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公交安全趋势、特征、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企业、行业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方面提出了应对防范措施;提出企业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行业要推进机制体制改革,从业人员、社会公众要加强安全法制教育,共同筑好安全门。
关键词:城市公交,安全管理,防范举措
一、城市公交安全的重要性
公共交通是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关系着城市几百万市民日常生活与基本出行。随着近年来公交优先战略的实施和公交都市创建工作的深入,公共交通在供给侧的质量和数量有了明显的改进,如公交节能环保观念的深入,公共交通分担率的提升,环境质量的改善等。公交因其鲜明的社会公益性和服务性,安全生产始终是主题,也是企业生产和政府管理部门监管的首要任务。
二、城市公交安全生产趋势及特征分析
从宏观看,公交行业安全管理形势稳中显紧,重大公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一旦发生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具有极大负面社会效应;从微观统计分析看,随着近年来“公交优先发展”、“村村通公交”等政策的推行,公交行业发展态势一路高歌猛进,公交行业事故总量、伤亡人员总量都呈现上升趋势,并呈现“三高”特征。
一是事故总量高,覆盖范围大。从全口径统计的数据看,从2015-2017年间,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发生的安全事故总量上升,2017年同比2015年事故总量(含车辆刮擦上报事故)上升24.2%。事故发生的范围从城市主城区街道到农村、城乡结合部道路路口等,覆盖范围大。
二是事故死亡率高,伤亡情况重。从公交行业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看,事故的死亡率较高,根据2017年统计上报数据,公交行业事故死亡率高达65.8%,死亡事故和死亡人数均呈现同比上升趋势。
三是不确定因素高,可控性较弱。从事故发生时间、天气等情况看,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时段性等特点,晴雨天、白天傍晚均有发生,事故中因行人、电动车闯红灯,驾驶员过路口时观察不到位、速度过快等引发的事故较多,可控性偏弱。
三、城市公交运营安全存在问题及根源
城市公交行业安全生产问题,客观上因为开展公交化改造,公交车辆数与线路运营里程数大幅度提高;但主观上公交行业管理,尤其是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造成行业事故高发、频发的主要原因。
(一)公交企业主体责任缺失。公交企业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主体,而有的企业并没有真正树立安全生产理念,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相关管理制度未能有效落实。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不到位,事故整改不彻底,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较大漏洞。对发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不能深层次剖析原因,汲取教训,调查、分析、总结不够深入。
(三)公交线路过长、山区路段干扰因素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改造,“村村通公交”工作的推进,部分需要覆盖行政村的公交线路经过临崖、临水、山区路段,一方面农村、山区道路通行条件差,安全设施设置不到位,转弯处视线受阻,行车环境复杂,另一方面线路里程拉长,驾驶员更易疲劳驾驶。
(四)对车辆的安全检查和维修力度不够。随着公交车辆更新换代,新能源电动车、油气电车等均有投入在用,不同的车况、车龄、车型尚无规范、严格的定期检查、安全管理制度,对公交车辆的安全检查和维修力度不够,公交车因油路、电路等老化故障引发的自燃事故仍有发生。
(五)行业监管仍需加强。近年来,公交行业快速发展,线路、车辆、行驶里程逐年增加,但安全监管力度未能跟上,各地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人员力量配备、日常监管力度上均有待提高。行业管理部门对企业的安全监管手段多采用谈话、台账检查、培训等方式,综合运用考核、问责等手段较少,安全处罚力度较轻,对企业产生震慑作用还不够。
(六)乘客的安全、法制意识薄弱。部分乘客安全法制意识淡薄,素质不高,对公交驾驶员正常行驶工作产生干扰,还有的乘客上下公交车随意,要求司机在非公交停靠站下车,越站后对司机出行语言辱骂等现象。公交站点、公交车厢内安全知识宣传力度和安全法制宣传需加强。
四、城市公交行业管理与防范举措
(一)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城市公交行业要切实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一是要把安全工作放在公交行业发展全局上,贯穿公交行业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过程。主动研究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律性,从深层次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一些问题。二是要把安全生产与行业管理日常工作充分融合,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三是要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安全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从长远利益考虑,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四是加强对社会公众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引导,切实加强安全法制意识,对任何危害行车安全的行为严肃处理。
(二)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安全生产工作首要环节,公交企业要严格按照要求,从管理体系上、制度建设上、防范举措上全面筑牢安全生产的防线,同时采用科技手段,对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监控预警,通过向科技要人,向科技要安全,切实做到责任落实。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安全管理责任担当意识,主动扩大安全监管范围,深入掌握辖区内公交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全面弄清行业安全底数。将关口前移动、重心下放、力量下沉,提高安全检查频率和密度。要严肃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坚持“零容忍”。
(三)坚定不移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企业要主动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常抓不懈。共同建立风险等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抓好安全预防和生产源头管理;抓好应急预案建设,提高应急响应和保障能力;抓好安全培训教育,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内容。各企业要建立起驾驶员聘用管理制度,严格考核驾驶技能,要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要建立驾驶员情绪管理制度,加强对驾驶员的人文关怀。要建立动态监控检查制度,对驾驶员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和制止。
(四)稳定有序推进行业体制机制改革。要深化公交运营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符合行业实际的企业经营模式,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升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对于企业小散、没有力量保障安全工作的,要考虑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效益;对于一时难以解决企业经营矛盾和城乡客运改造中遗留有历史问题的。要建立健全企业绩效考核机制,将安全工作纳入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与企业主要负责人薪资、企业财政补贴额度等相挂钩。要完善问责机制,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个体,发生安全事故要一追到底、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论文作者:杨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5
标签:公交论文; 行业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企业论文; 事故论文; 城市论文; 发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