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探究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论文_刘德蓉

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康复科 611930

【摘 要】本文主要是为了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把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主要采取开放术式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术式的治疗方法,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所用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多(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比对照组患者少(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最终得出结论: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术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好的提升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尽量减少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还能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不足之处就是会增加一定的手术时间,这种治疗方法和开放术式的治疗方法在患者肢体活动功能的改善方面效果差别不大。

【关键词】开放术式;经皮椎间孔镜术式;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治疗手段众多;以往传统手术采用后路开放性手术,治疗局限性较大;而近年来随着技术操作熟练度提高和手术器械更新,微创脊柱外科方案越来越得到医学界的认可,而作为其中经典术式,经皮椎间孔镜术式亦在我国开始得到普及,并取得令人满意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00例,分组后分别采用开放术式与经皮椎间孔镜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临床指标,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探讨开放术式与经皮椎间孔镜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00例,根据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经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同时排除其他骨性病变、合并严重钙化、其他原因导致腰腿疼痛及既往腰椎手术史者。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变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术式治疗,操作参考相关文献;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术式治疗,即局麻下采用Joimax椎间孔镜完成操作;首先X线辅助下确认病变椎间盘及间隙,在椎间盘水平线上2~3cm及脊柱后正中线旁10~12cm进针,穿刺针与躯干矢状面间呈10°~20°角并继续刺入病变间隙纤维环处;向椎间盘中心注射碘海醇+亚甲蓝混合液(9∶1),确认病变椎间盘位置后置入导丝及套管,达纤维环2~3mm;再插入椎间孔镜以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切除退变髓核组织及神经根周围蓝染组织,最后止血并行切口无菌包扎。

1.3观察指标

(1)术中术后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2)术后疼痛程度评价采用VAS法;(3)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效果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选择SPSS22.0;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临床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卧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临床状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经皮椎间孔镜术式是脊柱外科常用微创手术方案之一,其用于腰椎间盘退出症治疗通过建立微创工作通道直达病变椎间盘位置,在摘除髓核同时可对退变椎管内突出组织进行彻底切除,神经根减压效果令人满意;同时其术中仅需少量或无需咬除脊柱骨质,对于周围组织损伤较小,更有助于维持脊柱完整性,避免椎体稳定性破坏导致多种并发症出现[7]。而传统开放手术因需对部分椎板及韧带进行切除,术后脊柱稳定性明显降低,且极易因手术创伤导致长期腰痛形成。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卧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证实经皮椎间孔镜术式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有助于减少手术出血、加快术后康复进程,但可能增加操作难度;而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表明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相近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相较于开放术式,经皮椎间孔镜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明显降低医源性创伤,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减轻疼痛水平,但可能增加操作用时;而两种术式在改善肢体活动功能方面效果接近。

参考文献:

[1]孙凤龙,章耀华,李强,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2):75-78.

[2]丁伟国,徐卫星,卢笛,等.经皮椎间孔镜与开放椎板间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4):43-48.

[3]肖雪莲,苏顺和,连小燕,等.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11):1153-1156.

[4]徐峰,张同会,蔡贤华,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13):1179-1183.

[5]杜超群,王文,刘忠诚,等.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效果[J].河北医学,2016,22(1):87-89.

论文作者:刘德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6月下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  ;  ;  ;  ;  ;  ;  ;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探究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论文_刘德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