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商业银行应以中小企业为市场导向_商业银行论文

地方商业银行应以中小企业为市场导向_商业银行论文

地方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应在中小企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应在论文,市场定位论文,中小企业论文,地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中小企业和个私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为中小企业、个私经济服务这篇文章,为其加入WTO做好充分准备,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一个热点,也是摆在各商业银行特别是地方商业银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从地方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金融支持中小企业、个私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支持过程中的难点,从而提出支持对策。

一、地方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和个私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1.是贯彻十五大精神的需要。党的十五大把私营经济从作为公有制的有益补充转变为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五大报告明确要求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国务院和人民银行也相继出台了加强和支持对中小企业、个私工商户金融服务的意见,但从总体的支持力度看,情况并不如人意。从中国人民银行2000年4月12日公布的当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资料来看,截止当年3月底,全国共发放短期贷款65456.07亿元,其中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593.24亿元,仅占0.91%。可见多数银行的扶持重点仍停留在“大”、“优”、“重”—上面,而对“中”、“小”、“私”关注甚少,与目前中小企业、个私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形势显得不大合拍。作为金融体制改革产物的地方商业银行,必须寻求十五大精神与经济实践的结合点,加强对中小企业和个私经济的金融服务。

2.是地方商业银行实现自身市场定位的需要。地方商业银行成立的时间短、起步晚,无论在资产规模和资金实力上,都无法同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大中型企业,而只能将自己的服务对象定位在中小、个私企业上,以发挥其比较优势;加之地方商业银行是在原地方城乡信用社的基础上改组而成的,与地方经济中的生力军——中小、个私企业渊源较深。自成立之始就跟地方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服务地方经济是地方商业银行的天职。

3.是中小企业、个私经济迅猛发展形势的需要。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和个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十五大以后,个私经济如雨后春笋,更加蓬勃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1996年共有798.65万户工业企业;其中中小企业数为796.25万户,占99.7%;从业人员1.1亿人左右,占73%;工业新增产值的76.6%为中小企业创造的。又据统计,截止1998年底,全国共有私营企业120万户,从业人员超1700万人,其产值和营业收入从1989年的97.4亿元和38.8亿元上升到1998年的5853亿元和5323亿元,分别增长60.1倍和137.2倍。全国个体工商户从81年的182万户发展到1998年底的3120万户,从业人员由227万人增至6114万人,产值和营业收入由1981年的1.5亿元和19.7亿元,增至1998年底5960亿元和1.75万亿元,分别增长了3973倍和888倍,随着中小企业和个私经济的快速蓬勃发展,其对社会的贡献越来越突出,而需要银行的支持也就更加迫切。

4.是推进经济结构性调整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结构性调整的转型期,能否保持较高速度的稳定发展,中小企业的作用不可忽视,从近几十年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也得到证明,一个国家的中小企业能否健康发展,是直接关系宏观经济质量的问题。因此,地方商业银行要主动利用其独有的金融调节功能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作用,引导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变化,以信贷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在当前就是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个私经济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结构性调整,实现自身的最大利益。

5.是迎接WTO的需要。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签署了关于我国加入WTO的双边协议,标志着我国长达13年的“入世”多边贸易谈判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中国的企业终于站在了WTO的门槛上。加入WTO后,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优质产品和整体实力,将在统一的市场规则下,给我国民族工业带来无情的冲击和残酷的竞争,而占我国目前工业总数99%的1000多万家中小、个私企业更是首当其冲。作为中小、个私企业“天然盟友”的地方商业银行理当把支持中小企业和个私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重任。要千方百计帮助中小、个私企业开拓创新、增强实力、打好基础、抢占市场、提高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水平和能力,使其能从容地迎接WTO的到来。

6.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乏力,而中小企业、个私经济在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工业新增产值70%、新增利税50%、新增就业80%来自这些企业。地方商业银行选择国有商业银行暂不顾及支持的中小企业、个私工商户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将对大型骨干企业的单笔大额贷款化成数笔甚至数十笔的以小额抵押和担保为主要形式的贷款,既有利于加大对其的支持力度,又有利于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

二、地方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个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难点

1.思想观念和信贷体制的滞后。国有商业银行系统在近20年时间内一直在扶持国有企业发展,在保持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主导地位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发挥着“第二财政”的作用,“唯成份论”思想较严重,观念上停留在信贷资产只有投给国有企业才是安全的,因为有政府作后盾。信贷资产财政化形成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供血机制”维持着一种资金不肯向私人部门漏出的低效循环,并对中小、个私企业持以“惜贷”、“慎贷”的态度。一方面由于放贷给个私企业,政治风险大,而支持国有企业即使赔上几千万甚至上亿也属“应该”,睡得着觉;另一方面,前段时间金融秩序混乱,有个别企业骗贷,声誉不好,使金融机构对点多、面广的中小企业、个私工商户心有余悸。因此,即使在目前,“唯成份论”思想仍是支持个私企业的一大障碍。

2.企业自身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从自身条件看,中小企业、个私经营户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素质偏低,效益较差,还贷能力弱等不足,造成企业“盼贷”与银行“借贷”的矛盾。从社会环境看,在发达国家,近20年来一直在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和个私工商户的金融服务。在间接融资中,有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和准金机构;在资金市场上,有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特殊板块。但中国近年来即始终未能解决这一问题,中小企业、个私工商户融资渠道狭窄,在直接融资中,仍是最简单的合伙出资;在间接融资中,是到处求爷告奶,申贷无门。专门为中小企业和个私工商户服务的社会机构尚未成立。目前,尤其是缺少社会担保机构成了个私经济获得信贷支持的最大“拦路虎”,银行虽有支持之心,企业也有盼贷之意,就是缺少“桥梁”,使其丧失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和市场占有率。

3.银行利益机制与现行有关金融政策的冲突。随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银行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现代金融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经营目标。中小企业、个私工商户对贷款的要求具有“急、频、少、大、高”(贷款要得急,贷款频率高,贷款数量少,贷款风险大,管理成本高)的特点。据统计,对中小企业、个私经营户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中型企业的5倍数左右,而有关金融政策规定则对此不加区别,将地方商业银行的存贷利率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存贷利率一样对待;另一方面,农信社对中小企业、个私经营户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40%,而地方商业银行则不允许,不一样的竞争规则,使受利益驱动的地方商业银行少了一份动力。与此同时,地方商业银行还因信用功能不全,至今开办不了信用卡、承兑、贴现业务,大额取现须到人行审批等,对中小企业、个私工商户的支持更加大了银行利益机制与现行有关金融政策的冲突。

三、地方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个私经济发展的对策

作为地方商业银行,加强和改善对地方中小企业和个私工商户的金融服务,支持它们的发展是责无旁贷的,并且也具备众多有利因素,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兼得。地方商业银行应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努力寻求贯彻国家政策导向和如何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中小企业、个私经济发展对策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地方商业银行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到金融业支持中小、个私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取缔“唯成份论”的束缚,树立起“不管大中小,只要效益好”的经营观念,积极调整经营思想和经营策略。坚持“植根地方土壤,服务地方经济”的办行宗旨基础上,转变营销战略,把中小企业、个私工商户作为主要支持对象,增加对中小、个私企业的有效投入,努力为其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功能、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1.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个私经营户的信贷支持力度。要丰富信贷业务品种,扩大中小企业、个私经营户贷款选择范围,积极支持其合理的资金需求,同时公开信贷政策,简化业务流程和担保手续,为中小、个私企业“二次创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新增信贷资金应重点支持产品市场潜力大、效益好、能增加就业和还本付息的中小、个私企业;扶持产品科技含量高,技术创新强和市场潜力大的中、小个私企业的发展,培育“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小而优”的小型企业巨人,在加入WTO后的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中确立其比较优势。

2.发挥地方金融优势,参与中小、个私企业的改制和重组。发挥地方商业银行与地方中小企业、个私工商户长久而良好的银企关系的优势,积极协助中小、个私企业搞好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等工作,主动帮助他们与有关部门一道制定具体的改制、重组方案,提出针对性的债权处理意见,对改制、重组后债权债务已落实的中小、个私企业,其正常的生产经营中的所需资金,可按信贷原则予以优先解决。同时,要以资产重组为切人口,帮助中小、个私企业实行强强、强弱、兼并等,以增加中小、个私企业的活力,促进中小企业、个私经济的蓬勃发展。

3.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中小、个私企业的需要。地方商业银行要根据中小企业和个私经营户的特点和现实需要,因地制宜地开拓新的金融产品,以有效支持中小企业、个私经济发展。如:开办小额抵押贷款、存单质押贷款、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下岗工人再就业贷款、教育助学贷款、个私小型技改贷款等多种信贷业务,扩大中小企业、个私工商户贷款的选择范围,切实解决他们贷款难的实际问题。并且还可以对部分优秀的中小企业和个私工商户实行贷款额度授信制,执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优惠利率标准,减轻他们的财务费用成本,增加企业积累和发展后劲,增强其在加入WTO后的竞争能力。

4.加强优质服务,建立稳固的优秀客户群。地方商业银行要改进科技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如:尽快开通电子计算机网络,开办信用卡、票据承兑、贴现业务,推行个人支票、异地通汇等结算方式,从而更加方便广大中小企业、个私工商户的存、取、汇、兑业务,同时对其支持要坚持“硬”支持(优质的信贷、结算、理财等服务)和“软”支持(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在理论上引导其健康发展)相结合,与其建立稳固而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不断引导其上规模,上档次,进而增强其自身实力,提高信誉度,增强其自身融资能力。

5.规范信贷管理,增强银企双赢。地方商业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和个私经济发展中,既要加大力度,又要防范风险,在向中小、个私企业的信贷投放时,必须坚持贷款“三查”。贷前要深入企业,对其法人代表、经营情况、管理水平、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了解;贷时要规范审批程序,坚持审贷分离,认真审查、杜绝人情、严格把关;贷后要有专人对贷款使用情况进行及时跟踪检查,并推行客户经理制或驻厂信贷员制,协助企业搞好信贷资金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和不同占用形式上的管理,加快资金流动,促进良性循环,确保中小、个私企业对信贷资金的双重支付和地方商业银行对信贷资金的双重归流,促使金融、经济安全运行,达到银企“双赢”、“双活”。

标签:;  ;  ;  ;  ;  ;  ;  ;  ;  ;  ;  ;  ;  

地方商业银行应以中小企业为市场导向_商业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