引入资本投资的超额收益动态模型假定投资决策不仅受到超额盈利能力信号的指引,同时还受到融资适应能力的约束,且当期的超额盈利能力反映了经济租的持续性,从而为未来的超额盈利能力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而预期未来超额盈利能力又会对未来的资本投资产生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在将资本投资与融资内生化的情形中,未来超额收益与当期超额收益之间呈现非线性信息动态,而不是简单的线性信息动态。公司+1收益与期超额收益之间的斜率和曲率受融资适应能力的影响,即当企业仅需要少量融资时,股权融资优于债权融资;而当融资额较大时,债权融资则优于股权融资。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分组分段线性回归为本文非线性信息动态的理论分析提供了支持。
廖灵芝[3]2007年在《合作营销的竞争优势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竞争世界化,为更好的适应市场要求,企业营销思想和营销手段不断推陈出新。其中合作营销就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新的营销方式之一。这种营销方式打破“商场即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传统对抗性竞争理念,通过信息资源、4P资源、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顾客、政府的良好公共关系、企业营销管理能力、企业文化等企业营销资源的合作,获得企业外优势资源,优化企业价值链系统,从而有效维持企业竞争优势或为企业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之源,以更好的参与竞争。本文在对合作营销理论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迈克尔·波特教授的竞争战略理论以及企业能力理论(企业资源基础论、企业核心能力论、企业知识基础论)全面分析合作营销所创造的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以竞争战略理论作为依据分析,实施合作营销能带来低成本竞争优势和差异化竞争优势。以企业能力理论作为依据分析,实施合作营销能够有效整合资源、提升企业核心能力、获得持续创新能力,这些能力是企业保证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此外,本文从完善企业外部环境和提升企业实施合作营销的能力两大方面提出了一些培育合作营销竞争优势的推动措施,具体包括完善企业外部环境,为合作营销的推广创造可行性基础;创新企业营销理念,构筑实施合作营销的主动意识;培育合作能力,创造合作营销成功及获得长远发展的条件叁大方面的对策。本文力图通过对合作营销竞争优势的揭示,建设适合我国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提高企业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型营销模式。
霍春辉[4]2006年在《动态复杂环境下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研究》文中提出从国、内外成功与失败的企业发展轨迹中可以看到,企业要想实现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必须要构建一个持续的、有效的竞争优势。近些年来许多管理学家和企业的管理者,越来越重视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在于其拥有可持续竞争优势,因此,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和根本就是研究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长期以来一直是战略管理领域中研究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战略管理中的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关于这一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已经形成了诸多的理论流派,但竞争环境的日趋动态复杂化对传统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本文重点对动态复杂环境下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问题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主要介绍课题选题的背景、研究的前提假设、研究方法、创新点和研究的技术路线等内容。动态复杂环境下的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这一问题的提出背景是:(1)竞争环境的变迁对企业战略管理提出了挑战,环境性质不断向动态复杂环境演变的趋势要求战略管理研究的转变;(2)尽管动态复杂环境对竞争优势的持续产生了挑战,但是动态复杂环境下的企业竞争优势仍然具有可持续性。为了研究这种环境下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问题,论文放松了传统竞争优势理论研究的前提假设,以环境不确定性、有限理性、路径依赖性和资源异质性为研究的假设条件。论文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了模型分析的方法,并遵循着“问题的提出——研究前提假设——对传统理论的反思——新战略思想的产生——战略系统模型的构建——战略系统模型的解释——结论——个案验证”这样一个研究的技术路线。第二部分,竞争优势相关文献研究的文献综述:本部分主要对传统的竞争优势理论进行了总结和辨析,分别对竞争优势各个理论流派从内生论、外生论和综合论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了S-C-P范式、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能力基础理论、行为制度观、战略选择观和综合观等学术流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局限性。进而提出了动态复杂环境对传统竞争优势理论的挑战:竞争优势防护机制失灵、线性思维模式的局限性、传统竞争模式失效、竞争优势趋于动态性、竞争战略呈现融合互动性等等。第叁部分,动态复杂环境下可持续竞争优势系统模型的诠释:本部分首先提出了动态复杂环境中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构建的动态系统思想,认为解决动态复杂环
王德胜[5]2010年在《基于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文化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信息网络化、技术发展快速化的特征表现得更加突出,企业面临着更加动态、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与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能否保持持续竞争优势以及如何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就成为当今企业面临的比管理效率更难实现的目标。与此同时,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主流理论在深化发展的过程中日益显示出引入企业文化或价值观因素的必然性。因为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本身不仅仅是赚取利润的经济组织,还是一种文化载体或文化共同体,共同的价值理念在企业内部本身就是一种稀缺的战略性资源、一种独特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能力、一种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和一种隐性的默会知识。因此,探究企业文化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就具有了很强的现实必要性,这也恰好作为本论文的选题来源。论文在研究过程中,既注重理论演化的逻辑性、严谨性,又立足于企业永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在进行理论借鉴和整合的同时,也为企业的文化构建和价值性展现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论文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和企业文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并对二者之间关系的主要研究视角进行了阐述。第叁章在整合持续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的框架和驱动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组合;通过对企业文化特质的测量,分析了不同特质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能力的影响机理,并以能力为中间变量构建了企业文化对持续竞争优势作用的理论模型。第四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企业文化对持续竞争优势作用的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第五章以高成长性企业为例,运用丹尼尔森模型对样本企业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论文提出的观点和结论。第六章阐述了企业文化变革的动因、阻力及对策,在剖析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文化建设重点。第七章为总结与展望。论文在研究过程中取得的创新性成果是:首先在理论上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主流理论进行了整合,构建了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分析框架,初步实现了竞争优势理论研究的规范化;提出了企业文化的特质并进行了测量,避免了对企业文化泛泛而谈的欠缺,通过企业能力这一―介质‖,论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其次,综合运用了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和多案例研究的方法,对论文的观点和结论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再次,阐述了基于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文化构建内容,为企业家重视企业文化的价值性提供了思路。
张博[6]2010年在《基于战略动力模型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总结了企业竞争优势、持续竞争优势的相关理论和战略动力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创新,构建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动态分析系统一战略动力模型(SDM),该模型由基础模块、动力模块、控制模块和路径模块组成,模块之间动态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动力分析机制;同时从“企业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绩效衡量—企业边界的变动”这一思路出发,研究了竞争优势的层次、绩效表现层次和企业边界,提出了竞争优势的绩效层次系统并定义了企业边界均衡模型,分析了叁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的SDM模型把竞争优势层次系统、绩效层次系统和企业边界均衡叁者联系起来,解释了SDM中某些物理参数对应的实际意义;最后,依据全文论述提出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SCA)的SDM分析范式,并应用此分析范式对海尔集团进行实证研究,经实证研究发现,该分析范式较好地解释了海尔集团在其所处的产业环境日趋动态复杂化的条件下仍然能够保持竞争优势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理论合理性及实践意义。
赵忠伟[7]2010年在《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日益明显的超强竞争作用下,有利于环境稳定的国界、规则与控制等因素影响作用趋于弱化,企业的经营环境正从以前相对稳定的静态环境转向日益复杂多变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态环境。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持续发展正日益面临发展环境变化的严峻挑战,体现出失败率高、成长慢、抗风险能力差的弱点。对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知识高技术、高风险高创新、高成长短周期的本质特征,基于上述本质特征派生出其独有的竞争优势生成与持续规律。本文依照竞争优势生成、持续竞争优势阻力、持续竞争优势再造这一研究线索对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展开相关研究。在对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竞争优势相关理论全面剖析的基础上,本文基于竞争优势综合观对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来源进行深入分析,揭示技术核心能力、人力资本优势、先发优势以及产业环境优势是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生成来源,并对上述来源要素对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充分论证高新技术企业耗散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熵变模型指出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能否持续的根源决定于企业内部资源能力与外部环境的匹配程度。高新技术企业生存环境的动态复杂性将导致高新技术企业先发优势失效,产业环境优势减弱,技术核心能力出现刚性特征而无法维系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通过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再造概念解读,根据再造诱因、再造导向、再造动力、再造路径等要素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再造模型。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再造主要受提高收益回报、增强市场位势、提高资产专用性叁大诱因驱动。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再造的目标导向应为实现顾客价值。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知识特性,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体系演化模型,分析结构知识、能力知识与价值知识在企业知识体系演化中的不同作用,论证了动态能力、组织学习、企业文化是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再造的根本动力。进而分别研究叁种动力要素对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再造的作用机理,分析叁种动力要素对竞争优势再造的协同耦合互动机理,并提出增强再造动力的具体策略。论证了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再造的根本路径,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竞争优势再造时应通过持续创新时间路径以及开放创新空间路径展开,进而提出面向优势再造的具体创新策略。在上述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了由显性优势、环境适应优势和再造优势叁个层次共24项具体指标构成的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与灰色关联分析两种评价方法分别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绝对持续竞争优势与相对持续竞争优势评价模型。最后,以高新技术企业F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应用本文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及分析框架对F公司持续竞争优势进行了相应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了F公司持续竞争优势提升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陈耀[8]2003年在《企业战略联盟持续竞争优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开始对企业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即从对立竞争转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而合作竞争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在众多的战略联盟研究角度中,本研究提出的是“战略联盟—竞争优势—持续竞争优势”理论命题,探讨的是企业战略联盟竞争优势创造和保持的途径与机理,构建的是企业战略联盟持续竞争优势创造理论框架。 首先,本研究在综合回顾多种战略联盟概念、战略联盟分类及战略联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战略联盟在本质上是一种能力组织”的总体观点与认识;接着,本研究讨论竞争优势与持续竞争优势的基本涵义,并在现代竞争环境背景下引入己在实践中广泛运用的合作竞争战略及其重要形式—战略联盟;最后在战略管理的SWOT框架下研究企业战略联盟的竞争优势创造和保持:一是静态视角的企业战略联盟竞争优势创造,二是动态视角的企业战略联盟持续竞争优势保持;得出本研究的第二个结论“战略联盟是现代竞争环境下企业实现低成本或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新型组织形式”和第叁个结论“战略联盟在机会开发与资产互补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保持持续竞争优势”。 本研究的基本路径循战略管理的SWOT框架,即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能力是有关企业竞争优势的二个基本方面进行。综合讨论外部环境学派的“产业结构理论”和内部能力学派的“企业能力理论”,强调内外结合,认为企业资源和能力是在与产业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创造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本研究进一步在现代竞争环境下认识产业结构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通过逻辑推理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过渡波特的“产业选择观”至“产业创新观”,以“产业创新—机会开发—战略联盟”为外部路径,“产业创新—资产互补—战略联盟”为内部路径,创新性地探讨战略联盟在变化的外部环境条件下,立足自身拥有的资源与能力,调配其他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在机会开发与资产互补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途径和机理,构建战略联盟持续竞争优势创造的理论框架。
孟琦[9]2004年在《企业战略联盟竞争优势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战略有了新的发展,即逐渐借助于战略联盟这种新型竞合方式,调整或重组企业业务,进一步优化配置资源,为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战略联盟作为一种企业快速成长、增加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也因而引起众多企业家的关注。 本文从战略联盟和企业竞争优势相关概念、理论出发,探讨战略联盟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以企业战略为研究基础,通过对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揭示战略联盟的产生必然性。从价值链分析和核心能力提升两方面视角出发,分析战略联盟为企业所创造的竞争优势。从价值链分析视角,以战略联盟在两大基本竞争优势,即低成本竞争优势和差异化竞争优势方面为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为研究内容,并进而分析联盟网络的竞争优势;从核心能力提升方面,以企业优化整合与战略联盟持续竞争优势创造的相关性为研究内容。 在分析战略联盟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当今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对战略联盟这一新型竞合关系的分析,探讨了以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作为战略联盟持续竞争优势创造的实现途径,并具体以电子商务与流程结合的电子化流程和外包业务模式来阐述。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价方法对联盟企业竞争优势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为企业实际情况,提出我国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的对策建议。
郭金华[10]2006年在《云南卷烟工业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竞争优势如何得以持续一直是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重点,而基业常青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这使得竞争优势的研究在近年得到了空前的繁荣。然而,对于竞争优势的来源、形成、保持以及实现的路径至今未能达成共识,也没有形成公认的理论分析框架;同时,各理论流派偏执一词,企业对竞争优势及其持续本质认识模糊,企业短命和难以持续的现实,对传统割裂的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了挑战。 动态环境下的竞争优势及其持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与竞争环境息息相关,其决定性因素却在于企业自身。企业战略理论的各种竞争优势观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种种因素对企业竞争优势及其持续的影响,据此,本文提出了竞争优势的系统集成观,建立了竞争优势的分析框架,从持续竞争优势的本质出发,根据烟草行业实际,构建了云南卷烟工业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模型。 本文第一章和第二章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本质、内涵、特征进行了界定,对各理论流派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和评述;概述了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和形成机制;对与竞争优势相关的概念进行了辨析。第叁章从竞争优势的变化过程、租金性质和环境要素等方面阐述了持续竞争优势的本质在于根据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不断进行创新;从持续竞争优势的内生性角度出发,提出资源基础论、能力理论和知识理论关于持续竞争优势形成的若干观点;在资源基础观的基础上,介绍了组织能力观、顾客价值观、组织文化观、耗散结构观对持续竞争优势形成的解释,提出几个简短的结论。 第四章分析了中国烟草行业的特征、中国卷烟工业企业竞争优势演进的轨迹和特点,概括了烟草行业的竞争特点,利用六维动力模型对烟草行业发展趋势及其对卷烟工业企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第五章通过与主要竞争对手的比较,对云南卷烟工业企业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得出其竞争优势尚不具备可持续的条件的结论;构建了云南卷烟工业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模型,阐述了竞争优势得以持续的机制——以市场权力、产业平台、制度平台和核心能力为要素的四面体结构,以及作为持续竞争优势深层次来源的动态统一的持续力与控制力;提出了构建云南卷烟工业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重点。第六章则对论文进行总结,提出研究的不足与差距。
参考文献:
[1]. 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D]. 潘楚林. 吉林大学. 2017
[2]. 企业价值与动态盈余信息视角下持续竞争力研究[D]. 邓冰. 湖南大学. 2015
[3]. 合作营销的竞争优势研究[D]. 廖灵芝. 湘潭大学. 2007
[4]. 动态复杂环境下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研究[D]. 霍春辉. 辽宁大学. 2006
[5]. 基于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文化作用机理研究[D]. 王德胜. 天津大学. 2010
[6]. 基于战略动力模型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D]. 张博. 北京交通大学. 2010
[7]. 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D]. 赵忠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
[8]. 企业战略联盟持续竞争优势研究[D]. 陈耀. 南京理工大学. 2003
[9]. 企业战略联盟竞争优势研究[D]. 孟琦.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
[10]. 云南卷烟工业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D]. 郭金华. 昆明理工大学. 2006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资源基础理论论文; 战略管理论文; 竞争优势理论论文;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 战略实施论文; 公司价值论文; 能力模型论文; 联盟营销论文; 过程能力论文; 优势分析论文; 竞争分析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动态模型论文; 环境分析论文; 机理分析论文; 优势资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