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管理体系完善以及设计方案审核等方面对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进行探讨,整理出提升质量安全的关键技术方法,并对验收流程做出介绍,全面促进质量安全提升。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质量;提高措施
1导言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对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质以及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充分了解之后,制定详细的施工质量管理方案,进行系统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可以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进行控制,在施工之前,制定系统的质量管理方案,明确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质量管理要点和注意事项,做好各项质量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为控制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的问题分析
2.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目标群体不清晰,义务落实不到位,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各部门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对需要承担的任务和管理模式均不能做到胸有成竹,对工程进度的推进也缺乏预先的了解,这样一旦出了问题和纠纷,则很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也就不能有效地管理建筑工程施工队伍并保证建筑施工顺利合格地进行;另一方面,即使不考虑职责纠纷为题,这种职责分配的混乱情况也容易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进程中发生与规划脱离,最终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顺利开展,还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资本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工程项目超出预算的情况屡屡发生。
2.2缺乏对原材料采购环节的严格审核制度。目前多数建筑施工单位只关注各个施工阶段的技术指标和最后审核结果,甚至铤而走险的弄虚作假以使工程通过审核,也不愿从源头抓起,对各种物料的采购和进场进行严格的层层把关,这使得大量的低质原材料通过各种渠道被投入使用,各种施工设备的审核浮于形式,要求不严格,尤其对于大型机械设备的运转状态无法做到精确的评估,致使建筑设备老化严重,在施工过程中时有故障发生,严重影响施工进度,降低了工作效率,也为将来建筑的安全使用埋下隐患。
2.3建筑工程施工对资源的管理不达标准,在工程开展之前,企业并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和审查制度,对建筑设计方案、各类图表的会审工作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往往出现与设计图案相差甚远的情况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施工单位并没有很好的理解图案的内涵造成的,这对最终的工程质量显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事前预控
3.1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在建筑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质量管理方案,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质量问题,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为了确保工程的正常施工,应该明确质量奖罚制度、质量保证措施、三检制度、成品保护制度、样板引路制度、标签制度以及质量会诊制度等,只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制度,在施工的过程中才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于分部分项工程而言,在每个环节的工程施工之前,应该做好质量技术交底,从而对整个工程的质量状况有详细的了解,便于后续施工的有序开展。
3.2预控质量管理要点。由于建筑工程的工序比较复杂,且存在很多的隐蔽工程,所以在事前预控环节中,应该明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要点,从而对重要的施工部位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和控制。其中的质量管理要点主要包括梁、墙接头模板以及混凝土的施工控制,防止因为缩径、温差等原因而导致混凝土裂缝,从而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地下室、屋面、卫生间的防水工程也是质量控制的要点环节,要选择优质的防水材料,保证防水施工工序规范操作。如果是在冬季或者雨季施工,还应该做好各项防雨、防寒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工序。在施工之前,应该对设计图纸进行详细的研究,从而制定出更加完善的质量预控方案,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4 抓好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4.1强化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
1)树立精品意识,强化质量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施工单位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强化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等质量管理制度,形成“方案优选、跟踪检测、重点把关、样板示范”等完备的质量控制程序,对关键环节及部位实行工长及质检员签字制度,对重点部位和隐蔽工程要进行技术核查,真正做到不留任何隐患。
2)开展"定目标、树样板、上质量、增效益"活动。工程施工组织结构建立之后,接着应研究制定工程质量目标,建立工程目标管理体系,落实目标管理过程的责任。工程质量目标要根据合同要求和本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目标要求明确具体,合理可行。工程质量目标确定之后,应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及信息反馈系统,研究确定目标管理全过程、各管理阶段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制定促使该目标实现的相应对策措施。
3)把好建筑材料质量关是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的基础。建筑工程的内在质量和外部的美观整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材的质量。为确保建材质量标准,工程队应制订严格的材料管理制度,把好材料采购关,把好试验关,严禁次品和不合格材料、构配件、成品半成品进入施工现场,要让业主满意。
4)注重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施工现场是质量形成的场所,是企业管理的基点,形象的窗口。因此,应督促施工人员按标准规范组织施工,使各工序的质量控制在施工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之内,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必须及时到位,防止发生重大的质量安全事故。为了确保实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施工组织者及其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深入施工现场,对工程施工进行跟踪检查,督促和指挥,组织质量动态分析和处理,以提高工程质量。
4.2加强监理工作,完善监理制
建筑工程监理不能仅仅满足于通俗意义上的旁站监理,而应全方位监理。监理工作者从建筑项目立案开始一直到工程验收、保修阶段质量控制都身在其中,它包括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准备情况并下达开工指令;检查建筑材料、构件、设备的规格和质量;检查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协商工程设计变更;检查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验收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督促整理技术档案资料;督促履行承包合同;组织工程竣工验收等。
监理制的推行,为我国的质量管理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监理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化力量,对建筑工程质量以及质量形成过程中各主体的质量行为进行管理、协调,成为联系和制衡建设、设计、施工三方面的重要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我国的质量控制工作。
4.3进一步加强政府的质量监督职能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繁,隐患颇多,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对工程质量的直接管理必须进一步加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地方采取流动监督的做法,即质监人员不是固定地安排日程去哪个工地,而是以小组为单位,随机抽查,抽到哪个工地就检查哪个工地,一旦受检的工地出了质量问题,一律从重处理,这种方法切合实际,富有成效,也避免“装样子”应付检查和营私舞弊的情况发生。政府质检部门除了对建筑工程本身的质量监督以外,还应将质量控制工作范围逐渐扩展到建筑产业的各个主要方面,从前没有涉及的一些环节,今后也应该逐渐进入,从而避免疏漏,从总体上把握质量控制工作各个环节。
5 切实做好工程验收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是工程建设的一个主要阶段,是工程建设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全面检验工程建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检查承包合同执行情况,促进建设项目及时投产和交付使用,提高投资效果,同时也是监理工程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志畅.基于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的思考[J].江西建材,2016,(16):295+298.
[2]张建新,郭丹丹.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几点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6):92-93.
[3]车凤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改进的几点建议[J].科技展望,2016,(18):34.
[4]刘晓东,刘津成.对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几点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6,(10):85.
论文作者:胡亚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8
标签:质量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