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视角下的习作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习作论文,视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心智对信息的处理以关联为驱动力,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处理,从而建构起新的话语表征,它从认知角度来研究语用,是认知语用学的基础。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说:在关系范畴底下,我只使用一条原则,即要有“关联”。社会现象学家舒茨认为,关联是一种原则,交际个体可以据此将认知结构组成意义领域。语用学家、哲学家达思卡尔将关联概念和会话要求满足联系起来区分了语用关联和语义关联。前者是指语言交际目的的关联,后者是指语言、逻辑或认知上的关联。自斯铂波的《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出版以来,关联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修辞学、语言学、语用学、文体学等学科。课堂语境下的作文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会话的特殊语用,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同自我和他人的交际形式。如何运用关联理论,深入到人的认知层面,来优化作文教学,我们进行探索研究。 一、促进关联优选 人在认知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许多零散的信息单元整合成一个有更大意义的信息单位,并贮存在大脑中。认知心理学把这样的心理活动称之为“组块”,而把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单位称为“相似块”,也称为“图式”。人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单位、知识单元(相似块),这些“相似块”有各种不同的类别,如语言相似块、情感相似块、形象相似块等。组块就是认知过程一种组织策略和整合行为。儿童不是一无所有地来进行习作的,他必定带有了许多背景,这种背景包括已有的语言基础、生活经验,包括生理条件等。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激活儿童背景中同本次作文相关的有效成分,促进学生对相关联的信息如语言、情感、表象、思维等进行优选,进行重组整合,聚合成新的相似块。 1.情境还原策略 儿童写作最难的是回忆性写作,此时此刻的儿童对那时那刻的情感记忆或许深刻,但是细节已经不太清晰,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让真实的情景犹如一场鲜活的戏剧在儿童眼前排演。一方面借助阅读课堂,培养儿童形象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习作教学课堂上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儿童进行情景还原。如何帮助儿童进行情境还原呢?如,媒体记录策略:利用音频、视频记录声音和形象,回放细节;比照联想策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联想、想象对作文过程中的人像、事像、物像进行加工;戏剧表演策略:从一个动作的比比划划,到某一情景的再次表演,通过身体语言再现情景。 2.群文阅读策略 如果说情境再现策略指向的是对写作对象的深加工,那么群文阅读策略则在于激活写的思维。如苏教版六年级教材习作中关于“星空的联想”一文,如果教师只提供一种范文让孩子鉴赏、阅读,必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单一。但是如果提供一组关于“星空”的不同文体类型的文章,如童话、写景的散文、科幻小说、说明文、说理文、儿童诗、剧本等等。写之前,带领儿童阅读这些文章,感受相同的内容,不同的表达方式带给人不同的感受。而这一系列文章触发学生跟自己个体经验自动匹配,获得需要的作文信息,从而激活了儿童作文创作的潜能。 3.共同体作文策略 学生作文是一定教学情景下的作文,是有许多和他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共同组成的一个习作共同体。共同体成员在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就一个话题的内容,儿童用写这种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个体叙事;通过作文同他人对话分享再表达看法,这就是反复叙事;所有的孩子都就这话题发表看法,这就是群体叙事。个体叙事、反复叙事、群体叙事,实现群情共振。现代网络发展为共同体作文提供很好的平台,真正实现了巴赫金所说的多元对话,而这个多元对话就是通过个体叙事、反复叙事、群体叙事完成的。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并不是所有知识都有助于能力的提升,不是知识越丰富,能力就越强。无序的知识、无效的知识反而会对学习形成一定的干扰,而恰恰是结构化的知识对能力的形成起促进作用的,因为这样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粘合力,较严密的逻辑性,较丰富的关联度。学生能力的形成,更多是依靠缄默知识,这就更需要作文教学的每一板块在其认知结构上形成内在的逻辑性,在认知意义上形成最大关联,帮助儿童形成有效的关联心理空间,帮助儿童转识成智。下面以三年级的《卡通人物秀秀秀》作文教学课例来说明。这一课的学习重点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并实践如何抓住卡通人物外貌的特点写好卡通人物形象。 板块一:秀出卡通人物特点 创设虚拟情境:一些著名的卡通明星被魔法公主施了魔法,同学们根据词条上的谜面猜出这些卡通人物才能解救他们。 (1)解救美羊羊。猜测交流过程中儿童知道根据美羊羊长相、穿着、打扮“粉色”特点猜出了美羊羊。 (2)解救黑猫警长。在猜测黑猫警长的过程中,让学生边猜边表演,知道“神情”也是外貌描写。 (3)解救孙悟空。猜测孙悟空过程中,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所有的外貌特点都和孙悟空特有的本领有关系。 这一板块,根据词条猜一猜,用猜谜的方式来救著名卡通人物。这一板块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首先,教师在逐一显示词条的过程中追问学生为什么不能确定谜底,后来为什么确定。这一过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特点,什么叫外貌特点。其次,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卡通人物典型化的表现手法。如,为了体现美羊羊的美,词条中一共用了五个“粉”字,强化了美羊羊“粉”的特点;为了体现黑猫警长的威风,从黑猫警长的眼睛、耳朵、胡须、爪子等神情都能体现出来;为了强化孙悟空的本领,每个特点都在体现它有本领。卡通人物典型化的表现手法,使得他们性格鲜明,这正是孩子喜欢卡通人物的原因之一。所以卡通人物比较容易抓特点,这为学生学习抓特点提供了一个坡度。另外,卡通人物典型化的塑造人物形象手法也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借鉴。这种典型化的表现手法,虽然教师没有明示,但作为一种暗含信息为学生下面板块的学习埋下伏笔。最后,学生猜谜语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对卡通人物的记忆,加上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如,让学生表演黑猫警长如何伸出爪子抓老鼠,让学生说为什么喜欢孙悟空,比划比划他的金箍棒究竟是怎样变化的。这些想象和联想为板块二的学习内容打下了基础。 板块二:秀出卡通人物形象 创设虚拟语境:黑猫警长、美羊羊,都是中国生产的动画片里的卡通人物,现在是著名的中国卡通明星。他们还想去国外,成为世界级卡通明星。要让外国小朋友认识他们,首先得秀一秀他们的模样。 把卡通人物介绍到国外,让他们成为世界级卡通明星。我们分析这一板块和第一板块教学内容上的关联。首先,谜面上的词条为介绍卡通人物积累了语言,从词语到句子,再到培养学生段的意识,可见其中的梯度。把谜面上的词条,适当添上一些词语,连词成句。简单的连词成句,是所有这个年龄段的儿童都能够做到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轻轻递上一句“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美羊羊呀?”,就变成了总分或者分总的构段样式。其次,第一板块猜谜语的过程中让学生边表演边猜,边猜边想象,到了第二板块孩子在连词成句成段的基础上,激活他们对以往卡通人物的认知,加上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来说卡通人物,就变得水到渠成,儿童的语言更加丰富、生动、有趣。这是每个学生通过努力也能达到的。最后,让学生有创意地说,是发挥学生的潜能,让一部分好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同时给其他学生做语言的示范。学生通过三次不断丰富的说,形成语言图式,这又为下面第三板块的学习打下基础。 板块三:秀出学生语言 许多著名卡通人物知道我们班同学有一项特别的本领,能抓住他们的外貌特点,秀出他们的形象,就都来我们班了。看看这些卡通人物,他的长相、衣着、打扮、神情,哪儿很特别。 创设真实情境:这么可爱的卡通人物但有一类小朋友却不能欣赏到,因为他们是盲孩子。想不想帮助他们? 师生想办法,怎样说好这些卡通人物的样子,归纳后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练写。交流、修改后把信寄给那些盲孩子,让老师念给盲孩子们猜,你们一定会给他们带来快乐。 第三板块为盲童描述卡通人物。在前面掌握了什么是特点、如何构段、丰富语言图式的基础上让学生实践怎样抓准特点是学生习作能力的实际应用。同时,为盲童描述又赋予写新的意义,为写提供现实的动力,即习作是有意义的。 板块四:秀出自己的形象 教师出示一些明星的卡通画,学生描述外貌。教师出示为自己设计的卡通画,引导学生想想自己哪儿长得很特别,自己有什么特点,在外貌上会体现在哪儿。也可以画一画,画好以后也来写一写自己的样子。 第四板块为拓展延伸,为自己设计一个卡通形象,尝试写写自己的外貌。把卡通的外貌描写同人物的外貌描写联结起来实现迁移。这种抓特点写外貌的手法在人物外貌描写的过程中同样适用。 从虚拟语境到现实语境,我们看到每一个板块之间内在写的策略性知识结构上的联系。结构化的知识强化了知识的整体性。任何知识都不是片断、孤立存在的,它既有生活经验的基础,同时也与其他知识相关联。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有助于让作文教学的缄默知识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真正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原有的知识经验结成一个整体。 三、写作意义的建构性 语境是关联语用学当中一个重要的词语,在关联理论中它是一个心理要素。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写作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即在虚拟的世界同本来的我对话,在现实的世界同自我对话,在社会中与他人进行交际。从写的意义上讲,学生在虚拟语境、现实语境、交际语境中,用写实现同本我、自我、他人进行对话。加强写作的对象和儿童生命之间内在的关联度,从写作主体出发,深入主体的心灵层面,加强语境效果,形成最大关联,让主体通过写在生存、生活、生命的世界中敞亮。 1.虚拟语境 虚拟语境包含着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通过想象和幻想构建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语境,如童话、神话、寓言等。童话的创作对于儿童来说是重要的。《巫婆一定得死:童话如何塑造》这本书中说,儿童通过想象进行跨界,抵达梦想的世界。现实生活中的不自由,往往借助手中的笔,通过象征的方式,在梦想的世界中获得了自由,情感得以宣泄,恶魔得以控制,心灵得以安慰,从而获得精神的成长。 下文以四年级学生王志涛的文章《小铃铛》为例进行分析。 小铃铛是一头羊,不怎么爱说话的羊,他的算术不怎么好,山羊老师教他,他怎么也学不会,可是他不灰心,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把成绩考好。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去数山坡上的树有几棵,可他总是要数错,小铃铛的爸爸经常用羊角顶他屁股。小铃铛就这样天天数呀数呀,突然一天发现自己数对了树的棵数。他高兴地跑到山羊老师那儿,山羊老师告诉他,最近的进步很大。 写是心灵的显现,班级刚进行测试,他的数学考不及格,他被爸爸狠狠揍了一顿;写是情感的宣泄,“不怎么爱说话”“不灰心”是儿童内心真实的情感;写是愿望的实现,进步、被夸奖就是王志涛小小的愿望。作文后对王志涛同学进行访谈,了解其写完作文后的心理感受,他坦然说写完之后心里舒服多了。可以看出,童话成为了儿童心理的表征。皮亚杰非常重视象征性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一般说来,象征性游戏可以帮助解决情感上的冲突,也可以帮助未满足的要求得到补偿,还可以解决角色的颠倒和自我解放的扩张。它可以部分地弥补现实的不足,从而有利于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引导儿童改写童话、创编童话,写同儿童的精神世界相关联,写让儿童精神诉求在童话中得以实现。 虚拟语境还有一种状况,写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发生的虚构性的故事,如小说。这些虚构性的故事强调心理的真实。孙绍振先生曾经在他的文章《贴近生活和贴近想象》中说,一般写得好的文章都是带有虚构性的。文章不是生活真实的照抄,而是生命真实的提纯。真实不是绝对的,文章中的真实,是在想象中提炼过的。只有贴近自我,才能在想象中贴近生命的真实体验。对于高年段的儿童,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需要鼓励儿童进行少年小说、科幻小说等创作。 2.自我语境 在前面虚拟语境的阐述中,可以看到对儿童心理真实的关注。但儿童毕竟是在现实生活中的,作为成长中的儿童,需要关注儿童当下的现实生活,通过写实现生命的自我对话,帮助儿童成长。四年级学生杨然围绕着《瓷杯坏了》这个故事写了一系列日记。起因是,妈妈的瓷杯坏了,为了袒护弟弟委屈地承认是自己打坏了杯子。接着写怕弟弟以后做错事不承担责任,进行了调查。然后写被妈妈批评后内心的不满和痛苦。最后给妈妈写了一封信和妈妈进行沟通。在这一系列日记中看到学生心理的斗争、内心的挣扎,通过自我对话如何说服自己做一个好姐姐,做一个好女儿的过程。儿童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同自我进行对话,用文字不断重塑自身,实现精神的自我超越。鼓励儿童写生活随记,如写学科学习生活、故事作文、微作文等。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存在的一切事物、人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自拟题目写入生活随记,而且不限体裁,不限方法,不限内容,完全自由发挥。学生的生活随记,教师可以采用跟帖的方式来交流习作的内容。鼓励儿童写心灵日记,写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写生命中的成长故事。写作的内容和儿童当下生活相关联,成为儿童生活的显现。 3.交际语境 从虚拟语境到自我语境,这两者更侧重个体的精神发育,而交际语境,不仅仅把儿童带入了现实,这个更广阔的现实是社会现实,即通过写作达成和他人交往的意义。如作文项目活动,围绕“环保”主题,从三年级起开展,“我有一双环保眼”“给某部门的环保建议”,到四年级“我是环境小卫士”“给某部门的一封信”,再到五、六年级“环境调查研究报告”“我爱我的家园”,“实践系列”每个主题互有关联,却又依照学生的具体学情,体现了有序有效的特点。同时,每个主题的训练点各有侧重,如景色描写、行动描写、场面描写、广告语、计划书、调查报告……活动不止于活动,更是成了课程的一部分。另外,高年级的实践活动和低年级的实践活动又有不同,比如五年级的实践活动为“环境调查报告”,既有写法上的指导,又有习惯培养、思维参与、公民主体参与意识养成,让学生们体会到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写同儿童的社会生活相关联,写成为社会交往的工具。 虚拟语境、现实语境、交际语境,学生用写实现同本我、自我、他人进行对话。如果说前面教学内容的组块性、教学内容的结构性是从师生、生生课堂交际而言的话,更多的是在语言、认知的内在关联,而语境视角则更多从学生语用的角度,形成交际目的及意义上的内在关联。当然,任何一次作文教学都是语义关联和语用关联的统一。“关联”成为语用学研究一个重要的流派,关联视角下的作文教学研究还只是一个粗浅的开始,它还有更广阔的研究空间。标签:想象作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