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作为当今社会一个反映民意的窗口和海纳舆情的空间,已成为舆情的产生、形成、发展和传播的重要策源地。针对网络舆情的即时性、开放性、丰富性、匿名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积极探索网络舆情监测导控存在的问题,加强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掌握科学合理的应对技巧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舆情监测导控;问题;应对措施
一、网络舆情和网络舆情监测导控的定义
什么是网络舆情?目前尚无权威的被广泛认同的定义。一般认为,网络舆情是指网民在互联网上对社会问题具有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简而言之,网络舆情就是网民对某一社会问题或事件所产生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言论、观点、态度和情绪的总和。网络舆情主要通过网站新闻评论、新闻客户端、论坛、社区BBS、博客、QQ群、跟贴,电子邮件、新闻组、即时通讯等形成并传播。
网络舆情监测导控是指管理部门基于维稳等目的,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对网络上的敌情、政情、社情等舆情信息进行监测预警和引导管控。重点是对“事关政治安全”、“事关社会稳定”、“事关本地发展”、“事关本职工作”的网络舆情,对敏感时期、重点地区、特殊人员和突发事件所产生的舆情,以及对网上恶意炒作影响维护稳定的舆情进行监测导控。
二、现阶段网络舆情监测导控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认识不够。舆情监管部门及领导对网络舆论的现实危害性认识不足,仍难以跳出传统媒体时代形成的陈旧思维模式,文件式、报告式、通稿式的信息发布屡见不鲜,缺乏与新媒体的平等交流和良性互动,及时有效、与时俱进的应对手段也鲜见。忽视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众多新媒体,对“人人皆媒体”的传播环境认识仍然不足,对新媒体时代舆情由“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变化研究还不够,没有充分意识到或许某个“司空见惯”的“寻常小事”,就有可能瞬间引爆网络,并由此造成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2.舆情监测系统不够完善。因网络舆情收集、整理、研判的工作滞后,造成舆情危机事件处置被动。现在很多舆情监管部门采取搜索引擎关键字抓取舆情信息,“人工盯网”现象比较普遍,有些贴吧、论坛等舆情信息无法及时搜集到,更不能有效地对搜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研判、决策、处理,缺少强有力的技术系统支撑,尤其是一套高效、精准的舆情信息监测系统,没有与网络舆情监测和舆情分析相匹配的技术手段,在舆情危机事件发生后,难以及时有效获取深层次、高质量的网络舆情信息,往往造成舆情危机事件处置工作的被动。
3.网络舆情检测导控应对机制不够完善。没有建立舆情应对工作机构,没有一套完善的舆情收集、研判引导应对机制,没有形成专门的网络舆情导控团队,没有建立起多部门协同合作和应急协调机制。舆情导控缺乏相应的奖惩制度,与之配套的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也相对滞后,舆情处置追求“短、平、快”,在处置舆情事件时疑点众多,失去公信力。
4.缺乏应对处置突发舆情事件的技巧。缺少网络舆情危机意识和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技巧,在处理突发舆情事件时,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往往不能够及时的对突发事件不能做到及时监测、上报、跟进、反馈、处置,不能在“黄金4小时”内发布权威消息引导舆情平息事件,偏爱采用简单生硬的方法来拖延或压制,比如断网、删帖、封IP等形式隐瞒真相来禁止舆情传播。对于可能或已经发生的负面舆情,出于害怕出错、不想承担责任,或者“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固守着传统的“鸵鸟”模式,希望可以关起门来解决问题,甚至还停留在认为只要“搞定”了媒体就万事大吉的心态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殊不知,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大众麦克风”时代,媒介主体多样化,人人皆为媒体,这就使得“媒体”开始不容易被“搞定”,舆情很难被批量清除、有效控制或直接干预了。涉事主体在耗费了巨大成本之后,仍旧无法收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引起公众反感,并迅速放大“破窗效应”和“链式效应”,进而加速舆情恶化。
三、网络舆情监测导控工作的应对措施
1.更新观念,树立科学应对网络舆情和舆论引导的理念。
要更新观念,顺应网络社会生态对舆情应对的要求,充分认识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增强对网络舆情的敏感意识和忧患意识,提高从事舆情监测导控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树立高度重视、有效管理、积极应对、正确引导的理念,满足网民的信息需求,有效化解舆情危机;树立舆情应对处置和舆论引导同等重要的理念,牢牢把握舆论引导权,为舆情妥善处置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树立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和影响媒体,营造有利舆论环境的理念。
2.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对处置机制,培养队伍,推动舆情监测导控工作的持续发展。
制度建设和队伍培养是推进网络舆情引导的基础和保障。要成立专门的网络宣传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骨干人员,建立健全互联网信息监管研判机制、网络舆情应急预案、重大突发事件媒体应对预案以及新闻发布工作机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舆情处置机制,明确运用新媒体的工作职责和流程,为规范、高效、合理应用新兴媒体提供制度保障。要选拔培养一支政治敏锐性强、懂政策、文字功底强又掌握信息网络技术、擅长新媒体应用的新型网络宣传干部队伍。同时,要组织下属单位按照统一部署,构建专兼职网评员和网络协管队伍,加大在各大网站论坛发帖、回帖力度,及时回应、导控网络舆情热点为做好网络舆情监测导控工作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
3.加大投入,建立实时监测预警响应机制,确保网络舆情监测导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针对贴吧、论坛等舆情信息通过搜索引擎关键词不易搜索到的现象,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购置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和系统。通过对网络媒体和知名网站、主流论坛、微博、博客、即时通讯QQ等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测,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过滤信息系统”,设置关键词,监测、封堵、删除不良有害的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另一方面,做好技术开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随时运用网络舆情监测导控的科技手段更新相关技术产品和服务。同时,要加强网评员队伍建设,强化网络舆情监测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导控工作人员的应变力、判断力、沟通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
4.掌握应对技巧,强化舆论引导,快速稳妥化解舆情危机,实现网络舆情的平稳过渡。
(1)抓牢“四个环节”:网络舆情的产生并形成热点、舆情热点的膨胀扩大、舆情热点的波动变化、舆情热点的淡化消失。抓牢热点形成并膨胀扩大这个应对的最佳时机,迅速反应、主动出击,提前应对可能会造成“推波助澜”“无风起浪”的作用,热点膨胀后应对则可能失去舆论主导权。
(2)把握“四个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关心网民的利益,不推卸责任;信息公开的原则,对网络热点舆情要迅速核查,快速公布;速报事实,慎报事实的原则,说真话、快速说、不乱说,赢得话语主动权;承诺兑现原则,第一时间承诺调查事件真相,表明已采取和将要采取的措施。
(3)注重“四个要点”:把舆情应对的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上;把化解问题的关键点放在疏导上;对因自身问题引发的舆情危机,严肃自查,不回避、不掩饰,以诚恳的态度、过硬的整改,获得公众的理解,有效化解舆情危机;对个别媒体误解、捏造获恶意中伤的危机,要主动与媒体沟通,严正交涉,公布真相。
(4)做到“四个灵活”:灵活掌握介入时机,对已经形成的热点舆情要高调介入,全力应对,对尚不明朗的话题,认真观察细心研判,低调介入冷处理,必要时可“制造”话题转移公众视线;灵活选择好应对角度,既要满足受众需要,予以正面引导,又不能直接把矛头引向己方;灵活选择好恰当的的时机,既要有利于舆情引导,又要有利于事件后续调查处理,判断有利时机,化解危机;灵活把握应对的态度,发表权威信息时要义正辞严、有理有据,采取跟帖形式时不刻板教条。
网络舆情监测导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地开展舆情监测导控工作是当今社会必然趋势。要做好网络舆情监测导控工作,不仅需要树立先进的舆情监测导控理念,还要不断完善舆情监测导控机制与流程,掌握必要的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对有效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欧阳旭,武建华,程洁. 论网络舆情监测导控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01:122-125.
[2]郭雪珍. 东莞市政府应对负面网络舆情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3]王南江.浅析网络舆情及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10(9):121.
[4]张晶. 煤炭企业互联网舆情管理提升策略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2:52-54.
[5]许培瑾. 2008年网络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论文作者:杨艾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舆情论文; 网络论文; 热点论文; 媒体论文; 信息论文; 舆论论文; 工作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