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猫城记》看老舍幽默文笔下的社会批判论文_张志彤

从《猫城记》看老舍幽默文笔下的社会批判论文_张志彤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000)

摘要:老舍作为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作品大多家喻户晓,但《猫城记》却是很少有人问津。作者在科幻幻想的基础上讲述了猫国人的心理状态和生存方式,深刻揭示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企图用噩梦来唤醒沉睡的上层统治者和国民。强烈的忧患意识、丰富的想象以及幽默的语言让这部小说以独特的方式对社会的各个方面做了比较全面的剖析,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老舍;《猫城记》;社会批判

老舍的小说向来以幽默的文笔和浓郁的京味儿饱受好评,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渗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的惶惑、寂寞的心理和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写于1932年的《猫城记》略不同于老舍的其它作品,它用丰富的想象、含泪的微笑叙述了“我”在猫国的所见所闻所感,企图噩梦警醒国人,用直刺人心的笑来批判当前的社会,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悲痛与无可奈何,绝望情绪展露无遗。

这部作品在问世之初曾饱受质疑,甚至老舍自己都说“是本失败的作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找出了社会的弱点,却终是没能够对症下药。但其犀利的讽刺,深刻的揭露就已经让其成为国际上老舍作品翻译数量的第二位,仅次于《骆驼祥子》[1]。进入新时代,文学界渐渐认识到《猫城记》的价值,对它的研究也多了起来,很多人将其与鲁迅的《阿Q正传》做对比,认为其反映了国民劣根性,但本文认为它比较全面的地展现了“一个典型的社会”[2],所以本文将从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军事、人性几方面分析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社会批判主题,试着解剖老舍“含笑的泪”。

一、对社会政治的批判

《猫城记》写于1932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三省,在民族危急存亡之刻,国民党实施“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企图剿灭共产党,而对日军的侵略实施“不抵抗”政策。老舍作为作为一名爱国学者,其无奈与绝望可想而知,也在小说中发出了无声的呐喊。猫国人最怕外国人,因为他们是打不过外国人的,所以他们最盼望外国人互相残杀,这和当时政府“以夷制夷”的幻想相契合。地主们只能找外国人来保护迷林,正如封建社会依赖外国压榨本国一样。猫国把所有的政党都叫做“哄”,因为他们只是闹着拥护某一种政策来向皇帝索取钱财,直到从外国传入了所谓的“大家夫斯基”企图废除帝制,而最终也依旧没能摆脱政治上的窘境。小说的后半部分对上层统治者的批判达到一个高潮,当“矮人”以野蛮的方式入侵猫国时,最高的国策就是逃跑,“迁都,迁都,皇上搬家!”。而外交部长正在忙着给儿子娶媳妇,一般的官僚、政客对此麻木不仁、无动于衷[3],只有“小蝎”和“大鹰”两个爱国者想要设法带领军队抵抗,却落得极惨的下场,种种这些最终导致了猫国的覆灭。老舍无疑是通过这些叙述来影射当时的统治者和麻木的民众,面对日本侵略竟无所作为,表达对社会政治的批判和自己急切想要救国救民的心情,虽然观点有些偏激,但只有如此,真正刺痛人心,才能起到警醒的效果。

二、对社会文化、教育的批判

文化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教育则是培养有纪律、有思想人才最重要的途径。老舍对于社会文化教育的批判是在“我”走访猫国图书馆、古物馆、学校和与青老年学者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

最怵目惊心的是猫国的学校,“我”亲眼看到学生们在解剖校长和教员,亲耳听到这里的大学只需要上一天便可以人人以全校第一的成绩“光荣毕业”,每个学校都是高等学府,大学毕业生数目位于火星第一,原因竟是“我们没有其他可以自傲的事,只有能把笑话闹得彻底”,何其荒谬。而对于图书馆,这里的书早在十五年前就已卖完,现在正计划着将其改成旅馆以收取租金[ ]。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代表着猫国历史的古物,已经被政府出售给外国以换取国魂,而古物管理员面对着一间空屋子向“我”津津有味地讲述着曾陈列过的超过万年的古物,没有丝毫遗憾之情。最后被“我”寄予希望的老年学者为了争“第一”和“迷叶”吵得死去活来,青年学者也只会将一些外国名词联到一处说着各种大家互相听不懂的“花拉夫斯基”。这样的文化让“我”彻底放弃了对猫国的幻想。同时老舍在小说中也分析了猫国文化教育堕落的原因,和政府的政策不无关系,它提出“有十年的人格教育,猫国便会变个样子”,呼吁“教育救国”,也是对现实社会发出的深沉的呐喊。

三、对国家军队的批判

军队对于维护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一支强有力的军队才能使国民免受侵害。而对于猫国,兵即是匪。替大蝎保护迷叶的士兵只能驻扎在二里以外,因为一旦近了,他们便要下手抢劫,所以在摘迷叶时,大蝎只能让“我”这个外国人来震慑他们,这是一支毫无纪律的队伍。而当“矮人”入侵,真正需要他们时,“兵上阵不勇, 可是败下来便疯了”。等到打了败仗,所有的士兵竟在追杀小蝎,正如书中所说,“猫兵确实会打———打自家的人”[4]。小说以两个猫人的自相残杀告终。

老舍关于猫国军队的叙述,很明显是在批判当时国内所实施的一些政策,面对外敌入侵,国内还在自相残杀,毫无卫国意识。他用犀利的讽刺向我们预言,如果这样的局势一直持续,战火中的中国将会像猫国一样,哀鸿遍野,几千年的文明终将灰飞烟灭!

四、对国人思想、人性的批判

《猫城记》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一直是研究者们所关注的一个方面,其对于人性的批判也是相当深刻的。在猫国,人们是追求自由的,但这里的自由指“欺辱别人、不合作、捣乱”,他们视其为光荣。猫人们第一次捉住“我”时的表现足以见其多疑、残忍与懦弱。当我被大蝎解救后,首先认识到了贯穿小说始终的“迷叶”,这东西让人意志薄弱、不思进取,却又饱受追捧,正如迫害中国人民多年的“鸦片”。而“我”之后在猫国的所见所闻也让读者看到了猫国人的虚荣自夸、盲目排外、毫无秩序等弱点,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当时国人的写照。老舍大胆将其写出,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唤醒麻木的中国民众。

五、结语。

在这部小说中,老舍始终以幽默轻松的旁观者的角度在娓娓道来整个故事,但是不难看出它暗含着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批判与作者沉痛的心情。老舍的小说都是幽默的,但是正如其夫人胡絜青所言,“幽默饱含着哲理,不是光为了逗笑;他的幽默饱含着哀愁,仔细一想,便又要落泪”,《猫城记》正是这样一部感时忧怀之作[2],它以深刻的哲理来警醒国人,唤醒沉睡的中国,其思想价值无论在当时还是当下都有非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洁.两万年文明下的“猫人”教育——读老舍的《猫城记》[J].文艺争鸣,2006(03):88-93.

[2]梅雪瑞.老舍的呐喊——从《猫城记》透视老舍的忧患意识[J].沈阳大学学报,2006(03):104-106.

[3]刘小宇.从《猫城记》看老舍幽默中的悲剧意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28(11):145-146.

[4]郝瑞娟.试论《猫城记》中的文化批判主题[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6,34(05):40-45+76.

[5]谢新华.老舍创作思想的另一种指向——从《猫城记》到《茶馆》[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3(01):32-34

作者简介:张志彤(1996.07-),河北省邯郸市人,天津市北辰区河北工业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6级,本科生。

论文作者:张志彤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  ;  ;  ;  ;  ;  ;  ;  

从《猫城记》看老舍幽默文笔下的社会批判论文_张志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