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胸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内科住院病人较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4月份——2017年4月份内科的住院患者240例为本次观察组,同时将2015年1月份——2016年1月份内科的住院患者230例为本次对照组,对照组为优质护理时期,观察组患者为开展加强护理安全活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统计。结果 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观察组为96.25%,与对照组84.78%的统计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仅为2.92%,较比对照组9.13%的发生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内科住院病人护理安全管理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内科;护理安全管理;加强;效果
内科收治的患者情况较为复杂,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的开展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心内科、呼吸内科等患者,情况变化快,所以护理期间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也非常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内科住院病人较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将2016年4月份——2017年4月份内科的住院患者240例为本次观察组,现将研究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2016年4月份——2017年4月份内科的住院患者240例为本次观察组,患者年龄22岁到79岁,平均年龄(61.22±1.29)岁;男性患者131例,女性患者109例。同时将2015年1月份——2016年1月份内科的住院患者230例为本次对照组,患者年龄21岁到78岁,平均年龄(60.98±1.36)岁;男性患者119例,女性患者101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为优质护理时期,观察组患者为开展加强护理安全活动期,具体操作如下:(1)加强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各相关部门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定期举办培训,对工作中出现的复杂问题,要邀请相关的医师进行解答,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主要以护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的知识,通过学习其中的知识强化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并促使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绪,自觉的规范护理过程中所有的行为,并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有序性。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程度,定期组织护理质量考核,同时还应让护理人员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2]。(2)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由科主任、护士长组成监督小组,对护理制度的落实起到督促的作用。加强病房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护理人员应做到及时观察,消除风险隐患。实行弹性排班,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将护理风险降至最低。(3)全面落实风险管理制度,对于危重、老年以及手术患者进行风险管理评估,加强管理,由于患者术后经常置留导管,所以护理人员应定时的进行查看。观察导管是否通畅,防止管道脱落、阻塞。记录好相关指标变化,主动对患者进行心理沟通,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让患者主动的配合治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4)加强与患者的交流,由于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会出现严重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沟通,加强对患者心理的疏导,指导其家属正确的陪伴患者,积极的鼓励患者以健康的心态接受治疗,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树立患者的信心,达到让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统计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3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将可能引起护理风险的因素提前做出预判和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预案和实施策略,加强对护理风险因素的管理与监控,提升护理团队的协作性与高效性,力求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降到最低[4]。内科患者的病情复杂,特别针对心内科、呼吸内科、神经科的患者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大,容易出现风险事件,严重的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同时临床护理中其他的护理风险,如坠床、跌倒等风险事件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过程,所以风险管理护理的实施,将患者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全面提出,并制定合理的计划预案,保证护理的实施。
护理安全管理是近几年临床逐渐广泛应用的护理管理模式,从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质量等方面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安全事件、纠纷事件的发生。引发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法律意识淡薄、缺少与患者的沟通、工作中责任心不强、缺乏专业知识等。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资料收集整理,包括疾病史,病程、年龄等信息,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结合患者自身问题制定个性化的风险护理计划,包括基础治疗,突发紧急状况治疗,抢救准备等,针对护理人员制定出相关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加强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员协作性。各项预案制定后召开会议探讨、修改,定稿后成册,组织学习;同时定期开展风险事件的演演习处理,提高护理人员临床护理工作中处事不惊,积极开展救治的稳定性。将制定的风险管理预案与策略落实到患者当中,根据患者病情及危险因素,为每一名患者建立风险档案,从患者入院开始,就贯彻实施。由本科室骨干人员成立专门管理小组,主要负责评估护理风险,分析风险因素,检查护理质量。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做出相应调整,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
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加强内科住院病人护理安全管理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洪君,杨美玲,苏春燕,等. 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意义与落实方案的思考[J]. 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22 - 23
[2]杨加容,刘忠.探析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690-691.
[3]王彩云,贾金秀,张颖. 实施垂直管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J]. 中国护理管理,2010,10(6):19 - 20.
[4]崔群仙.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体会[J]. 护理研究,2011,25(1B):158.
[5]汤生娥. 内科病房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J/OL].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02):169-170.
论文作者:李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患者论文; 内科论文; 风险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发生率论文; 事件论文; 满意度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