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毅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441099)
【摘要】 目的:探讨联合抗栓治疗对于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三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与对照组的74.19%比较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浆黏度与hs-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肌梗塞患者应用联合抗栓治疗可改善心室心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肌梗塞;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抗栓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8-0104-02
心肌梗塞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心肌灌注量急剧降低而引起的心肌缺血、损伤甚至坏死等病变。本病主要表现为心肌酶谱、心电图等改变以及剧烈胸痛,具有起病急骤、病情严重等特点,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临床研究表明,冠脉血栓形成、炎症反应以及血小板活化是本病发生及发展的基础。因此,积极采取抗栓治疗对于解除或阻断病理进程,改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我院对心肌梗塞患者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三联抗栓治疗,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62例,均符合WHO关于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活动性出血、肝肾功能障碍、肺梗死、结缔组织疾病、肿瘤以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41~75岁,平均(60.33±5.71)岁;梗塞部位:18例期前侧壁,24例前间壁,14例下后壁,4例复合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31例每组,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卧床休息,并控制低脂低盐饮食,同时控制患者的血压及血糖水平。根据患者的胸痛情况予以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口服,剂量为300mg/d;予以低分子肝素钠0.4ml:5000IU经脐旁皮下注射,每12h注射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口服,500mg/次,1次/d,连续用药4周。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黏度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检测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
1.4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降低>75%,心电图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降低50%~75%,心电图检查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心绞痛以及心电图检查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3118(58.06)10(32.26)3( 9.68)28(90.32)
对照组3112(38.71)11(35.48)8(25.81)23(74.19)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浆粘度、hs-CRP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F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心肌梗塞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动脉斑块破裂并且形成血栓,导致冠脉血流量减少甚至中断所致的心肌急性、持久缺血而导致坏死。血小板激活、聚集在心肌梗塞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时,大量胶原暴露,血小板可快速激活并附着于损伤部位,从而形成微血栓,引起冠脉血流量降低[2]。开通闭塞冠脉、促进心肌灌注的恢复是治疗心肌梗塞的关键。因此,在治疗心肌梗塞过程中,配合抗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阿司匹林是一种基础抗栓药物,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其抗栓作用较弱,低剂量应用时起效较为缓慢,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是临床常用抗凝药物,其对于Xa凝血因子具有强效灭活作用,可有效抗凝[3]。氯吡格雷是一种常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对于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受体之间的结合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从而阻断血小板的激活,有效削弱血小板的功能[4]。此外,氯吡格雷对于ADP所介导的血小板活化扩增过程也具有抑制作用,从而进一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有效抑制血栓的形成[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90.23%,相比于对照组的74.19%获得了显著提高。此外,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浆粘度、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证实联合抗栓治疗能够更好地控制炎症,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心肌血供。此外,两组LVEF均获得显著提高,而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证实了联合抗栓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综上所述,对心肌梗塞患者应用联合抗栓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控制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著统,潘雪松,韩福海等.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146-147.
[2] 龚志刚.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钠三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0例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5):77-78.
[3] 覃学美,曹保卫,覃自强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8):808-809.
[4] 王义梅,曹婉燕,刘贵昌等.氯吡格雷、阿斯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6):3-5.
[5] 薛翔.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7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67-68.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x-±s)
组别 时间 血浆黏度(mPa·s)hs-CRP(mg/ml)LVEF(%)
观察组治疗前1.78±0.06 0.71±0.15 53.78±9.64
治疗后1.21±0.07 0.24±0.0566.72±10.33
对照组治疗前1.84±0.05 0.69±0.17 52.89±9.89
治疗后1.52±0.03 0.45±0.08 58.92±10.51
论文作者:郝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7
标签:心肌梗塞论文; 对照组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血小板论文; 两组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