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鄱阳县血吸虫病防治站 3331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为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64例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治疗组32例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3.2±1.6)d]及腹水减退时间[(4.1±1.5)d]均少于对照组患者[(4.6±1.5)d,(6.4±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治疗组复发病例4例,复发率为12.50%,对照组复发病例12例,复发率为37.50%,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可以充分发挥中西医两者的优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患者,提高了疗效,减少了并发症及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乙肝肝硬化腹水;疗效
肝硬化延至晚期,引起不同程度的腹水,徵结于内,臌形于外,外似有余,内实不足,病机乃肝脾肾三脏俱病,肝病则疏泄失职,脾病则运行呆滞,肾病则开合不利,以致三焦决渎无权,水液内聚成滕[1]。《内经》所谓“至虚有盛侯”,水是病之标,虚乃病之本,又多兼气滞血瘀。治疗本病,遵“足太阴虚则膨胀”之论为辩病依据,肝腹水之形成,根深势笃,难求速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奉朱丹溪治臌胀“必用大剂参术”为圭臬。因为肝病至腹水,已是失代谢的晚期,元气不支,邪水猖獗,虚难任补,实不堪攻。而欲匡正逐邪,扭转乾坤,计维补脾运中,此不仅能制水消臌,亦即所以荣木疏肝,培根固本,佐之化瘀以消徵,逐水以除菀。注意注而不滞,利而不伐,相辅相行,每获良效[2]。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64例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64例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6.2±4.8岁。治疗组32例男27例,女5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46.5±5.2岁。两组患者均为重度腹水。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护肝药选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针 5 支加入 5% 葡萄糖 100 mL 静注;降低门脉高压用心得安 10 mg,2 次 /d,口服;根据腹水情况,分别选用螺内酯 40 mg,氢氯噻嗪 50 mg,3 次 /d,口服,呋噻米 20 ~ 40 mg 加入 5% 葡萄糖 60 mL 静注,注意补钾。治疗组32例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中药治疗,当归10g、泽泻10g、鸡内金10g、白芍20g、淮山药20g、丹参20g、姜黄20g、茵陈20g、板蓝根20g、茯苓15g、三七6g。3 个月后观察与统计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23.0对收集的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卡方检验,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3.2±1.6)d]及腹水减退时间[(4.1±1.5)d]均少于对照组患者[(4.6±1.5)d,(6.4±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治疗组复发病例4例,复发率为12.50%,对照组复发病例12例,复发率为37.50%,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3讨论
肝硬化腹水(cirrhosis ascites)是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的重要体征。其发病机制复杂,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门脉高压、内脏血管舒张、低蛋白血症、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激活、肾功能不良等。腹水提示肝硬化失代偿、预后不良。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学的“鼓胀(水鼓)”范畴,尚涉及“黄疸”“胁痛”“水肿”“血证”等病证[3]。
本临床采用的中医中以茯苓、淮山药、鸡内金酌加党参、黄芪、白术益气健脾,利水治本;当归、白芍酌加河车粉滋补肝肾,填精补血;佐以三七、丹参活血化瘀;茵陈、板蓝根、泽泻、二丑逐水以治其标。全方扶正祛邪,对纠正蛋白倒置、肝脾肿大以及促使表现抗原阴均可收到满意的效果。上方为基础方,临床辨证分型加减:脾肾阳虚型加太子参、焦术、河车粉;湿热蕴结型去淮山药、白芍,加焦山栀、碧玉散、田基黄、大黄、金钱草、二丑;肝郁气滞型加柴胡、青皮、枳实、川楝子、延胡;瘀血阻滞型加川芎、甲珠、鳖甲、二丑、猪苓、泽兰;寒湿山楂肉;便血、衄血加以榆炭、丹皮、犀角粉;腹水消后加白术、黄芪;神志错迷加安营牛黄丸;有黄染者加田基黄、金钱草[4]。
雷尼替丁较西咪替丁的抗胃酸作用强,但雷尼替丁在某种程度上有促进已损伤肝脏再度损伤的作用,而西咪替丁则有一定的促进受损伤肝脏恢复的作用,这可能与两者和细胞色素P-450酶结合紧密程度不同有关。结合紧密的西咪替丁可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该酶参与生物氧化中呼吸链的电子传递,由此,可能与肝脏的解毒作用有关[5]。本组资料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可以充分发挥中西医二者的优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患者,提高了疗效,减少了并发症及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花花,杨永献.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09):158-159.
[2]杨永福. 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17,(07):105-106.
[3]曹菲霞,赵琦,刘燕,曾铄,杨艳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60例临床疗效观察[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7,(02):55-56.
[4]贺东辉.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效果评价[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06):1012-1013.
[5]刘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45例[J]. 光明中医,2017,(03):422-423.
论文作者:王小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腹水论文; 肝硬化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疗效论文; 患者论文; 乙肝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